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烈士热血染红的地方
2015-11-17谢汝羡
谢汝羡
阳春河口老区镇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该镇龙门村委会龙门圩至阳西塘口镇的公路边,建立在“洗脚塘事件遗址”上。这里是革命烈士热血染红了的土地。
为了帮助指导河口镇完善落成不久的纪念碑配套设施,绿化美化周边环境,阳江市老促会杨大欣会长近日率员会同阳春市老促会的同志到河口镇调研,缅怀遗址英灵,接受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河口镇处于原阳春、阳江和电白三县交界处,是漠南游击区的中心腹地。早在1942年8月,镇内就成立了中共金堡支部和农会、治安巡逻队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掩护了大批“分散隐蔽以待时机”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的干部战士。1949年春,中共金(堡)横(山)区委及乡人民民主政权建立,成为漠南独立游击大队根据地。1949年5月,这里进行了两次大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反动军队为打通南逃通道而对两阳游击区进行的“大扫荡”阴谋。
河口镇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成了国民党反动派垂死挣扎的心腹大患。1949年7月19日,由国民党阳春县县长邓飞鹏率保警两个连,从河口圩沿葫芦颈向龙门村上下泷“扫荡”,捉去了我民兵和游击队员张德贤、张水生、张伙明等及被我方策反的三名保长共10人,枪杀于河口镇龙门圩洗脚塘边。这便是阳春县志及市老促会新编出版的《阳江革命史迹选编》中所记载的著名“洗脚塘事件遗址”史实。
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河口镇牺牲的革命烈士共15人。近年,曾经在这里沐血战斗过的游击战士的幸存者黎新培、韦芸及杜伯任等老同志,自觉发起捐助倡议并得到阳春市委市政府鼎力支持,在阳江、阳春两级老促会具体协调指导操持下,2012年在这块浇下烈士鲜血的地方建起了革命烈士纪念碑。
这里不得不带上一笔,说说这位老游击队员杜伯任同志。他一直居留在老区乡间,现任阳春市老促会理事,虽年事已高,但仍不知疲倦地为促进老区建设四处奔波效劳。他回忆说,“我17岁开始扛枪,跟随粤中纵队广阳支队。叔父向游击队捐了5条枪,却在此被国民党杀害了。叔父死不瞑目,我跪地痛哭为他摸合了眼皮,发誓要继承先烈遗志。”
也许,这正是杜老为老区不知疲倦干工作的力量源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