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导译标准之独特性
2015-11-17陈刚
摘要:作为口译学或旅游学的新分支,导译学还有大量的研究需要做。就前者而言,迄今尚未有正式的导译标准出炉,影响了高质量的教学培训;就后者而言,其有关标准远不够高,从而降低了外语导游,尤其是高级导游及以上职称的含金量。导译标准之所以独特,正是因为它体现于导译工作标准/规范,即两个重要方面——导译本体/语言标准与导译服务标准——及其复杂性。本体标准有六种导译取向以及相应的标准;服务标准则是评价导译员所提供的整体服务质量的标准。由于它具有鲜明的专/职业、经济、旅游服务、社会、政治、意识形态、(跨)文化和民间外交等属性,故与其他口笔译标准不同。导译工作的(预期)成功率可用多项公式来说明。
关键词:导译学;导译标准;导译教学;导译评估公式
中图分类号:F590633、H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398(2015)05-0107-09
一问题的提出与发展
导译研究,即导译学(Guide-Interpreting Studies/GIS),作为一项国际旅游业真实的社会实践,作为口译学/翻译学/旅游学(科)的分支,可谓old practice,但是new profession/subject area已在有关的专著、教材及论文中有了详细的介绍和阐述[1-4]。
尽管如此,导译之所以能够成为学科的分支、研究领域,成为一种职业、专业、行业、工作、工种、技能等,是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所决定的。我们搞导译这种学科专业建设,不是以(纯)研究为主,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实践教学、实践研究上。后者首先碰到的是导译质量问题——教学时如何把握质量,评估导译员水平和职称时如何评判等——这些都跟“标准”(standard/criterion/yardstick/norm)密不可分。大学对类似导译这种职业指向性鲜明或纯职业导向的专业,知之甚少,很多缺乏专业教学的能力,主要是这个导译标准该如何把握的问题难以解决。
那么,导译标准等于翻译标准吗?导译标准是否就是口译标准?[JP1]导译标准有哪些独特性呢?[JP]随着(导译)标准问题的提出,随着导译本身的发展,我们必须研究、探讨这个导译实践、导译教学必须遵循的准绳,必须解决这个在译界不为绝大多数人所知的学科问题或研究问题。
二何为导译标准
翻译活动要遵循的准绳即为翻译标准,口译活动亦同。查《中国译学大辞典》,只有“翻译标准”的词条,却没有“口译标准”的词条,也没有“导译标准”的词条,但有“口译质量标准”[5] 和“导译(服务)标准”[6]。
由于导译(GI)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和/或专职业(profession),它不同于主要侧重语言转换的、比较单纯的会议口译,它所涉文本翻译应是强调动态的,而非以静态为主的笔译文本,其独特的工作特点所具备的标准应为导译工作标准/规范(guide-interpreting work norms),它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导译语言标准(guide-interpreting standard),二是导译服务标准(guide-interpreting service norms)。
1导译语言标准
导译语言标准可以是单纯的导译员的语言服务标准(language service standards),不涉及导译员的其他工作标准或行为规范。比如我们在考评导译员或测验BTI/MTI学生导译课学得如何的时候,往往就单纯测试导译员导译本身的水平及能力,不包含导译员的其他服务标准/规范,如微笑服务、转移服务、陪同服务等。
导译标准即为导译语言标准,是微观的或狭义的语言(口头)转换标准,属于导译本体研究范畴(虽然导译也要/必须关注各类语境,如社会、文化、情景语境等)。简而言之,它包括以下六种导译取向 [2]12-14:
在向外国旅游者译介独具本国/当地文化特色的内容时(主动或不得已而)采取的翻译准则,可以是归化法或语义翻译法,也可以是异化 + 归化法(多为“音译+意译”)或者音译法[]原则上适用于名词、短语等翻译[]灵隐寺——Monastery of the Soul[KG-*2/3]s Retreat,比较Lingyin Temple;饺子——jiaozi(而dumpling很不准确);(粤式/中式)点心/小吃——dim sum(其他英文表达法主要指西式点心/小吃)[BHDG8]
