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窝班”演绎出正能量
——丰县农村游散艺人管理办法初探

2015-11-16魏光红

剧影月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丰县文化站艺人

■魏光红

让“小窝班”演绎出正能量
——丰县农村游散艺人管理办法初探

■魏光红

在丰县农村,人们习惯把游乡串村为婚丧嫁娶、开业典礼、乔迁庆生吹拉弹唱的农村小型艺术团体称为“小窝班”。班里人多以唢呐演唱为主,一般五到七人组成,人员具有灵活性,基本不固定。哪里接到“活计”就往哪里去,闲下来的时候在家种田。“活计”多时,一天能顾着几个点。常常把农村能说会唱甚至能喊上两嗓子、能掂动家什的人叫去凑数。这些人滥竽充数,演奏水平低、演出内容低俗。有的班主在利益的驱使下,台下让怎么演就怎么演,常常出现“爆粗口”,脏话连篇。有的通过不正当渠道找来“小姐”跳脱衣舞,与男演员做出不堪入目的肢体动作。这样的演出与当今的精神文明建设格格不入,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特别影响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由于“小窝班”没有在文化管理部门登记备案,演出随意性强、低俗内容演出时间短、流动也快,常常与文化部门、公安部门躲猫藏、打游击。在部门前往取证时,往往遇到家族多,有围攻执法人员现象,造成管理困难。有的外省的“小窝班”也向丰县渗透,扰乱了演出市场,加上文化部门人员力量不足、装备差,造成管理跟不上。

割除危害社会的这一“毒瘤”,引起了县委、县政府和基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针对农村演艺市场管理工作专门召开了会议,与各职能部门人员展开讨论,从农村实际出发,结合《社会治安法》、《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等条文,出台了《丰县农村演出市场管理办法》,一连串对农村“小窝班”使用了“组合拳”,治理工作从根本上得到好转。两年多来,丰县没出现一起低俗演出的情况。相反,反映农村建设新面貌、宣传富民政策、尊老爱幼、法制教育的新剧目出现在农村舞台上,有些艺人还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并走向省市大舞台摘金夺银。农村“小窝班”成了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队伍。

一、网格管理,切实摸清游散艺人的情况

1、建立游散艺人档案,进行法规培训。摸清农村“小窝班”游散艺人是管理措施的重要环节。文化部门首先建立了游散艺人的个人档案,填写登记表,各基层文化站、召集辖区内、村、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全面对游散艺人进行摸底排查、登记入册,内容包括:艺人姓名、年龄、家庭成员、所从事的“小窝班”,从艺时间、专业特长、师从何人、联系方式、主要活动范围等。在档案建立的基础上,对艺人集中培训,系统地讲解“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社会治安法”、“演绎人员行为规范”等。把条例人手一册发给大家,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演艺市场。文化管理部门配合物价部门对每一个“小窝班”的演艺水平、人员技能进行评估定级,分为甲、乙、丙三个级别。甲级班收费可落高于当地人均收入的20%,即150至200元,乙级班、丙级班相应减少。并规定在演出活动中不准收取小费、礼物等。对收费标准进行公示。有的文化站规定:农村婚丧嫁娶需要演艺人员的,可直接到文化站申请交费,由文化站指定“小窝班”进行演出,文化站根据等级发放报酬。

2、层层签订管理责任状。按照县政府与各镇、街道签订的年度责任状,增加了文化市场管理这一内容。镇、街道在与村、居委会签订年度责任状,也相应的把管理纳入其中。规定指出:艺人在演出时,涉及到低俗内容,一经发现,除本人负担治安处罚外,取消当年“五星级文明户”的评选资格。外出演出前应向村、居委会说明演出地点,接受文化部门的管理。

3、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作用。各村、居委会吸收老党员、离退休人员,按照村规民约、厉行节约原则,成立“红白理事会”,对婚丧嫁娶当日的“小窝班”进行审查、接待,并指定专人全程服务,除安排传统剧目外,还贯穿一些现代优秀剧目,涉及法制宣传等内容。发现低俗演出苗头立即制止,对不听劝阻者,通报当地文化、公安部门。“红白理事会”由镇、街道民政、综治办进行安排和管理,对在婚丧嫁娶过程中,厉行节约、破除迷信、抵制低俗演出的理事会进行表彰。

