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技术新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2015-11-16张颖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新思考优势

张颖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新技术新媒体,可以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但不能为了方法的多样,冲淡了教学重点,喧宾夺主,失去了创设情境、引发动机的意义。新技术、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新和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它对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变革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优势;感受魅力;新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已成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下面就今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分析。

一、新技术新媒体的优势

新技术、新媒体是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新媒体手段例如:电脑的应用、投影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更具优势。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教师的语言、动作、挂图等手段,让学生理解教学情境。由于小学生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但经历浅、知识面比较狭窄,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发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而新媒体的应用,将图形、声音等媒体进行融合,还可以将运动的和静止的事物一起展现,突破时空限制,很容易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可以不局限于以往老师上课只顺着设计方式进行教学,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跳跃式地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和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使学生成为上课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新技术新媒体,可以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感受新技术新媒体的魅力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中,灵活运用多媒体的音像技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就能非常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在教学《火烧云》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几张优美的火烧云幻灯片: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出示几幅火烧云的图片,让学生简要描述画面,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录音。在美不胜收的火烧云景象中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短时间内感受到火烧云的颜色美及变化的多端。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利用新技术、新媒体,不仅使孩子掌握了电脑操作技术,延伸了课堂,而且获得了美好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获取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

三、新技术新媒体带来的教学新思考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课堂构成的主要部分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我们看到有的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过分依赖新技术新媒体,不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滥用,而且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老师一节课的时间里主要任务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当观众,一节课都始终盯着大屏幕,看教师播放的各种图像材料,语文课几乎成了录像放映课。虽然新技术新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有很多的优点,但它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不能成为教学的唯一手段,更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

新技术新媒体的目的是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要选用适当的方法,达到最佳效果。不能为了方法的多样,冲淡了教学重点,喧宾夺主,失去了创设情境、引发动机的意义。这与教育心理学的原则相违背,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影响教学效果。这些现象严重违背了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这一学科特点。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要善于把握教育的时机。新技术新媒体的呈现也要善于把握最佳的时机,要使它的呈现成为整个教学流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积极辅助作用。

时代的前进,知识也需要不断的更新,教改也将永无止境。作为一个网络时代的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及网络,充分发挥电教的作用,化抽象为形象,变静为动。

新技术、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新和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它对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变革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校园E时代——信息技术应用》

[2]《课堂教学》

[3]《新课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评析》

猜你喜欢

新思考优势
矮的优势
画与话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的新思考
基于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新思考
基于“相对运动之参照物选择”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新思考
发扬优势 有所作为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