以源语为取向(SL-oriented)[]在向外国旅游者译介本国/当地(文化)特色词时采取的翻译准则。这是导译中的常见现象和常用方法,多为音译[]原则上适用于名词、短语等翻译。从翻译效果看,有“可取”的,也有“通常/只得如此”的[]tofu——豆腐(比较:bean curd)。再如,万松岭——Wansong Ridge/ Hill(比较:Myriad Pines Ridge/Hill)[BH]
以目标语文化为取向(TL culture-oriented)[]在向外国旅游者译介本国/当地文化内容时采取的翻译准则,也是导译中的常见现象和常用方法,多为音译[]尽可能使用比较中性、歧义较小、效果较好、为越来越多的TL speakers所接受的语言或表达方式[](Chinese) Memorial Day(清明节);(Chinese) dragon[ZW仍有不少翻译界内外的学者以为使用dragon表示“中国龙”是错误的,极易产生误解,其实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更是杞人忧天。起码他们忽视/无视跨文化交际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快速、巨大、深刻的变化,也忽视/无视双语和双文化转换实践的规律。简而言之,语言这东西,可以就是可以。(中国龙);(Chinese) cenotaph(衣冠冢);(Chinese) shadow boxing(太极拳)[BHDG15]
以译入语为取向(TL-oriented)[]原则上通篇(包括文化负载词)都采用的翻译标准,乃导译的基本标准[]使用面和适用面都比较宽,为TL speakers所喜闻乐见,现场效果较好[]五泄——Five-Cascade Waterfalls(Cf:Wuxie Waterfalls);拙政园——Humble Administrator[KG-*2/3]s Garden(Cf:Zhuozheng Garden/Park);卢沟桥——Marco Polo Bridge(Cf:Lugou Bridge);颐和园——the Summer Palace(Cf:Yihe Garden);孔子——Confucius(Cf:Kongzi)[BHDG6*2]
以美学为取向(esthetically-oriented)[]为获得尽可能美好的导译效果而采取的语言文化标准[]有丰富导译经验同时又不忘钻研的专业人士比较有这方面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略。因为这种导译水平的评判者,惟有或原则是操这种语言的旅游者,非专业/职业人士不易评判
[BG)F]
2导译服务标准
导译服务标准特指一个宏观的、综合的、全方位的标准及社会行为规范,其中包含上述微观的导译语言标准——但这个语言标准之权重只占一定的分量。该服务标准(或规范)是用来评判导译所提供的整体服务质量的标准。由于它具有鲜明的专/职业、经济、旅游服务、社会、政治、意识形态、(跨)文化和民间外交等属性,故与其他口笔译标准不同。
首先,导译工作是一项涉外服务工作。服务范围指导译员向外国旅游者提供服务的领域,换言之,就是导译员业务工作的内容。这一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1)导译语言服务:包括旅游者在目的地旅行期间的沿途讲解服务,游览现场的导游讲解服务以及访问、参观、座谈、会议等的口译服务。(2)旅行生活服务:包括旅游者抵达(含入出境)迎送、旅途生活照料、安全服务及上下站联络等。
其次,导译工作是否成功与“行、住、食、购、娱”等关系相辅相成。这体现旅行生活服务和当地交通服务的“五要素”也是目的地旅游接待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现代社会里,旅游者出游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生活享受。因此,这“五要素”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这方面,导译员是做好旅游者的旅行生活服务的重要环节,除了迎送旅游者、帮助旅游者住店离店、安排行李运送、介绍或安排当地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注意保护旅游者安全等项事宜外,还要与饭店、参观、商店、提供的住宿、餐饮、购物、文娱活动等服务进行必要的沟通,提供必要的服务,使旅游者在旅游期间的生活顺利、愉快,这不仅有利于旅游者增加对目的地的认识和了解,提高旅游者的满意程度,而且也有利于激发旅游者对目的地旅游的兴趣,增加对导译员为其提供各项服务的好感和信赖。因此,导译员不仅要努力提高导游、讲解、口笔译等服务的质量,也要尽心尽力地照料好旅游者的生活,提供规范的、有吸引力的、以人为本的各项服务,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最大享受。
