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5-11-16钟美发生
钟美发生
【摘 要】初中地理的学习,归根结底是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能动建构的过程。除课堂的基本学习之外,地理这门复杂的学科尚有更多知识、能力离不开学生的自学。如何唤起中学生在课堂以及课外对地理的自主性,并能使每个中学生都能学会学习,这是每个地理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自学能力;思维习惯
对于初中生来讲,语文、数学、英语、物力、化学是主科,而地理只是一门增加负担的“副科”。这样的理解是偏颇的。地理是一门非常有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但由于前面错误的理解,很多学校的老师在进行地理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更别说如何培养中学生初中地理的自学能力。所以,目前中学生初中地理自学能力的缺失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带着问题去思索,去探究如何培养中学生初中地理的自学能力。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社会,是一个不断发生变化的社会,这导致很多知识都在更新,这就需要我们继续保持学习。毕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以及培养的能力是否适应现在这个社会尚未得知。基于此,有人提出“终身教育”这个概念,而终身教育需要人们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的新课程理念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作基础,并提出了培养初中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初中生地理自学能力培养的意义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初中地理不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地理认知能力、地理推理能力、地理应用能力、地理创新能力。这四种能力主要是按照地理活动的内容进行划分。其中,地理认知能力主要指学生对地理事物观察、认识、记忆等方面的能力;地理推理能力主要指对学生在掌握地理事实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理规律及地理理论的能力;地理应用能力主要指对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地理创新能力主要指对学生运用地理知识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在学校地理课课时非常少,这就要求地理老师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更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和业务活动来使学生发掘地理学习的潜力,培养他们地理自主学习的能力,来提高地理学习的质量及地理素养。自学其实也是一个探究、摸索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法、技能主要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慢慢体会、慢慢积累起来的。
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地理这门学科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产物。地理学科的严谨性、科学性、抽象性、逻辑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地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自学能力不是生来就会,它需要后期长期的训练与培养,所以需要从小开始展开。
培养中学生初中地理自学能力也是初中地理教师的任务与责任。地理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时常个性十足的学习过程。在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繁重复杂,如传授知识、培养习惯、训练思维等,而自学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在这里,地理教师尤其要注意,不要把地理课当做一个简单的教学过程。而是放平与学生的关系,主动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思考,去感受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及情感。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要抱有宽容的态度,并能专业的为其解答和改正。
二、初中生地理自学能力培养的途径
过去教师都是秉承自己“讲细讲透”的传统教学方法,这在重视“教”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学”,简言之,也就是只重知识传授的部分,而轻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忽视更为突出,这就导致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缺失,学生的自主性大打折扣。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培养中学生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课程学习前,要把可能会讲到的读一遍,想一遍,划出重点和难点。地理教师应根据每节课要讲的内容,提前给学生列一个或口述一个预习提纲,以便学生有的放矢的听课。
2.通过引入新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地理本身就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具有综合性的学科,它囊括了世界甚至宇宙丰富的知识。有时具有时效性的新闻或报道也与地理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平时除了多关注一些前沿性的有关地理的话题外,还要求地理教师能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并绘声绘色的讲给学生听,使其产生兴趣。
3.通过实际应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应该从学生所经历、所接触的客观实际活动中提出问题,然后紧密联系教材内容中的方法、概念、理论等,鼓励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体验产生联系的奇妙体验。
4.通过课堂小测、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虽然课本每章节后面都有练习题或思考题,但那毕竟是限于课程范围内的,比如地理教师可以在每堂教学后期,针对所讲内容有目的的拟几道检测题查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甚至可以先贴出所谓的标准答案,发动学生自主思考矫正他们认为是错误的答案。这不仅仅是对学习效果的一个基本检测,更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培养。
三、结语:自学能力能够促进中学时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习惯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多次地长期地重复一定的行为或活动。自学也是一种习惯,它不仅表现为一个学生的外显的学习态度和一个班级的学习风气,更取决于学生内在的心理需要和思维习惯。这样的思维习惯对学生当下及未来的学习都是大有裨益。但是,良好自学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规范的、严格的训练,才能逐渐形成并使之巩固。自学习惯的内涵与形成特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将自学习惯分为:阅读习惯、自练习惯、自检习惯与思考习惯四个主因素。并对这四个因素形成过程中的差异进行了探索,认为其中的思考习惯是自学习惯的核心,是较难形成的。
中学生初中地理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又是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基点,结合学科性质,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考纲要求,充分利用教材、教具等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通过设疑导学、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中学生初中地理的自学能力,为其在以后地理以及其它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红梅.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教法交流.2015(04)
[2]金万能.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探讨[J].管理.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