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年,教过我们的老师

2015-11-18李冬雪

读者(乡土人文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行李老师

文/李冬雪

文/蔡优琴

文/李思悦

那些年,教过我们的老师

“尚大姑娘”多才多艺

文/李冬雪

初二开始学几何,我们的几何老师尚军是从北京城里的大学毕业分到平谷来的。这个城里来的老师总是穿得干净整齐,举止优雅,班里的男生送给他一个绰号—尚大姑娘。很快,这个“尚大姑娘”就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多才多艺”。

第一次上几何课,尚老师就把大家震了。他在黑板上点个点儿当圆心,随手一画就是一个圆,简直比圆规画的还圆!尚老师讲课大家都爱听,不仅思路清晰,还特别有趣。

尚老师的本事不只是教几何,他还会洗相片。我上初中的时候是20世纪60年代初,那时候照片算得上是奢侈品了。尚老师常帮同学洗毕业照。为了让大家知道照片是怎么洗出来的,他还带我们自制暗房:把办公室的窗户用红色窗帘遮起来,打开白炽灯,用显影液洗照片。看到人影在底片上慢慢显现出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太神奇了。

尚老师还成立了大华山中学第一支乒乓球队,他不仅教队员们打乒乓球,还给队员们理发。当年的乒乓球队员,男生都是小平头,女生一水儿的齐耳运动头,又精神又时髦,全校的同学都羡慕。那时候,能成为乒乓球队的一员是同学们最大的愿望。我们中学的乒乓球队很快在平谷出了名,拿了县里的冠军,还到北京去打比赛。

读初中的时候,很多同学家里都不富裕,那时候大家都不舍得花钱买练习本。当时一个成年人一天挣的工分儿才能领三四毛钱。同学们都是到供销社买回来大张的白纸,自己裁开订本子。一般订一个本子也得买4分钱的纸。每次在纸上写字都尽量把字写小一点,节约着用。尚老师发现之后,帮大家想了个省钱的好办法:他把各班级考过的试卷回收了,再发给大家,试卷背面就可以当草稿纸。细心的尚老师还特意把所有试卷的姓名、分数部分都裁掉,并且发给大家的都是非本年级的试卷,一点都不会泄露学生信息。

现在我已经60多岁了,回想起来,对尚老师还是由衷地敬佩,能遇到这么优秀的老师是我的福气。

帮学生扛行囊徒步百公里

文/蔡优琴

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特殊的十年,总能留下一些抹不去的记忆。这些记忆中,跟着俞春波老师去绍兴县上旺村“学大寨”是印象最深的一段。

那是1975年的秋天,我刚满15岁,还是个扎着辫子、头发黄黄的小姑娘。不过由于特殊时期的教育经历,我已经升入一所乡镇中学的高中一年级。那年新学期,学校来了一位年轻的老师,爱穿别着一支圆珠笔的中山装。他就是俞春波老师。

俞老师教生物,只记得他说话声音很小。尤其是跟女同学说话,没说几句自己就脸红了,我们就一点都不怕他,回家告诉父母学校来了位“娃娃老师”。

开学后不久,在当时全国上下一片“农业学大寨”的浪潮中,我们学校也响应号召,组织几十名学生去有“南方大寨”之称的绍兴县上旺村学农,带队老师就是俞春波。当时经济困难,去学农需要自带干粮、被褥,徒步至少100公里,这还是翻山抄近路。

凌晨5点,我们背着20多公斤的行李出发,打着火把走在不到一米宽的崎岖山路上。俞老师走在最前面。翻过了两座山头,下到河谷平原的嵊州境内已经是中午。

放下行李,席地而坐吃干粮时,我和另外两个女生就已经非常疲惫,大喊:“走不动了,拦一辆拖拉机。”可在当时,拖拉机比现在的飞机还罕见,根本找不到。我们就赖着不肯起来。这时候,俞老师走了过来,背起了我们3个女生的铺盖行李,说了句:“时候不早了,出发吧。”就大步向前走去,我们呆呆地看了很久,才赶紧跟上。

穿过河谷,接着又是翻山。我看到队伍前面的俞老师穿着解放鞋,背着我们的行李,不时还要用手拨开一人高的杂草,转身再招呼我们别掉队,特别有“男子气”。晚上,我们借宿在上虞汤浦中学的教室里,我们看见俞老师的双脚都磨破了皮,出了血,凑上去说:“俞老师,明天我们自己来背行李。”俞老师笑着说:“没事,我来,我力气大着呢。”

第二天一早,俞老师叫醒我们,简单地吃了饭,又背着3个人的行李,带着我们上路了。一直到夕阳西下,才到达目的地上旺村。那天夕阳特别红,我永远不会忘记余晖中俞老师背着3个人行李的身影。

“装”出来的优雅也羡煞人

文/李思悦

在北京上过大学的人大多有这样的见闻:在地表温度超过38℃的暴热天,三四百号人挤在一个设施简陋到只有日光灯、风扇、黑板、桌椅的教室里,痴狂地学英语。

这,要得益于某年掀起的出国留学狂潮。而一家著名语言培训机构更是运用他们盛极一时的影响力,大大推高了这股热情。

不得不说,这个培训机构的老师们都极富个人魅力。关于他们的传奇故事,每个学员都可以说出好几火车来—

他们不一定是俊男靓女,但举手投足间都有一种“全球五百强范儿”:极度守时(课前两分钟风风火火仪容整洁地来到教室,准点下课潇洒离去从不拖堂),极度注重个人隐私,语速偏快,夹中夹英,条分缕析,惜字如金。

他们心里都装满各种“段子”,大部分是与时俱进的新鲜段子,比如在你困意袭来时,如何借口让邻桌女学员隔五分钟叫醒自己而顺便搭讪的技能,也夹杂着几句极富某校特色的经典段子,比方对某校创始人的嘲弄。这些趣味横生的段子,主要用于适时驱赶学员的困意。

他们口语流利,词汇量惊人,又极其熟悉各类出国英语考试,善于研发无数技巧绝招,并且偶尔低调奢华地透露本人不才,正是“神话的缔造者”。很多老师都会提到自己为了熟悉考题而假装考生去报考,实战中一亮口语惊呆了考官的例子。

他们极其热爱生活并富有生活情趣。老师们的博客和微博,总会被学员们顺藤摸瓜地搜出来,而上面游览各国风光、各种背包驴行的图文,足以让故步自封、天天扎书堆里学英语到魔怔的学生们顶礼膜拜一万次。

而这一切,和常规学校里头发花白、唯唯诺诺、两眼无神的英语老师形象一比,形成强烈反差,无限激发着学生们对于那些老师的痴迷和膜拜。

我记得我的一位托福老师,就完美地兼具了以上所有的特征。他一口标准的英式发音,身材颀长而健壮,微笑和眼神都迷人得恰到好处,博客上是他和爱妻环游世界各地留下的见闻。在重大考试的前一天,他的博文总会无比温情地更新考前的提示和大胆押题,命中率往往还不赖。估计他从讲台上一望下去,满满的都是女孩们眼里冒出的红色桃心。

当年某校传递出来的留学热虽然没能把我送出国,但老师们当时的完美形象,的确鞭策我拔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他们一样的人—优雅、丰富、自信、成功。

时至今日,某校的光辉已不似当年,而我也开始明白那些高大上的形象也或多或少是经过层层包装和演练塑造出的表象,但对于那些年的我们,拥有过梦想、燃烧过能量总还是好的。

(冯丽亚摘自《北京晚报》)

猜你喜欢

行李老师
爱因斯坦的心灵鸡汤
教你轻松收拾行李
行李床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收拾行李
追老师
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