综上所述,导译这项服务工作是否成功及其(预期)成功率可用公式来说明第三章:
AS =(f 1·V1 + f2·V2)·100%
出于真实性和可靠性考虑,我们不妨从旅游接待工作的第一步——迎接途中导游 ——开始就这个AS公式做一解释。迎接途中的导游是首次途中导,是导译员显示本人才能、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包括导译员的例行职责,它对导译员未来若干天的导译水平、能力、可信度是非常关键的。书面文本翻译是否得到读者或专家的认可,决定的因素是文本本身及其文本以外的各种制约因素。如果导译员没有给旅游者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而后也没有进行有意识的弥补,他/她本身的可信度就存在某些问题,那也就势必影响他/她导译工作的可信度。因此,导译服务标准并不(完全)是传统上甚至中外翻译界所讨论的那种“标准”了,它已涉及对人评价的标准,从而转过来成为影响判断导译(语言)标准的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涉外旅游接待,导译员必须把整个接待过程视为一个“交际单位”,或“一个完整单位的交际”。这一交际/单位的构成成分主要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假设在其他五个要素没有出原则问题的前提下,“完整单位交际”是否成功,或者其预期成功率(受旅游者满意度)有多高,就完全看在旅游者“游”(第二个要素)的过程中导译员是如何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
设“行、住、食、购、娱”等要素整体为变量1(V1),占“六要素”的3/6(即1/2),系数f 1(含软硬件因素)为1—0(1为“服务等值”;有时沿途飞机多次严重误点,甚至取消,可能导致系数为零);“游”要素为变量2(V2),因“游”通常为旅游的主要目的,起码应占3/6强,“游”包含的导译和游览两项内容中“导译”是自变量(IV),其主导因素通过乘以系数f2(1.1—0)予以加强或削弱(f2=1是“服务等值”,f2=101—110是“服务超值”;有时导译服务受到好评,但带团购物令游客扫兴,均制约V1和V2),那么预期成功率(AS)则是:
AS [WB]=(f1·V1 + f2·V2)·100%
[DW]=(f1·1/2 + f2·1/2)·100%
有以下7种常见的、有代表性的AS:
例1如果旅游活动一切正常,硬件、软件均达到满意程度,预期成功率是
AS [WB]=(1×1/2 + 1×1/2)x 100%
[DW]= 100%
例2如果V1正常,导译员超水平发挥,预期成功率可能是
AS [WB]=(1×1/2 + 11×1/2)x 100%
[DW]= 110%
例3如果V1中的“购”(这属于导译员服务范围)出了问题,导致f 1降至0,而导译员也难以挽回“局面”(不管是否有其自身原因),V2的最理想的f 2 为05,那么最高的预期成功率只能是:
AS[WB]=(0×1/2 + 05×1/2)x 100%
[DW]=25%
旅行团队在即将结束某地之旅时导游翻译服务的预期成功率在60% 以下,应定为旅游活动(包括导译服务)不成功,起码是不太成功,而25% 的AS显然是一种failure。
例4如果出现例3同样的问题,但经过导译员的出色努力,做通了工作,挽回了不少局面。客观地打分,V1算是1/3(3/6-1/6),f1算是08,V2和f2(暂且)不变(游览参观和翻译讲解都不错),则
AS [WB]=(0.8×1/3 + 1×1/2)x 100%
[DW]≈ 7666%
虽然出现了不愉快,但是结果还算是使大家比较满意。即使导译员尽了最大努力,然而终因诸多客观因素,f1只有05,那么预期成功率还有
AS[WB]=(05×1/3 + 1×1/2)x 100%
[DW]≈ 6667%
这仍然是一个服务及格值。
例5.如果旅游活动平平稳稳,普普通通,没有任何投诉或表扬,旅游者也没有觉得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可能还不如上一站有特色),那么所有的V1和V2数值不变,f1 也不变,f2 取中间值,则
