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微神》简析
2015-11-17李一帆
李一帆
一、微神,这个题目在1933年发表时后面用了一个小括号标上英文“version”,中文“微神”是老舍音译过来的。有梦幻,迷幻的意思,就像林语堂把humor译为幽默一样,这一种转译方式,既揭示词语本身的意思,同时使他的所指带有中国文化的新解。故事情节相当简单朴实,以第一人称叙述“我”的初恋,讲述了一段青年男女无奈而又忧伤的爱情悲剧,两人曾经相爱,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说出口,后来男主人公去南洋留学,女主人公家里败落,沦为暗娼,几年后,男主人公回国之后得知此事依然要娶这女子,然而这女子自知对不起两人的爱情自杀。在舒乙先生对微神的解读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段故事的原型取自老舍先生的亲身经历,那个女孩子是曾经资助过老舍先生的刘寿眠 ——当时京城里的有钱的大善人的女儿,后来家境中落,遁入空门当了尼姑,这与故事中结局大不相同。据老舍先生在创作中,曾经坦言自己不会处理两性感情,但是,这篇带有自叙色彩的爱情小说确实是老舍描写爱情的得意之作。对于它的语言形式,意境铺叙,抒情手法,既是对西方现代主义在大量的进行文体的探索和引进,也没有放弃对传统的继承。
二、看完这篇小说之后,对于文本的感觉非常熟悉,有一种“与君初相见,疑似故人来”的错觉。我想,互文法,或许是解读这个文本的一个比较恰当的方法。首先从整体的叙述角度来看,它是通过梦境来展示整个故事,这既暗合了题目,也同时营造了一个现实和非现实的交织错杂的审美空间,似真似幻,这种错乱,似乎是作者有意为之,在试图找出真相的过程中,阅读者可以获得多重的审美愉悦。小说中的主要叙述部分是有梦里完成的,而这个叙述,就如回忆一样,真实而且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然而,在梦中,已经死掉的她却在吊唁时又出现了,带着梦境里的不合理,真实和虚幻的在不断地变化中,这也是,为什么《微神》看起来语言朴实,情节简单,但是却不易解读清楚,前几年,日本学者伊藤近一花了二十年将《微神》逐句解读,由此可见他的奇妙复杂难言。这不禁让人想到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歌特色,幽微暧昧。其实,在这部作品中,借鉴传统的痕迹是很明显的,当在梦境中她又出现的在我的面前叙述自己的死和爱情这一幕,我们在唐传奇中,经常见到,如《霍小玉传》里的霍小玉临死的指摘负心人,元明清戏曲中,如《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还魂似乎都能找到影子,传递出那一句“情不知所起,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古典的美和哀怨,也透露出,老舍先生笔下的理想女性形象应该是具有传统的美的女性,这一点,我们也能在《月牙儿》里找到佐证。两片绿叶似得绿拖鞋,天边的一钩月牙儿这样的美好的,古典的,带着淡淡的轻愁,为着生活的压力,能够委屈自己撑起整个家,但是却永远的希望能够保留心目中最纯洁的一块净土,爱和希望,甚至可以为之牺牲自己的性命。所以,不管是题材上的选择,还是形象的塑造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美。这个,或许是这篇文章吸引众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三、另外一个方面应该就是这部小说的现代艺术性。意识流手法的使用的很巧妙,给人一种如临其境的视觉效果。“田中的清绿轻轻地上了小山,因为娇弱怕累得慌,似乎是,越高绿色越浅了些;山顶上还是些黄多于绿的纹缕呢”正是在这种满眼的绿色中意识慢慢流动,经过了那些奇妙的颜色,落到那双绿拖鞋上,开始了初恋的回忆。最后“东方的黑云更厚了,柳条的绿色加深了许多,绿得有些凄惨。心中茫然,只想起那双小绿拖鞋,象两片树叶在永生的树上作着春梦。”一场梦的结束,回到现实,只能看到柳叶的嫩绿在眼前。这种意识的流动,看似毫无章法,却透露出对于初恋的怅恨,在这样一个契机之下被完全勾起来。