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情境下成人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15-11-16李宜芯

职教论坛 2015年27期
关键词:成人学习者人类

□李宜芯 于 莎

网络情境下成人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李宜芯于莎

网络学习情境是由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支持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和学习环境,网络技术的产生不仅为人类学习带来便利,更为重要的是它创造一种与人类传统学习不同的新学习情境;学习资源的开放化,使学习将由传统的较为静态、封闭、稳定的组织转化为一个动态的社会认知网络平台。在这特殊的学习情境下,对成人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上必然与传统学习情中的相关培养策略存有差异。以真实世界的问题组织学习、构建成人网络学习共同体、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网络评价体系等是培养成人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终身学习;网络情境;能力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伴随着现代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兴起与发展,网络学习迅速融入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网络改变着人们的行为、认知和思维方式,并无可抗拒地成为人们特别是成人终身学习的最终途径和方式。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网络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放灵活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成人学习者所青睐,并成为政府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方式及个体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曾强调:“要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为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适合当地需要的教育。”[1]网络不仅是一种学习手段和工具,也是人们学习的对象和资源,更重要的是,它为人类的学习创造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情境),这种环境使人们的学习更加开放、灵活和快捷。

由于,网络学习环境是指影响网络学习者的“学习场域”和条件,网络学习环境包括网络技术平台、网络学习资源、人员、网上学习社区等一切网络学习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因而,其与发生在教室之中的传统“正规”学习,有着较大的差别,可以说网络学习环境完全超越了传统学习环境的规定性和物理形态,它赋予人类学习广阔的“学习场域”,建立了一个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虚拟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使人们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开展学习,成为了人们开展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那么,在这学习情境下,我们该通过何种途径及方式来培养成人的终身学习能力?这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尤为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本文力图探讨网络情境下成人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以丰富成人教育理论,继而指导网络教育实践。

一、网络学习带来的新特点与新环境

人类学习的每次进步和学习情境的变化都是以人的学习技术变革为基础,为了了解网络信息技术对人类学习的影响和学习情境变化,我们可简略回顾历史上几次技术、媒体的变化对人类学习情境的影响。

(一)技术、媒体的发展对人类学习的影响

人类的学习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之一,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有人的学习,学习是人类生存、发展和丰富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人类正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创新而逐渐从蛮荒时代走向文明社会。人类的任何学习都离不开学习技术和手段的发展,从口头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发明、电话、电影的诞生到当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都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学习。每一次的技术、媒体的革命都大大提高了人类学习的能力和视野,扩展和改变着人的学习的情境。

1.文字的运用。早期的人类,在自然界里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竞争,因此个体根本无法独立生存,只有形成群体,才能共同继续生存。因此人与人之间产生了紧密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原始人们利用简陋的工具向自然界进行不懈的改造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年轻一代的原始人只有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向老一辈学习。

文字的产生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文化、经验的逐渐累加使人们感到口耳相传的语言交流方式在空间、时间上的局限性。文字的运用对于人类学习活动而言,其影响不可估量,文字使人类的知识、文化、经验以物质的方式得以保存,并使其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传播。文字让人类文明凝聚、也让文明跨越年代和地域而广泛流传。人们不再依赖于“言传”而可随时随地翻阅前人的记载,从而有了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说文字的产生于及发展,是人类学习史上对时空的第一次突破。时至今日,文字仍然是人类学习的主要载体。

2.电化教育的产生。工业革命使科技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伴随着电影、照相机、幻灯的发明及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法思想的影响,教育界越来越关注感官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并试图将这些科技发明应用到教育实践中,由此,引发了20世纪初“视觉教学运动”。这便是电化教育的雏形。二次世界大战后,电化教育迅速在世界各国兴起。

电化教育即合理地运用各种传播媒体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这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设备,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比之于单纯的文字学习,电化教育的优势在于突破了传统文字单一的平面,使教育方式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强,扩展到了学习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受器的能力。电化教育使人类学习的情境更加生动、形象,但由于缺乏互动交流与数字化功能,加之缺乏现代心理学,特别是学习科学理论的支撑,电化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仍是传统教学模式,它只是扩展学习环境的物理空间,是一种高级的“教具”。“心理学家库班(Cuban)认为之前的技术没有成功支持学习的原因:第一,人们没有理解怎样整合技术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第二,人们也没有清楚认识到如何有效地与教育情境结合才能真正地支持学习者活动和达到学习目标。”[2]

