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芙蓉国里风雷动——电视剧《长沙保卫战》的文化解读

2015-11-16刘堂春

声屏世界 2015年3期
关键词:三湘天心岳麓书院

□刘堂春

电视剧《长沙保卫战》自2014年12月15日登陆央视八套黄金档,到12月23日完美收官,收视率始终稳居全国前三甲,且一度破二。全国观众反响强烈,给予极高评价。同时,它从来自67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50 部电影、电视连续剧、文献片和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了第16 届俄罗斯国际电影电视节特别大奖;还荣获俄罗斯塞瓦斯托波尔第10 届“共赢”国际电影电视节“大功勋编年史”奖项一等奖。①该剧不仅真实再现了国人同仇敌忾、国共两党携手御侮的铁血形象,也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湖湘文化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华,为人们献上了一道亮丽的文化盛宴。

对湘人血性的开掘

南蛮最初是周人对楚国的蔑称,其实是对楚人桀骜不羁、剽悍劲健的恐惧。这股粗朴的“蛮风”在中原文明“雅化”下逐渐失去了勃发的生命力,在三湘大地上却根繁叶茂,“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他省的朴实勤奋、劲直勇悍、好胜尚气、不信邪,甚至流于偏狭任性的乡俗民风”②。这就是学者们津津乐道的湘人血性。《长沙保卫战》一方面把这种湘人血性具体化于70 军(原型为彭位仁将军的国民革命军第73军),通过薛岳之口多次赞赏他们抗敌之英勇;另一方面,对湘人性格作了进一步发掘,把它作为动态过程加以刻画。

电视剧从点、面两个角度描写了湘人强悍秉性的成长历程。剧作重点刻画了李本忠这个人物,被人看成怂包蛋、扶不上墙的烂泥,战争来临之际满足于做一个小警察,满足于家有娇妻的小日子。被安排上前线送弹药,中途想回,被马维原用枪逼着送往前线阵地;任务完成后想回,被团长袁绍武命令坚守阵地,并以枪毙逃兵相威胁;后接了一个电话,被方先觉师长任命为连长,并警告如果敢跑就枪毙他。李本忠抱怨:“你们这也太不讲理了,我接个电话就成连长了。”(第5 集)经历了三次“被枪逼”的过程,亲历了同胞之死、丧妻之痛、最好的兄弟小吕的死,才坚定了他抗敌的决心:“哥给你报仇,一定报仇!”(同上)从此,李本忠毅然决然拿起枪杆,最终成为血脉贲张的无畏战士。电视剧还从面上展示了湖南人民性格的蜕变:从战前的满城大逃亡,到后来三湘民众积极投入抗日的洪流:牺牲一季的收成,把稻田灌满水,犁路为田,让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深陷泥沼。白崇禧带着蒋介石的旨意要求薛岳撤离长沙时,薛岳说:“你对湘北的地形人文,没有进行过仔细的研究,纸上谈兵,不顾实际,太令人失望了。”(第7 集)受到湘人血性“人文”的激荡,薛岳力拒蒋、白的主张,誓言:“胜,乃国家及委座之福;败,则我薛岳自杀以谢天下。”(同上)陈诚视察途中,看到被百姓破坏了的泥泞的道路,由衷慨叹三湘的民气、士气确实可用。连战争狂人冈村宁次也哀叹:“这次战役我们之所以无功而返,并不是因为薛岳过分强大,而是因为在薛岳一个人的身后,挺立着千千万万的中国军民……”(第10 集)三湘军民的奋起抗敌,成为赢得长沙会战的牢固盾牌。战争不仅摧残生命,也塑造生命。可以说,是战争的洗礼,激活了三湘儿女的霸蛮秉性,实现了湘人性格的浴火重生。正如一名益阳籍士兵所言:“开始害怕,可是打过一枪以后,我就不害怕了。”(第8 集)第15 集一湘籍士兵借用晚清杨度的名言说:“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湖南就是埋葬小鬼子的墓地。”这是经过层层铺垫作出的水到渠成的总结。

