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于谋篇 重在创新——做好全国“两会”报道的思考

2015-11-16曾先林

声屏世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两会江西委员

□曾先林

本文责编:邵满春

2015年全国“两会”已经落下帷幕。每年的“两会”报道,是各媒体集中展示自身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阵地。追踪“两会”议程,解读提案议案,点评新闻发布会,采访焦点人物,一直以来是“两会”报道聚焦的热点,多数媒体已经形成一套自己固有的报道模式。江西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于细微之处着手,于谋篇布局上深思,从报道内容到报道形式,再到传播媒介,力求创新,出现了一批有新意、接地气、有特色的“两会”报道。

注重合力,各种报道融合化

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江西台广播新闻中心谋篇布局力求创新,注重会内与会外、前方与后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合作,形成合力,通过前方报道组与后方力量的全力配合,会内记者与会外记者的通力协作,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共振,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融合深。江西台广播新闻中心在注重发挥媒体自身特色的同时,坚持“一岗双责”,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新兴传播媒介速度快、影响力广泛的优势,统筹广播与新媒体两种报道手段,共享新闻资源,合力共振,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融合化的传播态势。全国“两会”期间,江西广播网共发布稿件186 篇,广播江西官方微博发布151 条。

新媒体报道中,记者发挥其短、活、快的优势,力求速度、数量双提升。一方面,记者对会议活动或代表委员的精彩发言,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尤其是微博“广播江西”予以报道,江西广播网迅速以“两会微直播”的形式加以推出,同时向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供稿,使广大网民和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江西省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的参政议政情况。另一方面,记者在“两会”期间采写的有特色、有亮点的稿件在广播节目中播出之后,江西广播网、广播江西微博也同步推出,听众和网民只要点击相关页面或链接,就可以听到(了解到)稿件内容。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西台广播新闻中心积极配合中央电台网络电台部,将“两会”精品节目展现作为工作重点,结合自身优势,积极配合中央电台,进行互联网音频客户端的全国“两会”报道推广。江西台广播新闻中心“两会”专题报道成为央广“两会”八个网络音频专题之一,共发布30 条音频报道,占央广网“两会”音频节目与报道数量的约1/10,节目点播累计收听2100 余次。该专题与央广网其他音频专题一起,在中国广播页面、客户端、苹果podcasts、微博微信同步展播及推荐。

互动强。大会开幕前,江西台广播新闻中心在节目中和通过网络推出了《我给“两会”进一言》活动,征集广大听众对今年的期盼和希望代表委员替他们在会上反映的问题。这些问题又在《新常态新起点》专栏中得以反映,由代表委员对百姓关注进行回应,形成“百姓有期盼、代表委员有回应”的会内会外、代表委员与群众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配合好。围绕会议内容,记者及时推出拓展性报道和配合报道,使“两会”报道更加丰富、多元。3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西团审议时,拿出赣南百岁老红军王承登写给他的一封信,与代表共话老区发展。记者随即与后方联系,迅速派人采访了王承登老人,及时播发录音特写《百岁老红军:总书记的祝福,我收到了》。当天,还采访参加会议的代表,播发了《牢记习总书记嘱托,把老区发展好》,并与中央电台合作制作了录音特写:《把老区发展放心上》,在中央电台播出。次日,后方记者采访江西干部群众,形成了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的反响。通过前后方的密切配合,及时报道与会代表和全省干部群众热烈反响,取得了良好效果。

形式新。江西台广播新闻中心创新报道,使代表委员公益宣传个性化。广播的最大特色就是声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上,记者更加注重发挥自身媒体特长,更加重视展示代表委员的个性风采和公益作为。在“两会”报道中,记者创新推出了“两会现在时”专栏,通篇由代表委员自己发声,以“代表委员自述+一句民生寄语”的形式,结合各自身份特点,倡导公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

把握导向,重点报道特色化

在全国“两会”报道中,记者围绕主题注重声音的运用,突出报道了习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的情况;突出报道了汪洋副总理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的情况;突出报道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两会”期间的活动情况;突出宣传了江西省代表委员,特别是基层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群策群力、共商国是的情况;突出宣传了江西代表团向境内外媒体集中开放日活动。这些重点报道都注重特色,以声动人。