3.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军事领域的APAPNET。”[3]13920世纪80年代网络技术的产生,使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等技术快速而全面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引发了深刻变革。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预见到了网络的巨大潜能,把网络扩展到民用,用于商业目的。于是,AppANET与MILNET、NSFNET及其他一些网络联合,从而形成Internet。

随着数字化时代现代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和网络学习成为人类学习的一种崭新的形式。网络为人们的学习带来更加开放、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它带来人类学习情境的革命和第二次飞跃。此前,人类的所有活动、学习都是建立在自然平台之上,而网络为人类创造了第二个活动与学习平台,即虚拟情境。所以,美国当代学习科学家乔治.西蒙斯认为 “学习即网络的形成……网络是独特的认知元素,能处理、过滤、评价和验证新信息。”[4]

(二)网络学习的特点

1.学习的开放性。网络学习打破了空间、时间的局限;打破了受教育者的局限,这不仅带来了学习情境的开放性,同时也赋予了学习过程开放性的属性。

美国网络专家威廉·奥尔曼认为 “信息革命带来的基本变化是它有能力以甚至十年前还不可想象的方式使人们紧密联系,消除‘这里’和‘那里’的界限,居于不同地区、国家的人们可以在网络空间上一起工作娱乐。”[5]

网络学习情境是一个由技术支持的课内外无缝学习空间,在之中每个学习者又可以用思维创造出一个主体高度自由的个人空间,在网络学习中必然会触及与他人空间的交互,各抒己见,也就是说空间的交互形式可以表现在诸如课程的讨论区、博客等地方。无论这种空间的交互是来自学习同伴还是老师乃至自己,这便是一种可以忽略了国家、地域、职业、年龄、性别的开放,在学习的交互过程中人们可以自定步调选择学习风格、学习同伴、学习内容,这意味着可以促使个人的经验、情绪及理智与个体发展的平衡,这种开放可以良好的屏蔽干扰了个人自由活动、自由想象的各种意识形态,人人都是主人,这促使了相交互的人彼此平等,没有偏见只有争论,没有权威只有知识。

2.学习的自主性。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由于信息的组织是非线性的,并且师生的时空分离,所以学习者拥有很大的学习决策权,可以自主地控制学习的各个方面。如,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的方法、管理学习策略等,学习者是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先前经验决定探索的内容、方式和时间。并且各种通信信息也能够随时在网上被及时的记录及交互,其优势在于个体参与者在学习中的“贡献”变得显而易见。学习者不再是课堂的旁观者,成为了知识的思辨者,学习成为学习者自由的方式,学习者成为学习、教育的主人。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学习。

3.网络学习思维的虚拟性。思维方式是具有时代性的,是每一时代的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的理性认识方式,古代中西方先贤运用朴素的感性直观方式将“自然界当作一个整体,从总的方面来考察,而自然现象的总联系还没有在细节方面得到证明的”[6];巴洛克时期,宏伟华丽的宫殿与僻静的修道院共存,相互矛盾中呈现“把握今天,勿忘死亡”的张力,再到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以分析之名把宇宙的一切联系都看成唯一的机械相互作用来思维,将世界万物都看成静止的;随后康德用引力与斥力来描述天体的运动和发展的星云假说为现代辩证的思维方式翻开了新的篇章,并在黑格尔的学说中得到完善;由此看出,在马克思哲学出现之前,人们追寻的是静止不变的终极真理,直到19世纪马克思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突破性的将“存在”视为一个动词,使人的思维方式成为实践的思维方式。

