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景,记叙文“立身”的根本

2015-11-17

长江丛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老妇人记叙文中学生

钱 珏

场景,记叙文“立身”的根本

钱珏

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曾呼吁:“大多数高中学生,都内蕴着写好记叙文的潜力。他们有独特的少年视角、敏感的情思,只要自自然然地落实到试卷上,就会有股子动人心弦的力量,就可能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所以,我恳望:高考学生应当以写记叙文为主!”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面对何教授的“恳望”,应者却很寥寥。考生为何不愿写记叙文?因为记叙文需要以描写见长,而描写是非常见功力的,尤其是关键之处的描写。南师大文学院院长骆冬青教授认为,“要把记叙文写好,最重要的是要有描写的过程,要有过程的描写,需要我们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到最重要的那个关键的情节点上。”而“那个关键的情节点”很多时候就是场景,精致的场景,是记叙文“立身”的根本,是记叙文有股子动人心弦力量的源泉所在。

场景,就是常说的“场面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构成。

学生写作记叙文,并不是原生态生活的再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因此,精心抓取场景,描摹场景,让场景通过形象的说事、立体的描人、合乎情理的环境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识见,从而取得感染读者的效果,这正是中学生必须有的写作能力。

迟子建在《光明在低头的一瞬》里就描绘了这样两个对比鲜明的场景:

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

这里有两个对比鲜明的场景,一是宗教壁画的宏大、庄严,但需要人仰视,因而缺少震撼心灵的力量,作者对此作了简笔勾勒。另一个场景同样在静默的教堂里,主人公是一个弯腰低头虔诚扫烛油的老妇人,作者对她的肖像、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作者从佝偻的老妇人身上看到了一种内蕴的精神——作为普通人在尘世中承受苦难与沧桑的坚忍,在平凡辛勤劳作中的安然与对信仰的坚守。两相对照,不难发现,作为宗教类壁画中翘楚的安德烈·鲁勃廖夫的画作难敌一个弯腰低头虔诚扫烛油的老妇人给予人的灵魂震撼力。人物、事件与环境水乳交融地组合在一起,这就是场景刻画的功效。

场景之与记叙文犹如心脏之与人体,因此,中学生要想记叙文出彩,就一定要在场景描写上下重力。选好场景,是写好场景的第一步,场景的抓取,应该符合“三契合”原则。

契合时代,具有艺术的真实感。时代,是一个大的时间概念,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生活特点。中学生在构思场景时,首先要考虑我所写的人物、事件、环境是不是符合我所生活的时代,即使虚构,也要有艺术的真实,让读者感到这确实是这个时代人身上可能发生的事。比如“奶奶写微博”这样的事件就只能发生在本世纪初,你把它搬到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就缺少了艺术的真实;而“爷爷熬夜排队售棉”的场景也只有在改革开放初期见到,挪到现在就不合适。所以,构思场景时还得注意是否与时代相吻合。

契合地域,产生扑面而来的熟悉感。汪曾祺的散文之所以受到江苏广大中学生的喜爱,是因为他笔下描写的乡村生活,让中学生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高邮一带的水乡地理环境,容易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焦屑(糊锅巴磨成粉末)、炒米糖、葡萄串,莴苣、苋菜、黄芽菜……读着读着,香的、甜的、酸的,脆的、涩的、酥的……各种感觉一齐涌上心头,口角不觉湿漉漉的,这就是爷爷奶奶、左邻右舍曾经的生活,地道、瓷实、较劲。汪老先生谈吃的散文,别有情味,虽然是几十年前写的,但历久弥新的地域元素依然散发着浓浓的香味。因为熟悉,所以喜爱,进而产生丰富的联想,觉得韵味十足。因此,构思场景时,浓郁的地域特色,会不由自主地让读者产生“似曾相识燕归来”“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

契合生活,赢得高度的认同感。生活,尤其是现在进行时的生活,所见所闻,是你我他共同经历的;所感所悟,是人同此心的,往往最能赢得读者的首肯。2015年江苏的高考满分作文《写作的智慧》,就地取材,以考场这一特殊场景下自己如何完成高考作文的复杂心理抉择为刻画重点,对考生彼时彼地的矛盾心理作了详尽的描摹,“真正的写作,是捧出一颗至诚之心的赤子纯真”这样的场景思考所得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高度认同。难怪,专家们总是呼吁,中学生作文应该呈现原汁原味的生活!活在当下,写出当下,这样的场景一定是有生命力的!

选好了场景,呈现场景时,如果只是平铺直叙,那还是一本事件流水账,难登优秀记叙文之大堂;只有借助描写,才能使场景进入一个境界,一个散发着勃勃生命力的境界!描摹场景时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

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教堂里有络绎不绝的游客经过,但迟子建没有在他们身上浪费笔墨,而是集中笔力对扫烛油老妇人的衣着、神态、清扫动作进行刻画,在圣洁静穆的环境映衬下,一个虔诚卑微的信仰者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对重点人物用墨如泼,在非重点人物身上惜墨如金,这在场景呈现时一定要谨记。

点与面的关系。所谓“点”,指的是对最能显示人事景物场面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场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一个场景中,有了面上的铺陈、渲染,就有了气氛、气势;有了点上的强调、突出,就有了灵动、支撑。《红楼梦》第四十回里“刘姥姥象牙镶金筷夹鸽子蛋”的发笑场景描摹,前后各进行一次面上的描写,中间选取了湘云、林黛玉、宝玉等八个点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样点面结合的框架,对于当时满堂的欢快情境便让读者有可视、可闻、可感、可知而生身临其境之感,产生了动人心弦的力量。

瞬间与动态的关系。好的场景描写不仅要呈现出瞬间的精彩,还要呈现出发展变化之美。陈忠实的《马罗大叔》里有一个关于马罗大叔发现我偷啃玉米棒后的场景描写:

突然间,他放声大哭起来,那粗哑的男人的哭声,从他喉咙里奔泻出来。……我慌了。不知该怎么办才好……马罗突然伸出双臂,把我抱住,硕大的脑袋压在我的胸膛上,哭得更加不可收拾。他的中年人的粗壮的身体颤抖着,两条铁钳一样的手臂夹得我的肩胛骨麻辣辣地疼了。

松开抱着我的手臂,哭溜着声儿颤颤他说了一句:“咱们……好苦哇……”

我此时才理解了这个老光棍粗莽的举动中所表达的感情的含义了。

老光棍马罗,像疯了似地在庵棚前的草地上,跳起又落下,破口大骂:

“我日你妈——‘假积极’!你胡阎欺哄毛主席,放你妈的臭‘卫星’!你得了奖状,得了表扬,叫俺社员跟受洋罪——啃生包谷棒子!”

……马罗蹦着,骂着,声音渐渐远了,钻进包谷地里去了,那儿随之传出咔嚓咔嚓的断裂的脆响。

马罗大叔放声大哭——伸出双臂,把我抱住——跳起又落下,破口大骂——钻进包谷地里去,一连串的动作把马罗大叔率真耿直、仁慈善良的人性之美展露无遗。

抓取场景,精心构思场景,调动艺术手法描摹好场景,是中学生写好记叙文必须苦练的内功。

(作者单位: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

猜你喜欢

老妇人记叙文中学生
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老妇人与店员
老妇人与店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