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院校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创新
2015-11-17曹晓静
曹晓静 杜 雨
试析高职院校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创新
曹晓静1杜 雨2
【摘要】高职院校生源不断的扩大,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而且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水平较低。所以在高职院校中班主任的工作面临很大的考验,班主任要通过情感交流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并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应用技术,顺利的度过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涯。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
一、高职院校中班主任面临的问题
(一)生源的复杂性
高职院校的生源比较复杂,学生的文化程度存在差异,并且来自不同的社会团体,所以学生的管理工作不能与本科院校相比较[1]。学生多数社会风气比较重,对班主任的管教不服从。上课缺乏纪律性,不能配合教师完成课业内容。漠视校园的管理规定,校园的安全存在隐患。以上问题都是高职院校班主任需要面对的挑战。
(二)工作的复杂性
班主任需要管理学生的学习问题、生活问题、纪律问题等多种复杂问题,使教师工作量加大,而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人数有限,生源又不断增加,导致师生配比出现不协调的状况,教师在管理上吃力,学生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
(三)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磨合性
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复杂,无法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班主任任务繁忙,不能面面俱到的帮助学生处理所有问题,学生与班主任间得不到沟通,不能互相理解,这必将导致学生与班主任之间出现矛盾。所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需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磨合期。
(四)班主任的管理方式
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生的要求,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班主任不能以本科院校的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所以班主任很难准确的把握管理尺度,管理过严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管理过松导致学生学习和生活散漫没有纪律性,所以教师的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班主任管理方法
(一)根据学生来源分班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来源的复杂性,采用生源分班法,比如,来自统招生考试的学生分成一个班,来自职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中专及成人中专的学生分成一个班,其他学生分成一个班[2]。生源分班法,每个班级的学生水平相近,更利于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制定管理方案,比如,统招生考试来源的学生管理相对容易一些,这些学生一直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只是学习能力弱,班主任需在学习方面作为重点管理。来自职业高中、普职中专和成人中专的学生他们的操作能力比较强,但是基础知识和纪律管理比较弱,班主任就可以在这两点多花费精力。
(二)培养专业的班主任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除了要建立高素质的授课师资队伍,班主任的队伍也需强化。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职责的复杂性,所以高职院校要组建专业的班主任队伍,根据经验和调研,对学生做出评估,根据学生能力、思想等方面的评估有针对性的培养班主任队伍。使每一个班主任都有独立管理班级的能力,及时的为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校有归属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三)建立班主任与学生间的沟通桥梁
班主任的工作繁忙不能及时的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但是班主任可以利用现代电子通讯技术,比如,微信群、QQ群等,建立公共的交流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的反应问题,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予以指导,同时还可以为师生间和生生间提供感情交流的机会。不仅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还能增进师生感情。
(四)针对学生的特点灵活采用管理方式
由于高职院校的的特殊性,学生管理的方式不能采取固定的模式,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的采取管理办法。班主任不能因为学生的年龄比较大就管理松懈,校园作为一个社会团体需要有纪律性,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所受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班主任要负起应有的管理责任。同时,班主任也不能统一标准、严格管理,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而且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已经具有成熟思想的成年人,过于严格的要求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班主任的工作难以开展。综上,班主任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让学生对班主任充分信任,并愿意配合班主任的工作。然后,班主任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标准要求,并且根据班主任所制定的要求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评,对于能够达到标准的学生予以精神上的奖励,并修改标准以助于学生能够良好的发展。
三、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专业型人才需求增加,为了顺应社会发展,高职院校扩大招生,导致班主任的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完善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管理方式上创新。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合理的管理方式,帮助学生适应高职院校的生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高洁,黄晶.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工作创新[J].才智,2011(31):262.
[2]李红军.新时期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创新思路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8(5):31-33.
(作者单位:1.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空军勤务学院)
作者简介:曹晓静(1981—)女,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杜雨(1979—)男,江苏徐州人,研究方向: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