上述的思维方式是现实性的思维方式,当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人类的实践方式从现实进入虚拟的领域,由此思维方式也正在转向虚拟的思维方式。网络学习平台毋庸置疑也是一个虚拟平台,传统的自然平台人们思考的都是“是”的问题,而在虚拟平台中人们却可以进行对“不是、不可能”的探索,各种思想实验(thought experiment)也能从脑海中跃然于屏幕之上,实现人的思维的可视化和外显化,“技术使学习者能用具体的方法对其思维进行表征,并使他们的推理过程可视化和得到验证。”[7]13这使得人类的交流和学习有了巨大的飞跃。虚拟思维也是一种合成性思维方式,所以它具有将学习者置于一种多体系、多感官、多维的情境之中,使学习者的更容易走向开阔、深入、频繁的学习之中。

(三)网络学习环境

网络学习环境打破了传统学习环境的局限,而使人类学习环境步入了新的空间。传统学习环境主要是从教师传授式的学习为主,网络学习环境则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为主(见表1)。二者的心理学基础也不相同,前者的理论依据和框架来自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后者则来自于建构主义、联结主义(connectivism)、情境学习等学习科学思想。

表1 传统学习环境与网络学习环境的差异

学习科学认为,科学知识是情境性的、实践性的、通过协作产生的。传统的学习无视上述知识的特点,至使学习效果不佳,学生能力有限。网络学习情境的开放性、自主性、情境性、协作性、虚拟性为人的学习好能力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机会。

二、网络情境下的成人终身能力培养策略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的生活与终身学习带来了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但是,网络学习并不适合所有的学习者,也正因为其学习情境和特点,网络学习内在隐喻是:学习者要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者要有一定的经验和基本的信息操作能力。所以,网络学习更适合于成人学习者和高等教育,它是成人终身学习的最佳方式。

(一)成人终身学习能力的理解

成人终身学习能力是指成人在所处的时代中,从历史、现实的社会情境中学习知识、技能,不断完善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掌握驾驭现实世界和不断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是人的核心能力和普适能力,它决定着人的生存和发展。国内外关于(成人)终身学习能力的研究最近几年达到高峰,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及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和理解,并对终身学习能力进行解构、探索其内在构成[8]。

如欧盟委员会提出终身学习的 “八大关键能力”[9]。这“八大关键能力”是每一个欧洲人在知识社会与知识经济中获得成功所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知识与态度,包括:母语沟通能力;外语沟通能力;数学、科学与技术的基本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学会学习;人际交往、跨文化交往能力以及公民素养;实干精神;文化表达。本课题通过大量实证调查和分析认为,成人终身学习能力分为学习适应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6项。笔者综合国内外国家、组织和学者们对终身学习能力项的分类发现,虽然各有差异,但也存许多共同的能力项,如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元认知能力等。我们认为上述成人终身学习能力项是目前最合理的分类和理解,本文以此作为培养的内容。

(二)网络环境下成人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1.围绕真实世界的问题来组织学习。学习科学认为,人的知识建构和能力的形成来自于人所处的自然、真实的情境。真实世界的问题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并且,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网络学习要打破传统学习以预设内容、良构知识为主而脱离真实世界内容和问题的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的优势,发展和培养成人终身学习能力。“如果教育的目标是学生学习探究和意义建构的实践,那么学习环境必须给他们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3]109

2.构建成人网络学习共同体。人的能力的产生和形成来源于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和相互交流。学习本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人在这种交流中建构意义、获得能力。“学习、思维和识知是参与活动的人们之间的关系,活动处在社会性地和文化性地建构的世界之中。”[7]27因而,有必要建立成人网络学习的共同体,让成人学习者学会合作,讨论、表达、反思、创新。成人先前的经验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坚守基础。

3.创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创新、学习的效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成人学习更是如此。学习环境应该是给与学习者支持与培养的情境,而不是用古板的方式控制、规定学习者行为的场所,成人的学习发生时本已有来自在经济、时间和心理分配过程中的压力,容易对自我的学习产生懈怠,而互联网是基于人与人之间不断的信息共享建立起来的,而这种共享因没有面对面的压力相对随意,主体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网络学习环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减轻成人来自现实生活的压力。