对历史景观的诠释

湘人的血性,不仅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也与它悠久的历史有关。《长沙保卫战》对历史的讲述颇为巧妙,即首尾呼应、中间穿插。首集蒋介石要火焚长沙,实行焦土抗战时,张治中力谏:“长沙毕竟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请蒋三思。尾集一名日军指挥官说:“当初冈村宁次说过一句话,要征服一支军队容易,但要征服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民族则要困难得多,这座陶公庙让人想起这个民族的文化渊源,恐怕这才是我们今天失败的根本原因。”中间的穿插主要是通过历史景观来暗示的。

天心阁是长沙古城的中心意象,也是编导精心经营的意象。天心阁始建年代已无从稽考,也见其历史之悠久。它位于长沙古城的最高处,基座于一段古城墙上,是古人观测天象和祭祀天地的神坛。人们多愿在此祈福消灾,希望强世兴家。有如欧洲许多城市中的教堂,是人们心灵上的支撑,“作为建筑它融进整座城市的硬质景观,但是它的精神层面却是在打造这座城市最为重要的文化灵魂。”③剧中关键性事件都在天心阁前进行。文夕大火在这里点燃;大火过后,蒋介石、张治中登上城墙讨论善后;薛岳领兵进入长沙后立即来到天心阁,目睹日寇飞机轰炸古城;汪精卫降日后,共产党人组织群众在天心阁前齐唱《在松花江上》;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后,军民齐聚天心阁前,分列两旁,目视薛岳一行走过,一位老人带着长沙口音吟诵:“天心阁,阁上鸽,鸽飞阁不飞;水陆洲,洲旁舟,舟动洲不动。”画面上传来儿童歌唱:“天心阁,阁上鸽,鸽飞阁不飞……”这本是天心阁上的对联:“水陆洲,洲旁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上鸽,鸽飞阁不飞。”但把原来的上下联调换位置,恰到好处地突出了天心阁的重要性。只要心中的长城(天心阁)不倒,江山(水陆洲)就不会倒。这支歌还在薛岳领兵初入长沙时响起,在马维原奋不顾身地炸敌人坦克时响起。这样,天心阁,连同它的附属物天心阁联,就成为贯穿全剧的核心意象。通过层层营造,天心阁已融化成人们心中的信仰、信念、意志。它目睹了劫难,也见证了欢欣,但不论经历多少磨难,始终高高耸立。由是,天心阁就与湘人血性自自然然地绾结在了一起。

岳麓书院。湘人不仅存血气之勇,也有过人之智,这是从岳麓书院发散而来的“耕读传家”理念濡染的结果。岳麓书院素称千年学府,开启了湖湘历史上的人才之盛。它门前“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对联昭示出它作为教学园地与知识摇篮的显著地位。《长沙保卫战》中第二次长沙会战失利后,薛岳把自己禁闭于此三天三夜,终于冥思出天炉战法。于是,岳麓书院就被注入了智慧的内涵。与天心阁静态的镜头展示不同,岳麓书院的镜头不多,主要是通过它的辐射作用来表现的:一、第1 集出现了“耕读传家”的匾额,说明湖湘历来重视读书的传统,这一传统与岳麓书院的文化氤氲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二、作品虚构了一个足智多谋的形象——彭中华。彭中华生于长沙,曾留学法国,因日寇入侵而提前归国。汪精卫降日消息一出,低落情绪弥漫三湘,彭中华建言将军们联名通电,军民士气大振,连对共产党抱有成见的薛岳也不得不赞扬他点子多;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办法,把苏联的援华军需安全送到长沙;巧计迷敌特,使之发回大量错误情报;两次识破敌人袭击战区司令部的诡计,采取有力措施,使敌人阴谋破产,等等。彭中华俨然成了智慧的化身。这一形象,是剧作者根据“耕读传家”传统创造的读书人形象。也许没有原型,却有现实基础。看似与岳麓书院没有联系,内在却有红线相通。彭中华形象的塑造,使岳麓书院不再是简单的建筑符号,而获得了鲜活、充实的内涵。

对饮食文化的彰显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总和。如果说天心阁、岳麓书院维系的是长沙人的精神生活,而火宫殿则主要联系人们的物质生活。剧中截取以火宫殿为中心的街区作为故事展开的重要背景。火宫殿过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后发展为长沙乃至湖南的集民俗文化、火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场所,特别是火宫殿的风味小吃享誉三湘。火宫殿深藏着湘菜的生命源代码,蕴涵着湖湘文化精神。湘菜以辛辣为基调,湘人在长期的嗜辣中孕育出剽悍勇决的独特气质。火宫殿镜头的运用,还只是较间接地暗示湘人的嗜辣情结。为了进一步强化观众的接受,剧作还精心安排了一个细节,即毛泽东在延安评价长沙保卫战的意义时,旁边挂着一串火红的辣椒,则更直接地把湖南人与辣椒绾结在一起。