AS[WB]=(1×1/2 + 055×1/2)x 100%
[DW]= 775%
假如将这一分值纳入学校的“5级记分制”体系来评判,AS为“中”,接近“良”(80%)。这种AS在实际导游翻译实践中是比较普遍的、可接受的。
例6.如果某旅行团或散客在某地对“吃、住、行、购、娱”(即V1)很满意,导译员尽管翻译讲解水平并不突出,但是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帮助他们或他/她解决了“当务之急”(可能帮助解决了投资洽谈问题,买到了梦寐以求的商品,找到了盼望多年的亲朋好友,安排上了礼拜活动,或精心关照住院游客使之平安出院等),f2升值至105,整体服务则会超值:
AS[WB]=(1×1/2 + 105×1/2)×100%
[DW]=1025%
例7如果团队刚抵达,导游在首次途中导译中便给游客留下了独特的印象,并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即使V1为零(考虑到客人尚未亲历过其他“五要素”,不管他们是否入住五星级大酒店,是否有北京烤鸭、前门京剧等)或者为未知数,那么这位导译员的预期成功率应不低于:
AS[WB]=(0×1/2+1×1/2)×100%
[DW]= 50%
这个预期成功率正好印证了中文和英文中的那句老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外事无小事”(周恩来语)。外事旅游接待中,有时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导致“满盘皆输”,所以我们必须十分重视V1和V2,尤其是V2中的IV(自变量)。
根据AS的公式,在旅游接待过程中,导译的主体性表现得非常突出;根据笔者的亲身经历,在很多次接团实践中,导游翻译的主体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主体性在其他许多导译员身上也表现得精彩纷呈。这种导译的主体性,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和基本职责,可能是所有不同类型翻译中主体性最强的一种,而且所产生的效果是最直接、最感性的。
导译员一身肩二任,没有像其他种类的口译员、笔译员的工作那样“单一”。要更清楚地了解导译员的特殊性和基本职责,得另行文讨论。
AS =(f1·V1 + f2·V2)·100% 这一公式比较清楚地说明:导译服务是一个动态过程,由变量、自变量、应变量、变量系数等构成。AS公式中的变量(V1+V2)包括了导译的服务范围,即导译人员向外国旅游者提供服务的领域,换言之,就是导译人员业务工作的内容。导译能力之大小、导译质量之高低、导译功能之强弱、导译结果之好坏,形成了一种综合、复杂、互动的关系。AS这个应变量取决于(f1·V1 + f2·V2)这个自变量,涉及许多不同的因素,其中包括决定性因素。
AS公式能够用来作为标准或尺度,评判导译的结果,分析导译的过程及其互动关系。当V1正常,V2有增值时,说明导译的能力大、导译的质量高、导译所发挥的功能强,则导译结果特好——服务超值,如例2。当V2正常,但V1中某一要素出了问题时,通过导译员的努力,f1的满意值仍然存在,说明导译的能力、质量发挥了作用,尤其是导译功能使不利、危险的局面“化险为夷”,则导译结果尚好——服务有值(接近“良好”,起码是过得去,如例4)。导译服务实践中,整体服务超值现象会不时发生,而服务等值(如例1)却不多见,更多的还是AS处于60%~90% 之间。而就导译服务在游览、参观(和其他正式场合)的导译、视译翻译等讲解而言(即f2·V2),等值现象会比f1·V1+ f2·V2的等值现象多,这显然是后者涉及的因素更多。
在景点、参观点的服务过程中,导译的等值完全是建筑在旅游者的评判基础上的。当导译内容丰富、讲解风趣、表达准确、语音良好,再加上导译员本身有一定的魅力、活动安排适合旅游者胃口(乃至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导译水平获得高分,甚至“等值”是不足为怪的。此“等值”非传统译论概念中的等值,而是“效果等值”“功能等值”,或者“氛围等值”,一句话,是“主观等值”(当然也是基于导译的客观表现)。这是导译中的一种互动结果。这也是导译这一类型翻译的特殊之处,且必须在导译实践中才能亲自、直接、深切地体会到。当导译员每次获得高分、等值或超值结果时,他/她的喜悦心情不会亚于一次口译或笔译考试获得圆满成功时的心情;当他/她多次获得如此“殊荣”,他/她的喜悦心情怎会亚于一部“译著”的完成、出版?