如今,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网络学习空间提供了一个质的飞跃,今后网络将不再局限于二维的人机、人人之间传递现实信息,我们也可利用Web3D乃至4D技术可以为学习者构造一个无限接近于现实而又避免了现实压力的学习环境,设计出一个经典的虚拟学习环境能带给学习者本体自主发展的空间,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才能有效激发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4.精心设计网络课程。课程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载体,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式和途径。网络课程是在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指导下通过网络实施的课程,是为实现某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而设计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与学活动的总和[10]。成人学习者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已拥有较高的元认知能力,无论是出于为工作而学习还是为兴趣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不断调整学习策略,因此网络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多元化,并且应基于问题解决来展开课程目标,课程从设计到最后的评价都可让学习者参与进来;其次,成人学习大凡带有功利性目的,因而需衡量课程内容的价值,这可以反映在课程内容不宜过长并且需紧凑实用。再者,基于网络的课程应发挥网络信息更新快的特点,及时更新最新的知识点以及资讯。

5.教育者应具有良好能力培养的素养和方法。在网络情境中,在线学习不可避免的会对教师的地位产生影响,教师的角色更多是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更应该是网络学习的先行者。首先,教师应该拥有网络学习能力从而推演到网络教学能力。班杜拉认为大多数人类学习都是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而完成的(Bandura1977)这一点在网络的虚拟的学习环境中同样适用,并且,网络学习的异步性也让学习者缺乏深度思考,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所以,要培养学生在这一学习环境下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首先需要身体力行,作为角色榜样来教会学生如何在网络情境下如何学习,获取新的技能,例如熟练掌握搜索工具、在线社会临场感、在线自我导向学习、接受虚拟空间等,并可通过网络将这些技能展现给学生,来弥补异步教育的不足,而不是单纯的使学生获取内容。

6.建立网络的终身学习评估与认证方式。给予学习者能力形成、培养的灵活评价,实行知识、能力的先前认证,实行学分互认。学习评价改变和引领作学习内容和学习行为。世界银行的报告(The World Bank,2003)指出:“只有劳动力能够满足知识经济时代持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时,21世纪的经济才能保持其较强的竞争力”[11]。制定合理的网络终身学习评估与认证方式不仅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对应的依据,也有利于社会挖掘人力资源,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能力项建立相应的能力描述模型,体现全程性、过程性、反馈性的特点(Stufflebeam,1967),这样不仅能体现社会人才需求,也使学习者清楚学习目标;二是,设置专门的评估员,给每位学习者建立相应的电子学档,其中应包括对学习者的先前能力认证,学习过程以及个人描述;三是,在前面两者基础上,实行各地区、各教育机构间的学分互认、学分换算,使学习者在任何正式、非正式教育机构、场合能灵活的转换。

[1]杨叔子,余东升.素质教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思想一大硕果——纪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十周年[J].高等教育研究,2009(6):26-30.

[2]陈卫东.未来课堂的空间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76-81.

[3]R.基思.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陈晓东,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4]王志军,陈丽.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最新进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4(5):11-28.

[5]李锦峰.网络伦理关系的理性分析与建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

[6]陈志良,桑业明.论虚拟思维方式[J].东岳论丛,2004(1):157-160.

[7]戴维·H·乔纳森,郑太年,任有群.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于莎,李盛聪.成人终身学习能力建构的逻辑起点[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6):77-84.

[9]Communities E.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European Reference Framework[J].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2007.

[10]武法提.目标导向网络课程设计的原理[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7-20.

[11]The World Bank Lifelong Learning and the knowledge Economy-Summary of the Global Conference on Lifelong Learning.Stuttgart,Germany,Oct.9-10,2002[DB/OL].http://siteresources.worldbank.org/EDUCATION/Resources/ 8200-1099079877269/547664-1099079984605/ lifelong-KE.pdf[2010-04-23].

责任编辑王国光

李宜芯(1991-),女,四川成都人,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学;于莎(1983-),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政策与管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项目“学习型社会下成人终身学习能力构建及培养研究”(编号:13XJA880002),主持人:李盛聪。

G720

A

1001-7518(2015)27-0059-05

猜你喜欢

成人学习者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人类第一杀手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成人不自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Un rite de passage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