在长长的的梦境之前是大量的景色描写,似喜实悲,这样美丽的暮春时节,和风徐徐,然而却总有一种悲哀挥散不去。就像那几段描写,“我的心灵象要往那儿飞似的”“那边是些看不甚清的树,树中有些低矮的村舍;一阵小风吹来极细的一声鸡叫。”“小山的香味只能闭着眼吸取,省得劳神去找香气的来源,你看,连去年的落叶都怪好闻的。那边有几只小白山羊,叫的声儿恰巧使欣喜不至过度,因为有些悲意。”每一次似乎能够顺着意识自由洒脱,飘渺无定,都能够被一种尖锐的痛感刺醒。最终不得不回忆起那段幽恨的情感。这种意识的流动被情感推着,很能挑动读者的感情,跟着一起神游。象征手法几乎是随处可见的,梦境中那个三角的场地有金黄的和大红的,有黑色,有极美的粉色,有最后最深刻的绿色;一双绿拖鞋,海棠花,都是极具韵味的。其中恐怕中间的那个三角场地是最耐猜的,可以说她和我恋情开始的炽烈如火,金黄的,大红的,随之中间两人的离别,各自走向了不同的宿命,爱情灰暗没有未来,等到最后,这剩下最深刻的绿色,代表着心中永远的追忆。海棠花的象征也是极美的,这让我想起了《茵梦湖》里边那段关于白莲的描写:渐渐地,四周的一篇夜色在他眼前化成一个宽阔幽深的大湖,那黑乎乎的湖水,一浪接一浪的向前涌去,涌向地处,涌向远方,越涌越远,在远的老人目力所不及的地方,在那宽宽的叶片之间,孤零零的漂浮着一朵白莲。这段描写和《微神》里的那个山坡上的描写是何其相似,那朵孤零零的白莲,和海棠花,绿拖鞋几乎承受着同样的情感追忆。绿拖鞋可以说主要的意象,就像她说的“颜色是更持久的,颜色画成咱们的记忆。看那双小鞋,绿的,是点颜色,你我永远认识它们。”最后所有的语言和行动,所有的情感都想被淡化了一样,唯一留下的是最深刻的爱情的印记。老舍先生说自己不会处理两性关系的描写,在这双绿拖鞋的选择上,似乎也是借鉴了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的那双拖鞋的描写,两人的最初的感情,充满了激情和爱欲,真挚情热。是一切青年男女最美好的开始。到做好两人无奈的结局,在心里刻下深深的印记,就是那双承载着最惊艳,最情真的绿拖鞋。
浪漫主义的情调弥漫在整部文章中。上面《茵梦湖》的描写和这部小说的比较已经是非常明显,文本中充满了非现实的,梦幻的叙述,注重精神和感情。“从此你我无缘再见了!我愿住在你的心中,现在不行了;我愿在你心中永远是青春。”“我命定的只能住在你心中,生存在一首诗里,生死有什么区别?”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中说所谓浪漫主义,取决于他的心里的素质,这里的她时时生活在精神世界里,最后甚至为了维护这个精神世界不惜毁掉现实世界——自杀,结束肉体的存在。她的表白是表明他们的爱情生活在一个非现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是那样自由和纯洁。梦境的描写更加加重这一感觉。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梦,也可以说是一场真实的回忆,在这种虚虚实实当中,那两片绿叶似得拖鞋成为最真实的存在。
《微神》是老舍先生在一九三三年创作的以爱情为主题的短篇小说,从我自己的阅读过程中,是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中都没有获得的一种奇妙的体验。从接受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应该是老舍小说中最适合阅读的一篇。事实上,这篇小说也是读者虽然叙述故事非常朴实简单,但是精致的古典意境,变幻的现代手法,浪漫主义的抒情情调,在这部小说里交织错杂,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1]老舍著.微神北京印象[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施托姆著.茵梦湖施托姆抒情小说选[M].叶文、刘德中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3]纳博科夫著.文学讲稿[M].申慧辉译.上海: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