APP下载

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2015-11-18谷爱国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10期
关键词:力量图书馆

谷爱国

谷爱国 滨州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主任、副研究馆员。山东滨州,256603。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在立足辅助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其功能和影响逐渐向社会领域渗透,社会属性日渐清晰和强化,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不仅与传统服务对象保持密切关系,而且与社会这一利益相关者正在发生日益密切的联系。高校图书馆要实现“善治”的目标[1],必须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治理,这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实现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高校今后要加强治理改革,建立民主决策、依法办学、社会参与的现代校园管理体制,重新构建高校与社会、政府之间的关系,打造现代高校治理结构,这对发挥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提出了内在要求。

1 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

从当前高校图书馆治理现状来看,一些高校已成功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并取得了积极效果,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参与积累了有益经验。但是在各种客观原因的影响下,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水平依然偏低,严重滞后于高校图书馆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以强化高校图书馆治理中的社会参与。

1.1 社会参与志愿失灵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图书馆治理依赖政府主导来运行,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治理被社会想当然的认为是政府和所在高校承担了主要治理责任。在传统社会“大政府,小社会”治理结构下,社会主体责任感和权利意识十分淡薄,社会力量对高校图书馆治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既得利益角度上,而对自身主动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以凸显责任意识重视不足,或者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一般来说,现实中社会力量很少主动参与到高校图书馆治理当中去,即使有也是出于其他动机驱使。另外,由于现行高校管理体制就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没有作出专门的制度设计和安排,这无形中阻碍了社会力量进一步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的自觉性。

1.2 社会参与权利弱化

从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情况看,其主要提倡纵向利益关系调整,在高校、地方政府与图书馆之间进行利益和权力关系的调整,而在横向关系层面上的改革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因此高校图书馆治理改革在“政府—社会—图书馆”权利与利益关系调整方面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换言之,当前地方政府和高校是图书馆治理的主导者,其中政府又充当了十分重要的管理决策者角色。相比之下,位于高校与政府之间的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的权利和作用则基本被忽视。这不仅与社会力量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违背,也剥夺了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的权利。长此以往,这种权利意识必然会不断削弱,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1.3 社会参与体系不健全

高校图书馆治理要充分引入社会力量,必须要从参与制度、参与渠道以及参与方向等方面作出正式、明确的规范,通过发挥制度长效性和规范性作用,保证社会力量对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具有常态化、稳定化特点,这是发挥社会力量促进高校图书馆治理进步作用的制度安排。目前,国内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成熟的高校图书馆治理体系相比,在效果评估、参与监督、经费保证以及专业咨询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不仅阻碍了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同时也限制了当前社会参与效果的提高。在社会参与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要不断提高社会力量在高校图书馆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4 社会参与力度不够

首先,高校图书馆与社会力量例如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没有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机制,现有参与主要以间接、被动方式为主,直接主动参与较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不论是资金支持还是活动参与,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都明显缺位。其次,社会上一些具有政府背景的教育评估和中介组织正在快速发展,但是这类组织的力量依然比较薄弱,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呈现出参与不足或简单参与的特点。最后,现有高校图书馆治理中的社会参与多为临时性安排,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参与方向主要局限于涉及教学科研等的重大项目,对图书馆其他管理制度和服务功能缺乏足够重视和关注。

2 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存在困境的原因

2.1 经济条件限制因素

通常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参与就越活跃,社会参与必须要以经济条件为重要基础,如果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们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这类社会事务的积极性显然会明显降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良好的经济发展条件是保证社会参与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参与公共事务的动机越强,参与层次越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势头,这为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是要不断促进我国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水平的提高,还需要更加充分的经济条件支持。因此,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受到明显经济条件约束,使得参与意识、参与深度、参与渠道等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滞。

