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多面体—漫画作为新媒体的再解码
2015-11-16曲海波
曲海波
美少年的映画,光怪陆离的先锋实验,蒙着黑色面纱的政治隐喻,Edward口袋里的Fritz the cat,或Abd al Aliyy手中被撕碎的Nasty Tales#1,漫画在时间甬道中无休止的自我更新着,由一点对于生活的敏感触发,在探索中始终强调自身将成为媒介哲学的必然角色。不可否认的是,整个世界已经被漫画符号化,并渲染为符码与符指的关系—你我在这般“宣言式”游戏的角逐中获得信息快感的同时学会向生活讨回意义。不得不说,漫画为处于概念与反概念中的生命,提供了一个对被文明洗刷后的身体去反驳、去越轨的机会,此时,漫画已然在一般的符号,典故,语言中脱颖而出,在看似单点传输的阅读过程中完成了视觉化,情景化,官能化的多层刺激,形成最接近自我真实的媒体经验,成为再意义与再信息的最沉重负担者。
在今日新媒体创作所呈现的新能量的远观下,对“视觉语言”的强调反而因媒介的种类增长,构成以形象、语言、文字符号体系划分而成的新国界。美国队长们的盾牌实际上是一堵墙,高喊ウィーゴー!(WE GO!)的海贼王们自成一派,而传统意义上的曼谷菲律宾已与耽美画上等号。相比图像影视之类的强势语言,漫画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对新道德秩序的制造,再次从单点阅读中脱离,在同质的传播下,其以新媒体而存在的身份被无限重复放大。
Part1
《美国上尉》
没有一个政权如同美利坚一般,自上世纪40年代便开始坚定不移的宣扬“超人哲学”,当所有Babyboom回顾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时,在旗帜鲜明的政治宣传下依旧存在一个一厢情愿式的微型社会,不同因素影响下的爱国主义变成被我的语言应和着这些身影矫健的美国上尉。
《怪胎兄弟》
如果说美国的英雄主义是以宏观叙事体为主,内含男性沙文,单一指涉的本质中心论,那么同样在上世纪的美国内部,存在这样一个“被媒介群体”,一本Gladiator 代表你是勇猛肌肉的崇拜者,而一本seduction of the innocent则划定了你是反叛角色,同样还有这本《怪胎兄弟》。
注:《怪胎兄弟》描述三个整天围绕毒品,流浪,藐视权威的人物,是与主流文化截然相反的反主流—以此为代表的地下漫画运动进入新纪元。
Part2
《查理周刊》封面
欧罗巴洲的调调什么?是《查理周刊》惨案前的高调讥讽,还是意识流创作后的自圆其说?也许二者都有。整个欧洲用独特的方式找到资本美学与政治焦虑同时安置的策略—借漫画的身体发声,鼓励更多个体进入阴谋媒介,一起玩一个判断“对错”的游戏。
《斯巴鲁》
“对”还是“错”的观念审判也许并不适合大多数的文艺自居者,远离视觉偏执,让现状保存自我,成为更多“元小说”式漫画创作者的口号,而这种用发声者的自我意识干涉读者的行为构成了另一场媒介游戏。
Part3
“Manga”自江户时代被开创,几经周转,如今已成为一种超强技术支配机构的代名词。一方面是令人吃惊的广度,另一方面是不断发掘人性的深度。日本漫画中压阵以待、阴谋诡辩或低俗谄媚更像是一种影像符号的内爆,一种超负荷修辞的文化反扑。
而近代的Manga,更加深谙作为媒介的传播之道,不断积极将自身媒体化,媒体多元化,竭力在本时代创造声明式的新经验—即“纸上电影”的制作与推广(20分钟即可读完的320页小开本漫画,图式为主的连续创作方式,或者便于携带的口袋漫画)。
《Garo》日本独立漫画
电话簿大小的《少年纪念簿》在日本销量过百万
Part4
漫画作为地域性现象的良好总结者,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一些与政治态度相比有趣的客观存在。在这里停止累赘的复述,截取一些充满暗号的片段作为终结。
《苦味》(南非)
《Ratana Satis》(泰国)
《AK系列》(阿拉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