4、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针对“小窝班”出现的游散艺人,县文化主管部门成立了“文化稽查大队”,抽调一些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参与督查工作,并落实解决办公场所、配齐交通工具、通讯设备、人员经费等问题。各基层文化站向稽查大队提交游散艺人的档案资料,便于开展工作。各镇、街道相应成立了由文化、广电、公安、民政等单位人员组成的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村、居民委员会指定的治保主任、“红白理事会”负责人为成员的村级管理组织,由上而下形成完善的管理队伍。

二、多措并举,让健康文化占领主阵地

1、在抓管理的基础上,不忘促进文化繁荣。丰县多措并举来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借助江苏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机遇,加大投入农村“二室二场”建设即(村级文化图书室、信息资源共享室,公共体育场、法制文化广场),村级图书室配齐图书、报刊等内容。县文化部门借助省“农家书屋”工程,对图书进行更新,专人管理、免费开放,同时开展读书月活动,评选读书致富典型。信息资源共享室由县文化部门配发电脑、连接“公共文化共享”平台,村民可在电脑上查询信息、健康养生知识、学习等内容。公共体育场配有健身路径、室内外健身器材等。法治文化广场随时更新内容。

2、开展好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县采取政府买单、百姓受益形式,坚持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县属专业剧团,每年深入农村演出80多场,电影队每月每村放映一次。由退休艺人成立的“丰县戏迷协会”自编自演一些法制教育、尊老爱幼、文明新风的节目活跃农村舞台上。

3、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氛围。丰县的个体老板、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家为活跃农村文化,捐赠道具、添置文化设施,有的出资聘请外地大型演出团体,给城乡居民献上丰富的文化大餐。

三、平台打造,让“小窝班”有自我展示舞台

1、丰县开展城乡文化对接活动,让“小窝班”有了大舞台。丰县利用每年举办的梨花节、苹果节等活动,邀请农村优秀艺人演出,濒临失传的优秀传统剧目给人以全新的感觉。近年,丰县在举办各种演出的同时,连续举办两次农民文化艺术节,艺术节全面展示农村发展的成果。艺术节内容主要包括“小窝班”的“唢呐大赛”、“农民歌手大赛”、“农村广场舞大赛”、“农民书画大赛”等。活跃在农村的游散艺人,热情参与,亮出了“绝活”,深受观众喜爱。农民艺人李欢欢,在丰县农民歌手大赛中,以一曲“走在阳光路上”获得最高分,被推荐参加徐州市农民歌手大赛并获金奖。

2、发挥游散艺人作用,提升农村文化发展水平。凤城街道文化站充分发挥民间游散艺人的作用。近年农村广场舞发展迅速,文化站对辖区内24支广场舞队进行集中培训、统一排练“江苏省农民健身操”,并聘请24位农村游散艺人为领队,这些人员精心组织、认真传授。在今年8月8日,丰县组织的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上,凤城街道组织的300余人参加了活动,精彩的表演赢得了极大的赞誉,丰县电视台进行了连续报道。丰县近年来创作的曲艺节目作品,有很多都是农村艺人参与创作和演出的。据丰县文化部门统计,全县270余个农民广场舞队,75个健身点的领队教练,绝大多数是由游散艺人担任的。

3、建立传承制度,让游散艺人增强荣誉感、使命感。丰县是汉皇故里、四省交界,文化底蕴丰厚,传统曲艺面临失传,有坠子、杨琴、渔鼓、四平调等。华山镇民间艺人黄巧玲夫妇,自幼酷爱坠子演唱,几十年来,足迹遍布多个省市,以坠子演唱来养家糊口,过去也编一些荤段子吸引观众。自从丰县文化部门把夫妻二人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坠子的传承人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精心创作反映精神文明方面的题材,有丰县全国道德模范张玲兴的事迹“一个女人三个妈”,以及丰县好人“肾癌患者渠立强”在全县巡演,并且走向了全省、全国曲艺比赛大舞台。今年丰县夏季广场农民文化艺术节上,夫妇二人自编自演的反腐倡廉节目“探监”一炮走红、反应强烈。目前,丰县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都是以往“小窝班”艺人,正是他们游散乡村,破除了封建迷信,抵制了低级趣味,弘扬着先进文化,传播出正能量,得到了政府的高度认可。

猜你喜欢

丰县文化站艺人
乡村不应有“官僚”——关于“丰县事件”的三点思考
丰县为何层层“失守”?——“丰县事件”折射基层顽疾
锦上添花
风景图
文化站如何开展对广场舞的推广
欠发达地区乡镇(街)文化站现状与亟待解决问题
朝三暮四
艺人指数Top10
花灯艺人
猴子杀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