2.2 参与制度不完善

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要有具体的参与途径与方式,否则就是空谈。为实现社会参与目标,必需通过制度来保证参与途径与参与方式的贯通与有效。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为基础,社会参与效果必然会大大降低。因此,要促进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的健康良性发展,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这里的制度指的是显性制度,是通过法律、文件、政策等方式作出的明确规范。从当前情况来看,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缺乏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支持,社会参与渠道和方式缺乏制度规范和引导,不同参与主体的职责和权利也没有通过制度设计规范确定下来。也就是说,制度不健全严重制约了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

2.3 传统观念的制约

高层次的社会参与要建立在包容民主的文化基础上。我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统治,封建思想和小农意识残余依然十分严重,这对当代社会文明发展产生了明显不良影响,导致公众参与意识薄弱、缺乏民主思想。另外,在传统体制影响下建立起来的高校管理体制,政府在高校图书馆治理过程中扮演了主导者角色,分权意识缺失。由于高校管理尚未从“统治”观念向“治理”观念转变,因此政府和高校在治理问题上,对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重视不足。另外,由于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尚未产生实际效果和影响,因此,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力量参与治理也持消极态度。显然,这些传统治理观念和意识的影响显然会限制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的发展。

3 强化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的渠道和途径

依据现代公共治理理论,政府不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唯一主体,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需要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高校图书馆具有明显的社会公共事务属性,这是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的重要理论基础。随着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高校图书馆治理对社会参与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本文将在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治理经验基础上,结合国内高校图书馆治理实际情况,为进一步促进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提出以下对策:

3.1 转变观念,提高社会参与意识

在制度和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下,观念意识往往是制约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要转变传统治理观念,摒弃“图书馆内部事情与外界无关”[3]的观念,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正确认识到社会参与对促进高校图书馆治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重视与社会力量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图书馆治理水平提高。对企业、中介组织和高校学生家长来说,要树立“图书馆建设不单是政府和学校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全社力量积极参与其中”的公共意识,要理顺高校图书馆与社会、家庭之间的利益关系和责任分工;家长、社会组织和个人对高校图书馆治理有监督、评价权利,同时要积极履行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的义务和责任[4]。如果社会力量、法律制度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物质”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社会力量和法律制度看成是参与的硬件配套条件,那么,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宣传教育,促使高校图书馆治理利益相关者积极转变观念,并主动学习和获取相关治理知识和技能,就是强化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的软件部分[5]。一般来说,社会参与者素质直接影响到参与的程度和效果,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参与主体意识之后,其会主动提高自身的治理素质和能力,从而促进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的良性发展。因此,要不断提高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的水平,必须要加快促进社会观念转变,提高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

3.2 政府适当的干预和扶持

由于长期受传统政治文化和集权思想影响,政府权力在社会非经济活动中扮演了绝对主导角色,许多社会活动都是在行政干预下推动的。因此,在促进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过程中,不可能彻底消除政府干预的影响,而且适当的政府干预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力量快速发展,还能够为其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创造有利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因此,当今条件下,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离不开政府支持和扶持。

根据现代公共治理思想,必须要构建分权政府,将行政权力逐层下放,将部分社会管理权利交给企业、市场和中介组织完成,以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断提高公共事务治理的主体多样性,政府不再是社会事务治理的唯一主体,而是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6]。因此,在推动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过程中,政府要学会放权,将一部分权力交给社会力量承接和运行,有效发挥它们的优点,政府自身则主要从宏观方向把握和控制高校图书馆发展方向,正确协调高校图书馆与社会中介、行业协会以及个人治理关系。政府职能只有从“微观”转为“宏观”,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才有行使权力的空间。

其次,要在政府关于高校图书馆治理的决策中体现社会力量的意志和诉求。要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治理民主水平,必须要充分吸收社会力量的意见和诉求,并在重大决策中体现出来。政府要建立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民情舆论搜集渠道,通过建立长效参与决策信息搜集和利用机制,确保社会公众利益诉求得到重视和体现。政府要利用政策、财政等手段,大力扶持社会公共事务中介组织的发展,充分调动其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创新社会教育捐赠机制,为高校图书馆建设引入更多社会投资和资金。