如果设旅游者反应为TR2,评判导译(指讲解服务)本身水平,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TR2 = f2·V2
如果设旅游者满意程度为TS1,评判导译员旅游生活服务水平和对“行、住、食、购、娱”等要素的整体软硬件水平,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TS1 = f1·V1
因此,AS公式可简化为:
AS =(TS1 + TR2)·100%。
当我们的视野跨出导译服务本身这个范围,进一步考量AS,会发现原先设定的f2的数值的上限(11)远未将导译员的主体性及其创造性既完全又充分地表达出来。要阐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谈及导译工作的性质。
导译工作具有明显的政治属性。这种政治属性在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是存在的,而又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的不同而不尽相同。除了政治属性不同,世界各国的导游工作/导译工作具有以下的共同属性:社会性、文化性、服务性、经济性、涉外性等。
经济性这一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1)直接创收,回笼货币。
(2)扩大客源,间接创收。
(3)促销商品,招商引资。
(4)扩大就业,增收节支。
(5)促进流通,经济交流。
这五个方面正是导译人员为国家经济发展增值的主要方面。
涉外性这一属性具有不可低估的政治意义和民间外交的作用。所以导译员应该宣传好社会主义中国,宣传好我们的软实力和巧实力,发挥民间大使的作用。
有鉴于此,导译员的所创造的价值(C)可以是:
C = f2·∞·V2
故AS也可以是:
AS = C
以上对导译质量的评判公式跟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外部标准和内部标准)是相吻合的。
请读者自行参照有关旅游服务质量标准的专著,甚至亲自认真接几个英语团,以便对导译实践、旅游笔译实践有一个更为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对翻译形式的多元化有一个更为全面、真实、客观的了解。
[LM]三导译专业的设立及高、特级导译之评估
1专业要求及时代要求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应该具有国际视野。立足国内,放眼全球,让中国旅游真正走出去,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国,乃至旅游强国,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因此,时代对导译这个职业,势必有着与时俱进的专业要求。专业导译队伍的质量及形象问题始终是业内和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这支专业队伍中的高级、特级导游的专业品质和职业形象,直接反映出导游队伍的社会地位、国家形象及国家旅游业的潜在和实际发展水平。从导译研究的新学科视角出发,完善外语类(高级、特级)导游(更为准确地说法为“导译”/“导译员”)的评定标准刻不容缓,它不仅涉及“导”这一传统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应涉及“译”这一与时俱进的关键标准。因此,导译研究的重要性早已摆在学术界和行业领域面前,用“导—译”的标准培养专业导译人员也早已成为旅游行业的重中之重。然而,全国范围内,我们的高校迄今尚未建立多语种的导译专业或导译方向,最多是导译模块培养计划,而且远不够专业。这跟对这个较新学科分支知之甚少不无关系,但关键问题还是称职的师资奇缺。
“沉寂”了十五年左右的高级导游评定工作已经于2011年在全国各地重启。“沉睡”了约十四年的特级导游的评定工作也已摆在议事日程上。从2010年首先在浙江省恢复评定高级导游的试点工作来看,从笔者近若干年参加出境游对国外外语(即汉语)导游和中国外语领队的实际考察情况来看,从1996年笔者参加全国首次(外语)高级导游考试的回顾情况(包括录音口语、口译考试和英语导游辞创作两大考试内容)[ZW(1)从学术角度出发,中国人用英文撰写导游辞就是(汉译英)的一种rewriting行为,而且难度高于英译汉;通过录音对话和口译考核高级导游员,是判断该导游员是否具备双语沟通能力的起码要求。(2)根据《导游员等级评定意见》《标准》和《实施细则》的通知(1994年10月6日 国家旅游局人教司发),高级导游员采取考试、考核和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考试科目为导游辞创作和口译(中文导游员不考)两科。看,我们对外语类高级导游的标准存在降低的情况,特别体现在“取消”了“译”(即起码是英汉笔译和口译)这个不可或缺的传统标准和与时俱进的标准,对外语类特级导游的标准也没有关于“译”这个关键的不可或缺的专业、学术标准之详细描述。
2009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显著提高。旅游业要大发展,一定要实施人才强旅计划。旅游人才队伍中极为重要的一支就是(外语)导游员,即导译员。因此,对导译提出新的高要求、加强导译的评定标准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职业要求,也同时是高校有关专业方向必须加以确立并且实施的战略战术及长远方针、计划。
