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终磨出这般“柳暗花明”
2015-11-17潘淑萍
潘淑萍
磨课,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教学研讨形式,是教师基于个体备课及群体合作研讨、总结反思,不断推敲的过程。“磨”字,预示着反复、精益、蜕变,是教师成长历程中不可缺少的必修课。但磨课提倡尊重个性,崇尚协作,倡导反思,通过教师自备、团队合备、反思促备,最终推动语文教学富有情趣化、生动感。
一、发现暗点
磨课,说到底就是磨人。教师教学始于自主备课,围绕语文教材、教学重点、学生认知难点、人文素养拓展等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备学生、备教材、备自己则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备课也有暗点,这个暗点即原有经验的不足。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五人墓碑记》(以下课文均选自苏教版)的教师自主备课中,针对明朝宦官魏忠贤专权,以残暴手段镇压东林党人的背景,教师可在导学案中设计相应的板块,要求学生在学习文章之前能结合相关史料对课文有初步的印象。除此而外,应将教学重点定位于“梳理文言知识,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对涉及的文言实词及相关句式,尤其对词类活用,应该准备详细的教学案。如,理出“有”通“又”、“曷”通“何”、“赀”通“资”等通假字;找出“慷慨”“颜色”“非常”等古今异义词。通过列出丰富的语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从而使其发现表达规律。如此围绕学生的认知感悟难点,设置多元的学习任务,找准学生学习认知的盲区和误区,关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结合课程教学要求精心撰写教学方案,是展现个性和弥补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磨出亮点
精彩源于精心。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在精心预设中彰显前瞻性,在动态生成中凸显精彩活力。要想实现课堂有效预设生成,集群体智慧方能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受欢迎。语文集体备课,能使教师有效针对初次备课中的问题,反复考量教学方法,让教学流程更趋于科学合理,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
团队备课,使得教学设计去掉了繁文缛节,让其更有新鲜感和生命力。如,在必修四的《滕王阁序》教学备课中,结合“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教学”的重点和“掌握骈体文特点”的难点,可建议备课组成员分别就其中的“典故”“文意”“骈体”等特征,找出相关或者相似的例句。特别是对第四、五段中十五个典故,应分别列出其出处,引导学生结合典故本义,仔细理解其在《滕王阁序》中的表达作用及其表现的社会意义。可针对备课中的相关问题剖析文中相应的语句,特别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等,可要求针对学生的理解难度,设计相应的导思方案,帮助他们深化整体理解感知。
团队备课的二次总结,使得教师有更多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能使团队成员在发现亮点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探寻打磨对策,使之光彩照人。在备课中,注意理清教学思路,活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富化对白交流,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尝试和主动实践的机会。团队备课更应留意可能出现的“意外”,预测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表达探知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探寻问题的答案。
三、反思备课
将反思融入到备课中,能使教师养成自我发展、自我修正、自我提高的良好习惯。
反思备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蜀道难》的备课反思中,可针对赏析教学方法的运用作反思:李白是如何运用神话传说、想象和夸张展现蜀道之难的?主旨句的重复出现对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何积极意义?怎样理解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及其奔放恣肆的语言风格?教师可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反思修复来查找其中值得探究的地方,并能与文本、作者、学生进行对话,发现更多的精彩。
教师通过反思,能在极力冲破思维束缚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教学思维灵感,出现“柳暗花明”的惊现之感。教师在反思备课中应将重心偏向于学生的认知和收获,多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揣摩学生的认知需求,从他们的角度来审视教学策略,让他们在大胆尝试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美感和体验。
如前所言,课久磨,方能出精品。以学生语文学习感知需要、教材文本深刻解读、团队协作互通有无为基础,反复揣摩教学新理念、新方法,使之融入学生的语文学习实情,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主动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必然之道。
[作者通联:江苏宜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