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经典与民众之间的桥梁
2015-11-18邹婉芬
邹婉芬
架起经典与民众之间的桥梁
邹婉芬
经典是能够经得住时间检验和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具有超越地域和族群的普世价值,经典阅读对于个人成长、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提示我们当下经典与民众之间疏离的现状。文章提出,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便其必然地应成为经典阅读推广的主阵地,图书馆在经典阅读推广中既实现对民众的教育,也完成自身价值的提升。图书馆要架起经典与民众之间的桥梁,以贴近人心的内容和无处不在的方式引导阅读经典,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让经典进入生活,融入生命。
经典经典阅读阅读推广人文教育
最近笔者关注到两个调查。第一则调查是:2010年,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进行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国民最喜爱的图书中,《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和《西游记》以明显优势位居前四位。四大名著中有两部作品的作者曹雪芹和罗贯中均位列国民最喜爱的图书作者前10名,罗贯中是首次跻身前10位[1]。第二则调查是:2013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对近3000名读者吐槽最多的书进行统计后发布了“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其中《红楼梦》位居榜首,是读者吐槽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2]。
这两个调查都和经典名著阅读有关,时间上仅隔三年,其结果形成的反差和对比很有冲击力,也很自然地再次引发了人们关于经典和经典阅读的思考。
1 经典和经典阅读
对于什么是经典,古今中外的学者对其各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比如,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曾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认为,“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们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3]。国家图书馆原党委书记詹福瑞教授则从时空两个维度,更加全面地阐释了经典的属性和价值。他认为,从时间的维度看,经典是能够经得住时间检验和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具有永久价值;而从空间的维度看,经典同样具有超越地域、族群的普世价值和意义[4]。
对社会而言,人类文明的传承,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继承与培养的,我们只能通过持续不断、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来延续文明的精神,其主要方式就是阅读经典,因为一种文明密码的关键部分往往就隐藏在经典之中[5]。詹福瑞在首届玄览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提出了阅读中华典籍的重要性,因为在这些文献里面,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基本的价值观和基本的情感,它是中华思想的策源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灵魂的栖息地[6]。对个人而言,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完善人性的典范,高尚生活的原型,净化灵魂的深蕴,是一个人增加知识、涵养气质的最好读本[7]。美国教育家、永恒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家赫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1899—1977)甚至这样认为:“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阅读过本民族的任何经典名著,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8]
从上述对于经典的阐述不难看出,经典的价值不言而喻,经典阅读对于个人成长、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经典和经典阅读的价值也得到社会与民众的普遍认同。但是大家又普遍认为经典难读。一百多年前马克·吐温对于经典的调侃——“人人都希望读过,但人人又都不愿去读的东西”,放在当下,似乎从未过时,仍鲜活如初。
经典为什么会“被拉下神坛”[9],为什么会“读不下去”?原因在于经典读本和读者两个方面。从经典读本方面来说,既然被称为“经典”,一定穿越若干年代而来,成书年代久远,语言晦涩难懂,存在未完成性和无限解读空间。从读者方面来讲,随大众文化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却缺乏必要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习惯于消遣娱乐性阅读,习惯于新闻式、碎片式的浏览式阅读。而这种追求快乐主义的阅读与经典阅读的沉重、理性一定是冲突的,因为“快乐主义是理性哲学的对立面”[10]。再者,真正希望阅读经典的读者需要一定的阅读指导而不可得,种种原因,也就造成了当下读者与经典之间疏离的现状。
弥合这样的疏离需要在经典和民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营造全社会崇尚阅读及阅读经典的书香氛围,这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整体工程。从整个社会系统而言,需要包括出版界、教育界、文化界在内各个方面的努力,而从个人经典阅读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而言,主要解决之道在于经典阅读指导。经典阅读指导可分为两个渠道。一个是经典阅读教育,是指学校的经典阅读训练。近年来,社会和家庭对经典阅读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很快,教育部也通过发布中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课外阅读的建议篇目,其中很多都是历代以来经典文献。另一个是经典阅读推广,是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有一定的阶段性,而社会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图书馆是最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是人的终身学校,图书馆应该成为经典阅读推广的主要阵地。
2 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使其成为经典阅读推广的主阵地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1975年,国际图联在法国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上,确认了现代图书馆具有以下的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进行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从图书馆职能的字面意义理解,“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和“进行社会教育”与经典阅读推广有着最为直接的关联。
首先,从古代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收藏历代典籍一直是其主要也是最基本的职责所在,历经千年不断,形成系统的收藏体系,其中不乏经典,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拥有无与伦比的资源优势。第二,近代以来,图书馆逐步确立了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并将推动阅读作为自身的核心使命之一,而其公益性质能够获得民众的充分信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将“养成并强化儿童早期的阅读习惯”作为其主要使命的第一条;中国图书馆学会2008年年会也正式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提出“图书馆努力促进全民阅读”。阅读推广自然要推好书,那么,经典阅读推广是必然的题中之义。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1997年1月,中央宣传部、文化部等九个部委共同提出实施“知识工程”,旨在“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2004年将“全民读书月”活动交由中国图书馆学会负责承办。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2009年更名为阅读推广委员会。
