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内容
2015-11-17杨洪远
杨洪远
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精神家园,同样也是这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精髓和灵魂。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观的根本性质毫无疑问是社会主义的,但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和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来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的具体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内容提出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2006年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构建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又再次强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这是由中国具体国情与中国共产党这个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共同决定的,其中规范和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的内容,事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实际效果,事关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事关伟大中国梦的是否得以具体实现。
(一)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正确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内容的基础
中国传统价值观一般来说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一直延续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才告终结,时间持续达两千多年。毫无疑问,这种价值观是封建主义的价值观,目标是为了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其核心内容是人们常说的“三纲五常”。自鸦片战争开始,这种价值观不断在新的外来价值观的冲击下瓦解和最终崩溃,但是直至今天它的部分正确内容仍然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还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传统价值观的这种影响,要重视利用它的积极对社会有用的一面,尤其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面对着全球化的竞争发展格局,一定要大力提倡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印象,而中国传统价值观对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正确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内容的基础。
(二)价值观多元化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话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价值观的多元化,特别是来自西方社会的以欧美资本主义文化为基础的西方价值观以炫目的灌输方式冲击着人们的固有观念,其次是以新加坡、台湾等华人社会流行的“新儒家”也重新登上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舞台,这也直接带动了国内风行十数年的“国学热”。而面对这两种价值观的冲击,一些奉行传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政治家和学者们仍然坚持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即他们自己所谓的社会主义传统价值观,而实际上这种价值观归根到底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而是苏联斯大林主义的价值观。正因为此,以中共中央所倡导的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面临着这三种价值观的尖锐挑战,也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思想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来抵制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袭扰,另一方面就要突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话语来正本清源,揭穿海外“新儒家”价值观和社会主义传统价值观的真面目。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确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走向,也因此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所带来的对价值观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也销蚀了中国人原有的精神家园,曾经的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已经证明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合。那么为了激发人们对人格、精神的追求,而不是仅仅满足于金钱、财富、权力和地位等物质的、外在的东西,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就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必须要完成的任务。那么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精神,中国道路以及中国话语要重新总结,那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才能真正发展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中国特色内容具体特征
中共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十二个核心价值理念中,可以说是被当代中国普遍认同的,但是如何凸显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中国特色,亟待我们在实践和理论探索中给予解答。笔者认为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和海外华人所提倡的“新儒学”价值观相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中国特色内容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人民性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国家被视为皇帝的家天下,社会成员只不过是皇帝的子民,那么在中国传统价值观里,只有“臣民”而根本就没有所谓“人民”的概念。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是在反对西欧封建主义的专制统治而产生的,所以它要求社会成员突破封建的专制统治,成为独立的、自由的个体,自然这种价值观培育的是以个人主义为根本的价值追求。不可否认这种个人主义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是它追求的只是个体的人,而不是完整的、整体意义上的人。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中国内容强调的是人既是个体意义上的人,也是集体意义中的一部分的人,将人的个体性和整体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即人民。那么国家的最高权力同样不在最高统治者手上,而在人民手上,人民既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体,同样也是作为个体的完整意义的象征,这点要远远优于中国传统价值观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
(二)平等性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与这种生产方式所匹配的是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平等”是封建社会中的臣民不具备的观念。当然在广大的农民群体中,盛行着一种理想主义,但这也不是平等,而是平均,更多体现在民粹上,而这在实践中往往无法贯彻。西方价值观特别提倡自由和平等,因为在反对封建专制上,资本主义用自由反对专制,用平等反对等级制,可是当资本主义统治巩固以后,自由和平等之间也出现了巨大的分歧,在自由和平等的选择中,资本主义社会更认可自由,特别是它把个人的自由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国家和社会只不过是“自由”的守夜人和保护者,而平等逐渐成为一种非主流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中国内容给予了“平等”以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其中体现为社会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共同富裕和社会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所以平等性是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中国特色内容的基本取向。
(三)集体性
集体性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一大特点之一,但是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构成集体的个人不具有独立的人格。西方价值观奉行个人的自由是社会的终极价值,而社会和国家都是从属于个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中国特色内容一方面继承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集体性,另一方面积极吸收西方价值观作为个人独立人格的优点,这是非常明显的、积极的、有价值的进步。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内容实施的具体措施
首先,要继续解放思想,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内容
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内容尤其如此。这其中要解决一下三个观念问题,其一,国家、社会、个人的角色在现代中国的重新诠释;其二,家天下以及家国同构在现代中国的概念转换;其三,物质利益至上与精神价值永存的矛盾释疑。一方面要吸收中国传统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当中积极的、有价值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在伟大的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的实践中总结。
其次,从理论和实践中的结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中国特色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文化观念层次上的观念体系,在实践层面上是文化的深层次结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中国特色内容那必然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要将实践中中国内容的具体操作层面和具体实践融入至理论体系之中,构建完整系统的、内在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长期要做的事情。从目前来看,中国特色内容绝大多数都只存在于实践层面,将之理论化、系统化还未提到日程。
再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中国内容转化为系统的社会内容。
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作用就是将社会主义的目标、理念和原则使之制度化,将之实际贯彻至人们生活之中。同样社会核心价值的中国内容,也只有制度化了,让其进入实际生活,改善人民的精神生活,通过这种文化的软实力来管理和治理国家,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个主流价值体系持续稳定和永久。
[1]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N].人民日报,2012-11-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