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麝鼠毛、貉子毛和狐狸毛三种纤维的鉴别
2015-11-16苏琼
苏琼
摘要 本文分析总结了三种动物纤维(麝鼠毛、貉子毛和狐狸毛)的毛皮特征,并通过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纤维微观结构特征,希望能结合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优势,提高鉴别特种动物纤维的正确率。
关键词:麝鼠毛;貉子毛;狐狸毛
1 引言
狐狸毛皮及纤维是一种高档纺织原料,资源比较稀缺,价位一直在高位运行,即使这两年有下滑的趋势,但90厘米以上、毛绒密度大、毛质长4厘米以上的狐狸毛皮售价仍维持在450元/张左右,这要比其它的动物纤维或毛皮高出很多。很多不法商人正是看中了其中巨大的利润空间,在进行狐狸毛皮及纤维原料或成品的交易时,将价格相对低廉的其它特种动物毛皮或纤维掺入到狐狸中去,以次充好,以图获得更为高额的利益回报。在目前的检测中,碰到相对较多的是将麝鼠毛皮及纤维、貉子毛皮及纤维等掺入狐狸毛皮及纤维中。
目前常规的检测方法是利用目光及经验检测狐狸毛皮,利用光学显微镜,在放大500倍的条件下,根据表面鳞片结构判断是否为狐狸纤维。但由于毛皮的鉴定属于畜牧业类的检测机构,而纤维的鉴定属于纺织品类的检测机构,两大类的检测各自按照自己的传统鉴定毛和皮,一直未能互相学习,借鉴对方的检测方法用于自己的定性定量[1]。
本文根据毛皮的目光鉴定法,再结合显微镜鉴定动物纤维的方法,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对银狐纤维、麝鼠纤维和貉子纤维鉴定进行探讨,通过对比对这三种纤维进行鉴别,希望找到提高狐狸毛皮和纤维定性、定量的准确性。
2 三种动物纤维的分析
2.1 麝鼠
2.1.1 麝鼠毛皮
图1 麝鼠 图2 麝鼠毛皮
麝鼠毛皮绒毛青灰,针毛短齐,背毛颜色由棕黄色至棕褐色,其中杂以棕红或棕黑色的毛尖,背部中央黑褐色毛较多。体侧为棕黄色,色较浅,腹部棕褐色。麝鼠毛皮绒毛丰厚细软,针毛细软而富有光泽。麝鼠毛皮皮板结实、坚韧、耐磨而轻柔(见图1和图2)。
2.1.2 麝鼠纤维
图3 放大500倍的麝鼠绒纤维
图4 放大1000倍的麝鼠绒纤维
图5 放大1000倍的麝鼠粗毛纤维
在电镜下,麝鼠针毛鳞片高度平均值4.6微米,鳞片平均厚度为0.2微米;绒毛鳞片翘角平均值为24.7度,平均高度为11.2微米,平均厚度为0.4微米[2]。
在光学显微镜下(图3~图5),麝鼠纤维边缘光滑,开张角不明显,鳞片细密平整,呈人字状,间距相对较小;髓腔呈珠算粒状;绝大部分麝鼠纤维有髓腔,只有极少部分极细纤维无髓腔。
2.2 貉子
2.2.1 貉子毛皮
图6 貉子 图7 貉子毛皮
貉子,又称狸,毛皮商品名为貉子毛皮。貉子毛皮的外形像狐狸,但比大多数狐狸体形要小。国内貉子毛皮可以分为南貉子毛皮和北貉子毛皮两类;北貉子毛皮针毛长且底绒丰厚,背毛呈棕黄色或黑棕色,针毛尖部黑色,被毛当中有时会掺杂较多黑色毛梢,腹部呈现灰白或黄白色,绒毛呈驼色,尾端接近黑色,北貉子毛皮具有毛被细柔灵活耐磨、光泽好、皮板结实、保温效果好的特点。南貉子毛皮张幅较小、针毛短、被毛呈现沙黄色或黄色、色泽鲜艳。总体而言,貉子毛皮的针毛颜色可以分为四段,从底部向上为:黑黄黑黄(见图6和图7)。
2.2.2 貉子纤维
图8 放大500倍的貉子绒纤维
图9 放大1000倍的貉子绒纤维
图10 放大500倍的貉子粗毛纤维
