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热点No.1—艾未未
2015-11-16郝科
郝科
艾未未,艺术圈最著名的胖子:身份很复杂,涉猎很广泛,吃饭睡觉被限制出境等等细节,皆可以被点石成金为艺术的“老妈蹄花”手,却又不单纯承认“艺术”这码事儿,而是更愿意将自我身份的模糊性昭然若揭地摊在自己日益肥硕的肚子上,并任其不加节制地四处蔓延。
艾大爷喜欢称别人是“怂种”,言语间总少不了夹枪带棒的政治讽喻和针砭时弊,再加上作为修饰音的、炉火纯青的国骂“他妈的”,在众多文青愤青和普通却向往自由的青年心中,树立起一座外形近似Baymax(大白)的钢铁斗士牌坊。
但艾大爷基本不跟别人打架,言语和态度上的横眉冷对,正将其“导师”的身份越来越恰当地镶嵌进他并不喜欢的、“大师范儿”的清晰轮廓之中,前几年艾大爷亲友团中高调发声的约架事件、马路上放倒执勤武警的“作品”等等,着实让人见识了其性格中澎湃的一面对于徒子徒孙们性情和行为的影响。
但不管与艾大爷相关的社会化身份和事件如何融汇或外延,除了各类文字记述和访谈之外,他所展现给看客们的最终“论点”,却都基本回车进了与艺术相关的框架里。而这次在北京4个个展的接连开幕,则让几个承办画廊在日常的节气里感受到了黄金周式的游客爆棚状态。
原样照搬的现成品、大兴土木的工程、美食相伴的开幕、被转译成其他材质的实物等等,尽管体量和声势都很巨大,但艾未未的几个展览在观感和展场空间的控制上,却并无甚新意可言,从中观众也能够依稀嗅到一些当代艺术里熟悉的“套路化”表现味道来:想想几年前邱志杰的大体量“破冰”、史金淞放在铁架子上炙烤的整颗大树、刘韡的木头建筑等等,乏善可陈的当代总会在漫无边际的自由表现中遭遇到或多或少的撞衫尴尬,虽然在每种司空见惯的重复样式背后,艺术家们都会坚称自己的思想根基是秉异于他人的,但若思想仅停留在高层次的思辨模式中,而无直接的视觉呈现形式作为彼此间差异的依托,那我们每周如洪水般涌出的、诸多视觉同质化的展览又有什么意义呢?
而艾未未作为一个国际化品牌,虽然在作品视觉上有着诸多集大成式的“借鉴”趋向,但他依然会搬出“艺术”不算什么事儿的“非艺术”论调,来在大家认定的“艺术展”中彰显着自我的绝度不同,如在他所说:“我不在乎它是不是艺术,我对器物没有兴趣,我对“美感”没有兴趣……我只对个人的行为方式感兴趣!……我呼呼啦啦在国外,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吧,做了不少展览,做了太多展览了。很多人说,哦,这家伙他妈的根本不懂什么叫艺术,做东西一塌糊涂,用了一些别的理由做了一些不是艺术的展览。我觉得,这个说法还是挺有意思的,居然用别的方法也能做展览,这不正是我想做的一件事儿吗?而做的不是艺术,这也是我想做的一件事。”
在辩论层面上,我们或许永远是艾大爷的输家,但也正是这种海纳百川的“强大逻辑”,让艾未未的品牌效应,可以轻易覆盖掉所有所谓的“非自由”言论和反对者的声音,而至于他在展览中作出了什么,则像胸衣边缘的蕾丝一样,除了增加几分魅惑的说辞之外,并无什么实际的用途或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