3月5日,江西代表团开放日,省委书记强卫就苏荣案给江西带来的负面影响首次公开做出回应。经请示征得同意,记者形成了录音专稿:《强卫就苏荣案给江西带来的负面影响首次公开做出回应:2014年,江西克服经济下行和苏荣案负面影响的双重压力,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经省委有关领导审定后,第一时间播出。这是在省内媒体中第一个发声,也是江西省媒体独家从“克服双重压力,交上满意答卷”这一视角进行报道。与此同时,鹿心社省长介绍了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进展成效和措施。记者对此进行了突出报道,经过记者精心策划和抓住时机采访,及时跟进中央电台报道方案,并向中央电台供稿,被部分选用。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江西台广播新闻中心与中央电台合作,通过声音还原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与众多代表现场对话的场景,生动地报道了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的深切关怀,对江西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希望。特别是强卫书记谈到江西省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全线飘红,与此同时,狠抓反腐倡廉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说:“可见,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记者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侧记》,及时将总书记的这些声音传进江西千家万户。

3月7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3月8日早《新闻和报纸摘要》录音综合头条“两会”特别报道“新常态新起点”专栏中,以《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为题,报道省委书记强卫的“三烦”和“三反”同期声:“第一条就是,我非常反对走路子、托门子,到我这儿来打招呼,跑官要官的行为;再有就是给我送礼、送物、送红包,送土特产;第三就是很烦也反对,有些人打着我的旗号,谋取私利,我也要求我们各级党政干部遇到这种情况来一起抵制和反对。”在中央媒体充分展示了江西省委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推进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体现了及时发声、积极稳妥的原则。

紧贴现场,活动报道鲜活化

即使没有画面,广播也能体现出很强的现场感。江西台广播新闻中心做好程序性报道的同时,注重发现,发挥特色,运用侧记、特写、专题等多种方式,增强报道的现场感、生动性和感染力。

3月7日小组审议时,当代表反映“在全国首创的‘财园信贷通’融资模式运行一年半来,在有的地方出现了抽贷、缩贷情况”时,引起众多代表的热烈讨论,鹿心社省长当即表示,无论是何种原因,不能破坏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土壤。他要求相关部门重视这类问题,“搞清楚问题在哪,采取措施,我们能够解决的,我们解决,我们解决不了的,给国务院建议,来促使金融支持小企业发展。”我们立即就此播发录音特写《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环境,不容破坏》,展现了我省优化发展环境,鼓励支持“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坚定决心。

发现性的独家报道还有:录音特写《代表交锋》,通过报道黄代放、刘昌林等四位代表围绕税率是否应该法定展开争论,展现了“真理越辩越明”的立法过程。声音展示了精彩的交锋现场,鲜活的报道让代表履职的责任与热情跃然而出。此类独家录音特写还包括:《水利部长现场回应基层代表建言》《农村教师留不住怎么办》《创业创新当起程》《促进科研人员流动创业》等。

紧贴民生,成就展示细节化

江西台广播新闻中心紧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精心策划选题,在《新闻广角》栏目中推出了全国“两会”特别报道《新常态新起点》十期特别节目,每天围绕一个热点话题,由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解答回应,谈改革、说愿景、谋路径,做到了人民群众有呼声,代表委员有回应。选题包含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紧贴百姓关注,力求说透意义,点明难点,展望未来,汇聚成理解、支持、参与的强大正能量。

小切口。在聚焦改革发展的同时,不摆空架子,不空说大道理。一方面,注意从具体事情或现象入手,让百姓的期盼和心声直通“两会”;另一方面,代表委员的论述也是实实在在,讲到点子上,讲出新举措。记者既深度报道了热点问题的现状和突破点,传递了“两会”的新举措、新理念,又做到内容扎实,硬货充足,所有内容都是老百姓想听爱听的。

接地气。注意在细节下工夫,通过尽可能多地报道基层代表委员在会议期间的活动来展示发展成就,使成就报道鲜活,具有可听性。在所采访的对象中,70%以上的代表委员都来自基层一线,70%以上的报道内容都是反映与老百姓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为主。

纵观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江西台广播新闻中心做了大胆尝试和有益创新,收获了喜人成果。“两会”报道从谋篇布局上通盘考虑,内容上有特色,形式上有新意,媒介上有融合,出现了一个个余音绕梁、荡气回肠的作品,既稳中求胜,又有亮点有惊喜,为今后创新“两会”报道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之道。

猜你喜欢

两会江西委员
图片报道
江西银行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我爱江西奶奶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委员风采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