火宫殿意象还传达出两个信息:一是湖南作为农业大省的特点,二是长沙商业、服务业的繁荣。饮食文化的发达,离不开湖南富饶的物产为之提供源源不断的食材。湖湘地区农业发达,自古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这也是薛岳要求坚守长沙的重要依据。他强调“湘北的洞庭湖是米粮之仓”(第7集),不能被日寇占领,作为以战养战的基地。这也暗合了湖湘“耕读传家”的传统。除了稻米,还有茶叶等,以及它们的加工品浏阳河小曲、香木海黑茶、洞庭春茶。长沙作为湖南的首府,自然成为全省农产品及加工品的集散地。《长沙保卫战》中,以大量的镜头展示了火宫殿街区,这里店铺林立,主要有湘潭老槟榔、安化香木海、浏阳河大酒楼等。伴随商业而来的,是服务业的兴盛,所以这个街区还有茶馆、旅舍、理发店,等等。林林总总,构成了古城长沙繁荣的表征。因此,张治中向蒋介石申辩:“长沙素称繁华,它既没有重工业也没有兵工厂……从战略上不值得火焚啊。”(第1 集)不仅如此,还把这些物产编织进故事情节之中,表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如日本特务喝洞庭春茶,蒋介石送张治中一罐香木海(黑茶),陈诚喝了本地黑茶后还想带几块回去,薛岳与参谋长喝上百年的浏阳河小曲;共产党组织募捐,老湘潭(槟榔)捐现金五万块,香木海(黑茶)捐现金五万块,浏阳河捐现金十万块,等等。

如果把火宫殿连同周围的景观看成一个大的意象群,那么槟榔则是作者用力尤勤的一个意象,具有丰富、丰满形象的功能。剧中反复出现老湘潭槟榔商铺的背景,还在情节中出现达八次之多。槟榔意象集中出现在第4、5、6 集,也是李本忠性格走向成熟的阶段,是从懦弱走向奋起的阶段,槟榔的冲劲、提神作用,激发出他的湘人血性。人物与槟榔相融生辉,相得益彰。益阳籍士兵的话则把槟榔延伸至“湖南人”,湘人血性不仅从辣椒流溢,也从槟榔迸发。

饮食,联系人的欲望,也涉及人的情感。《长沙保卫战》对湖湘饮食文化的彰显,体现出强烈的品牌意识。湖南名牌火宫殿(附带湘菜)、老湘潭槟榔、安化香木海黑茶、浏阳河小曲等深入观众的心灵,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让人产生一品为快的热望。

越是地域的,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艺术家不是独立的人。我们隔了几个世纪只听到艺术家的声音;但在传到耳边来的响亮的声音之下,还能辨别出群众的复杂而无穷无尽的歌声,像一大片低沉的嗡嗡声一样,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只因为有了这一片和声,艺术家才成其伟大。”④《长沙保卫战》因为深入发掘潜藏在三湘大地上“群众的复杂而无穷无尽的歌声”——他们的痛苦与欢饮,他们的灵魂与肉体,他们的过往与希冀,把悠久深厚的湖湘文化活生生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而获得了厚重与隽永的意蕴。无疑,它将陈列在抗战剧的经典之列。

注释:①罗 浩:《长沙保卫战:为英雄书本色为抗战志丰碑》,[EB/OL],(2014-12-25),http://ent.163.com/14/1225/12/AEAH9 HV00003 1GVS.html。

②马积高:《湖湘文史丛谈》,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7。

③陈望衡:《环境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48。

④丹 纳:《艺术哲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6。

猜你喜欢

三湘天心岳麓书院
季节的故事
岳麓书院
华枝春满 天心月明——漫说梁志宏其人其诗
走在全面现代复兴大道上的岳麓书院
Portal gas in neonates;is it always surgical? A case report
岳麓书院举办己亥年祭孔大典
声东击西
我眼中的周新平和大三湘
古径花繁 天心月粲——回眸20世纪的旧体诗词
情系基层医疗 惠及三湘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