在电镜下,貉子针毛密度为60个/mm~100个/mm,翘角平均值35.1度,鳞片高度平均值14.5微米,鳞片厚度平均值0.7微米;貉子绒毛密度为40个/mm~90个/mm,翘角平均值32.7度,鳞片高度平均值16.4微米,鳞片厚度平均值0.7微米。
在光学显微镜下,貉子纤维开张角明显,鳞片清晰,间距较大;有研究表明,毛绒的髓质层占横截面的比例较小,大部分髓腔比例占整根纤维的一半以下;有一定数量的无髓质层的纤维,相对于银狐纤维而言,无髓质层的纤维较多。毛髓呈现粘连状,有髓纤维大多为单柱髓腔;横截面结构大多呈现中间有一个髓腔的椭圆形(见图8~图10)[3-4]。
2.3 银狐
2.3.1 银狐毛皮
由于狐狸品种较多,有银狐、蓝狐、红狐等,且每一种类的狐狸纤维都有差异,本文中仅对银狐纤维进行了探讨。
图11 银狐 图12 银狐毛皮
银狐,又称玄狐,毛皮商品名为银狐毛皮。银狐全身被毛黑色,上面均匀分布银白色针毛,绒毛多为深灰色,而尾端又呈银白色。银狐的背部和体侧呈现黑白相间的银黑色,有时也有褐色。在背部和两侧部分有密布的白色针毛,银色的毛被是由针毛的颜色决定,针毛的颜色其根部为黑色,接近毛尖部分的一段为白色,而毛尖部分又为黑色,因为白色毛段衬托在黑色毛段之间,从而形成华美的银雾状。银狐毛绒细柔丰厚,色泽艳丽,皮板轻薄(见图11和图12)。
2.3.2 银狐纤维
图13 放大500倍的银狐绒纤维
图14 放大1000倍的银狐绒纤维
图15 放大1000倍的银狐粗毛纤维
在电镜下,银狐的针毛鳞片密度为35个/mm~40个/mm,翘角平均值34.6度,鳞片高度平均值10.9微米,鳞片厚度平均值0.5微米;密度为30个/mm~120个/mm,翘角平均值25.3度,鳞片高度平均值11.6微米,鳞片厚度平均值0.5微米。
在光学显微镜下,相对于貉子纤维而言银狐纤维开张角不明显,鳞片清晰,间距较大;髓腔大多呈单列、珠算粒状;有研究表明,毛绒的髓质层占横截面的比例较大,大部分髓腔比例占整根纤维的一半以上;绝大部分纤维有髓质层,只有极少的细绒毛无髓质层;横截面多为哑铃形和椭圆形(见图13~图15)。
3 鉴别
(1)在能看到完整毛皮的情况下,这三类纤维可根据毛皮本身的特征加以判断。
(2)就髓腔层占整批纤维而言,三类纤维都具有髓腔层,但每类纤维有髓腔纤维的比例略有差异:麝鼠纤维和银狐纤维有髓腔纤维的比例较高,貉子纤维相对较低,貉子纤维中有非常明显的无髓腔纤维。
(3)就髓腔层占整根纤维比例而言,银狐纤维比例一般在一半以上,而貉子纤维在一半以下。
(4)就纤维开张角而言,貉子纤维开张角明显,而麝鼠纤维和银狐纤维开张角都不明显,但银狐纤维的鳞片间距明显大于麝鼠纤维。
4 结论
无论是哪类纤维,都不能仅凭单根纤维来对其定性,需要观察大量的纤维形态来增加判定的准确性。客观地说,各类特种动物纤维虽然有差异,但差异较细微;若是要做出准确的判断,一方面依赖于样品的制备技术,更多的是依赖于技术人员的经验,所以受制约的因素较多。DNA法检测特种动物纤维依靠的是各类纤维不同的DNA序列,也许通过此法能更好地定性、定量各类特种动物纤维。
参考文献:
[1]茅沈杰,刘娟.几种有髓特种动物纤维鉴别的研究[J].江苏纺织,2012:41-55.
[2]李维红.毛皮动物毛纤维超微结构图谱[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郭祥,王柏华,胡志宇,等.特种动物绒毛有髓纤维比例的研究[J].毛纺科技,2011,(12):49-51.
[4]陈谊书.感官检验结合显微投影法鉴定皮草种类材质[J].中国纤检,2013,(6)(上):68-75.
(作者单位:上海市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