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变革中的全球治理
2015-11-17蔡拓
蔡拓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伴随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全球问题的日益严峻,全球治理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影响当代国际关系最突出、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尽管时间如此短暂,但当前对全球治理的评价、反思、期盼、定位却众说纷纭,这恰恰表明全球治理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力。在审视和反思变革中的全球治理时,以下两点值得格外关注。
首先,必须明确全球治理并没有过时,而是在曲折中继续前行。新世纪以来,由于先后出现了“9·11”事件和国际金融危机,而全球治理的表现又远不尽如人意,所以饱受批评、质疑和反对。有人甚至认为全球治理连同全球化都已终结、死亡,国际关系又回归地缘政治,现实主义、国家主义再次成为宠儿。这种观点显然过于偏颇。人类社会已进入全球化时代,而这一时代的明显特征就是世界的相互依存,人类公共事务的跨国家、跨地域、跨领域的全球治理。毋庸讳言,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出现过忽视国家作用的偏差,但这绝不意味着重新回到国家中心和传统的国际治理。走向全球治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对此,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
其次,全球治理要注重确立整体治理观,并以其指导全球治理的实践。反思全球治理的理论争论、政策争议和评价纷争,不难发现其中的共性,那就是缺乏整体治理观。整体治理观体现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规范诉求与实践诉求、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平衡与统一。在这三组关系与三个统一中,价值理性体现的是对人文价值、生活意义、社会伦理的追求与定位。工具理性是一种重视手段、技术、功效的思维方式,它关注的是如何达致人们的目标与理想。规范诉求是对应然的诉求,它是一种立足人与社会的现实境况,从最优的、伦理的角度审视事物,规范和引导人们走向更好境界与未来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态度。实践诉求是对实然的诉求,它强调的是对现实状况、问题的理性审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回应性的分析,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作出有针对性的制度性安排。显然,从价值理性和规范诉求上讲,人们强调和关注的:一是治理的价值基点与精髓,即社会中心和全球主义的理念;如果否认了对国家中心的反思与警惕,那么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层面谈及治理,都是不得要领的。二是对规范诉求所体现的理想性、伦理性、超前性的认同,因为它们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但与此同时又要懂得,工具理性的思考与制度和技术安排具有必然性与合理性,实践诉求的务实性、可实施性是实现人类理想的保障与阶梯,在研究和践行全球治理时万万轻视不得。如何在上述张力中寻求平衡与统一,需要下大气力探索。至于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统一,则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全球治理会从治理的对象、机制、理念以及利益考量方面对国家治理产生影响与制约。国家治理是全球治理中的国家治理,它不仅离不开全球治理,而且要借助全球治理深化自身的治理。反之,我们又要依托国家治理推进全球治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直接关系到各国及其民众对全球治理的认同度与参与度,以及在全球治理中的作为和影响力。任何割裂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观点与政策都是错误的。因此,面对国际关系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坚持整体治理观对于全球治理走出学理定位和政策导向的困境,开创新局面、新格局具有紧迫而重要的意义。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