自200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承办“全民读书月”活动十余年来,图书馆界越来越重视阅读推广,各地的阅读推广活动精彩纷呈。近几年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对中华经典文献的阅读指导,成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显著特征,从全国性的推广活动主题即可知一二,如2014年图书馆服务宣传的主题是“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2015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系列活动主题是“经典阅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对图书馆而言,经典阅读推广的实践,不仅仅是单向地把好书推向读者从而提升民众文化素质的过程,更是履行社会教育职责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的重要途径。
3 图书馆要架起经典与民众之间的桥梁
“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提示我们,经典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客观存在。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图书馆,应该搭建好民众与经典之间的桥梁,缩短民众与经典之间的距离。如何搭建好这个桥梁,笔者认为关键是要使图书馆的经典阅读推广转化为民众对经典的有效阅读,而经典要转化为有效阅读,必须有负责任的、高水平的、联系实际的、深入浅出的普及环节[11]。
首先,内容方面要贴近人心,能够引发共鸣。能够跨越时空的经典必是理性的,能提出对人、对人性、对社会的思考,所以,与人的深层共鸣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能够直接引发现代人的共鸣。图书馆的经典阅读推广既要强调解读的权威性和高水平,又要考虑可接受性,要着眼于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走近经典,走进经典。经典阅读推广就是要以直入人心的内容,让读者感受到经典和阅读的力量。这个“贴近人心,引发共鸣”的原则也是可以分层次的。以南图阅读节为例。“南图阅读节”是南京图书馆于2010年创办的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了六届,阅读节倡导“全民阅读,阅读经典”“和名著对话,与大师同行”,每年选择一部名著进行引读。前四届选读的是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第五至第八届拟选读中国古代哲学名著《论语》《孟子》《老子》《庄子》作为引读名著,以其核心思想“仁”“善”作为整个活动的主题,通过引发人性中最核心的共鸣引导读者阅读经典。另外,可以采用更加贴近读者生活的方式引导经典阅读,引发读者兴趣,这样更加易于读者接受。比如,可以围绕特殊纪念日或节气,安排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试想一下,梅花开放时节,大家一起来诵读和靖先生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世界读书日期间,读读翁森的《四时读书乐》“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除旧迎新之际,读读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该是一种多么有诗意的事!
其次,方法方面,要以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作为经典,一定存在无限解读的空间,语言、历史背景的隔阂,阅读经典一定不轻松,会是一个孤独的、艰苦的过程,这也正呼应了前文提到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出炉。所以经典阅读的引导一定要以立体化的方式进行。比如,南图阅读节的活动形式包括了主题论坛、系列讲座、图片或文献展览、影视展播、诗词诵读、知识问答、网络互动,动漫竞赛等等,既有专家学者的高端解读,影视作品的直观赏析,也有网民的参与互动,还有读者的专题问答,形式多样,对同一作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解读和阐释,加深读者印象,达到导读的良好效果。再如,台湾趋势教育基金会2012年起推出“经典文学剧场”,表现形式既有剧演,又有文本导读,还有现代诗作,多种手法集中表现古典作品及作家人生。其所开创的经典文本展演方式引发了很多读者的共鸣,激发了读者对古典作品的关注和兴趣。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推广还要善于利用新媒体。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相比“读书”,他们可能更习惯于“读屏”。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经典阅读是一个新的渠道。比如,图书馆通过微博或微信平台,每天向读者推送《论语》或《孟子》或其他古典名著中的段落,让经典以“随风潜入夜”的方式融入读者生活,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现代人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阅读,内容才是根本。杜定友先生说“凡是读书的人都是可爱的”,胡适先生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图书馆要以无处不在的方式引导读者阅读经典,架起经典与民众之间的桥梁,让经典进入生活,融入生命。
[1]西安日报.经典四大名著依然稳居国民最喜爱的图书前四位[EB/OL].[2015-05-08].http://news.xinhuanet. com/book/2010-04/21/content_13396598.htm.
[2]百度百科.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EB/OL].[2015-05-08].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rRQudJ0A37mu euDBfUsBzkDj3s4Iu6PrJO7LukSeCOeMMxKppKAdcATy25-lSOyz3NfnmpFTbNBFepSLei-bq.
[3]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M].北京:三联书店,2003:3.
[4]詹福瑞.“经典”的属性及价值[J].文艺研究,2012(8):40-49.
[5]丁刚.经典阅读与文明之根[N].人民日报,2015-04-23(023).
[6]詹福瑞.玄览:博观与深读.新世纪图书馆[J],2014(12):14.
[7]王余光.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回归:以经典阅读推广为途径[J].图书情报研究,2014(2):1-6.
[8]杨美华.绕着地球跑:世界各国的阅读运动[J].新世纪图书馆,2007(3):11-13.
[9]丁宇岚.被拉下神坛的“经典名著”[EB/OL].[2015-05-08.]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3-06/08 /content_1039828.htm.
[10]转引自詹福瑞.大众阅读与经典的边缘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21-135.
[11]梁衡.读经典,收获的不只是粮食,更是种子[N].北京日报,2015-03-30(020).
邹婉芬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新世纪图书馆》常务副主编。江苏南京,210018。
Build a Bridge between Classic and Populace
Zou Wanfen
G252
2015-08-10编校: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