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以学习国外高校图书馆做法,成立图书馆董事会或理事会,为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治理提供制度支持,例如可以邀请社会专业人士和专家担任图书馆管理委员会成员或者顾问等,充分发挥社会人才的聪明才智,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治理水平。美国高校图书馆治理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美国大学图书馆成立的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其成员有高校内部专家和社会各界学者组成,图书馆重大决策都需提交委员会审议通过实施[7]。这种治理模式有效提高了高校图书馆治理的民主水平和决策质量。

3.3 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渠道和制度

首先,要建立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决策的机制。目前形势下,高校建立社会参与图书馆决策机制具有良好的条件支持。从国内环境看,随着国内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学生自主择业、校企合作办学等条件已成熟完善;从国际形势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优胜劣汰机制已经形成[8]。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属性和责任,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观念,将引入社会参与作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来抓;要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质量提高。另外要善于把握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引入社会人才参与到高校图书馆治理当中,切实提高高校图书馆决策水平,保证图书馆决策体现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意志,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的良好局面。

其次,要建立图书馆与社会各界联合创新机制。建立高校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共同创新机制有利于拓宽企业参与渠道:高校图书馆可以与企业、社会团队合作建立发展咨询委员会,共同商讨发展大计;可以利用社会资金建立高校图书馆实践基地,为促进高校科研事业发展提供经费支持;高校与企业可以共享知识资源,共同开展自主创新活动;高校图书馆可以与企业开展实训基地建设,为馆员、师生提供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机会,同时为企业发展献言纳策等。最近几年来,高校图书馆与社会组织在资源共享方面加强了沟通和合作,有效拓宽了社会参与的渠道和空间。通过鼓励和发展馆企合作,不仅可以为高校图书馆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也可以为社会知识创新做出重要贡献。

再次,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参与保障体制。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会根据外部环境变化不断变化。高校图书馆与社会力量要保持密切沟通和合作,双方合作交流要建立在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上面,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功能和作用: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合作经费保障体制,要为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提供坚实的经费保障。其次,要健全和完善政策法律体系。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涉及多方利益关系,要发挥法律政策的刚性约束作用来理顺利益冲突和矛盾。将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纳入到法律保障范围内,可以有效规避各种矛盾冲突和不规范行为发生,为促进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创造有利条件。最后,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吴建中认为:“科学有效的激励必须要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9]这就意味着高校图书馆社会参与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作为配套制度支持。高校图书馆服务成果最后还是要通过社会的受益水平来衡量,因此,高校图书馆要不断完善自身功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不同利益相关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不断提高他们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最后,要建立高校图书馆的社会监督评价体系。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治理暴露出明显的自我约束不足和制度缺陷等问题,同时受人力、物力资源限制,政府不可能对数量众多的高校图书馆进行有效监督。因此,必须要建立高校图书馆的社会监督机制,在强化现有监督约束作用基础上,加强信息公开,引入社会监督力量和评价,一反面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另一方面也确保对图书馆监督的公信力和客观性。

3.4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目前,信息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高校图书馆治理带来了重大影响。我们在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不断创新高校与社会力量之间的沟通机制和合作模式,为提高社会参与高校图书馆治理水平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1]兰孝慈,张静.图书馆治理的法律基础与制度重构:“211”大学图书馆规章制度透视 [J].图书馆建设,2008(12):107-110.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4-12-25].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 8/201008/93704.html.

[3]黄颖,徐引篪.图书馆治理:概念及其涵义[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0(1):24-26.

[4]沈光亮.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践与发展[J].图书馆建设,2010(10):73-77.

[5]刘锦山,吴建中.建设第三空间 强化社会参与[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1):3-7.

[6]王素芳,于良芝,邱冠华,等.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制度保障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4):4-9.

[7]郑宇,陆觉民.剖析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模式[J].情报资料工作,2008(3):108-110.

[8]邓银花.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缘由、模式和激励[J].图书馆杂志,2014(2):14-19.

[9]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45.

猜你喜欢

力量图书馆
自然的力量
坚持的力量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麦唛力量 (一)
气味图书馆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去图书馆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