由于目前国内外语导游(及导译)和国际领队的实际外语专/职业应用能力偏弱,他们通常只(能)做到外语中级导游(相当于业界的中级职称),再上一个台阶在客观实际和自身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考虑到作为一个高级、职称的导译员,仅仅会“导”而不会“译”或不太会“译”,都是存在重大缺陷的。在全球化的今天,要申请外语高级导游(即外语导游的副高职称)者,最好同时具有国家人事部认可的“一级翻译”(即“副译审”)职称或相当的水平能力(笔者当年参加高级导游考试时已经具备了英语副译审的任职资格,其中口译这个科目可以免试),成为一个高级复合型人才(真正的“双师型”[ZW目前不少大专院校的(旅游业/旅游学科)“双师型”师资/人才存在诸多含金量偏低的问题。),这样的“外语高级导游”(导译)才是(比较)过硬的,才无愧于“高级导译”的称号。特级导游最好具备一级翻译和“资深翻译”(即“译审”)的职称,或者具备翻译系列副高及以上职称水平。这里暂且不讨论高级、特级导游是否需要学术论文及学术专著的发表。
2降低专职业要求的不良后果
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在全球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要在全球化时代继续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败,在旅游业方面我们应把目标提升到打造一支国际旅游强国的专职业导译队伍这样的一个高度上来。而对他们降低专职业要求必然带来诸多不良后果:(1)不少现职的外语导游(特指英语导游/导译),他们英语专业地位不如现有的大学本科生高。目前具备英语8级水平(含英汉互译)的本科毕业生颇多,重点大学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的英语水平高于英语专业的相当之多,但目前业界一线英语导游的整体水平难以恭维(专业能力和学历等都成问题)。(2)他们翻译专业地位不如校内外人士。目前通过“长三角中、高级口译”的,通过人事部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二级考试(相当于翻译中级职称和大学讲师水平)、三级考试(相当于助理翻译职称和大学助教水平)的有不少,相比之下,我们的英语导游差距更大、更明显。(3)他们的社会地位及其他各种地位不如很多其他从业人员。20世纪80年代从事外语导游工作的人很有成就感并具相应较高的社会地位,起码因为那时懂外语或外语好的国民很少,外语导游在旅行社的地位(经济地位、专业/学术地位和实际的地位等)本身就要高于业内其他工种的人员,高于社会上不少其他行业的从业者,而如今会外语或外语水平不一般的国民比比皆是(各类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如翻译专业/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旅游翻译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旅游管理的专业研究生等),但我们对外语导游(导译)的要求不升反降,实乃降低导游队伍的品质,自己给自己拆台。(4)他们的社会地位直接反映并影响国家形象及国家旅游业的潜在和实际发展水平。当作为“旅游业的灵魂”[2]3-41 的导游/导译队伍处在如此一个地位,这个行业的形象还会是正面的吗?当大量“野导”(非外语类的导游居多)长期出现在祖国各地,难道他们不会给大陆旅游带来负面乃至恶劣影响?我们的专业导游/导译队伍尚且如此,我们国家的旅游业会健康发展吗?这跟我们这个正在输出“文化软实力”的大国地位是相称的吗?由此不难论证:我们目前的旅游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因为导游/导译员的地位不高,起码没有给予应有的相匹配的地位。
结语
导译标准之独特性以及重要性,还不止于上述几点的讨论。就口译学(口译研究)而言,导译与联络口译之异同,导译与陪同口译之异同、导译与视译之关系,等等,都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高校设立导译专业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势在必行,外语类高级导游和特级导游必须具备汉外互译(含口笔译)的应有水平,有关评定外语类导游的标准必须得到加强,起码不应低于首次高级导游的考试标准要求。这不仅关乎旅游业、翻译学科专业本身的品质,关乎从业人员本身的专业品质、职业形象和社会地位,更关乎全球化时代中国在国内外应有的形象、地位,起码关乎旅游业的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陈刚. 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2006.
[2]陈刚. 旅游英语导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陈刚. 旅游翻译[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4]陈刚. 导译研究——翻译学的新分支[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