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师钢琴教学的改革与拓展
2015-11-16汪普英
■汪普英
论高师钢琴教学的改革与拓展
■汪普英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师钢琴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中。本文对钢琴教学的课型、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的改变所进行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钢琴集体大班课、小组课、个别课、汇报课等课型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更好实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钢琴 教学 改革
钢琴课是高师音乐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它对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师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新的形式、新的社会需求,高师钢琴课也需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进行研究和探讨,如何把高师钢琴课推向更为深远而广阔的空间与层面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为此,高师钢琴教学如何构建新理念,开拓新思路,大家都在有效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本人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渠道,从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课型设置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尝试改革。
一、教材选用的改革
传统的高师钢琴教材都是采用五线谱教材,因为五线谱是世界上最为通用的记谱法。然而我们中国自19世纪末叶简谱由日本传人后,以学堂乐歌为主的音乐教育给当时的中国民众尤其是学生输入了简谱的音乐知识,自此,简谱对中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直到现在,中小学音乐课本和大部分群众歌曲以及一些民乐谱都是采用简谱记谱,中国是把简谱吸收得最好、最发扬光大的国家。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的扩大,音乐专业的考生也较之过去翻了数倍。由于各省的专业招生入学考试方式不统一,导致学生入学时的音乐程度千差万别、参差不齐。有的省份入学钢琴声乐是必考科目,有的省份却可以两门任选其一。这种招生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入学后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的有着良好的五线谱识谱水平和钢琴基础,还有一部分学生却是看五线谱吃力,钢琴程度空白,这给教师的授课带来一定的难度。高师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渠道基本上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若不会弹钢琴怎么能胜任这一职业?若按照传统的钢琴教学从《拜厄》学起,此后进入《车尔尼》作品系列,完全掌握这些需要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高师学生毕业后,除少数人考研继续深造,大部分人将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接触的中小学教材是简谱。为了结合实际,也为了部分学生能较快的学会弹奏钢琴,在教材选用上就采取了五线谱和简谱任选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反馈,学生在掌握基本的钢琴弹奏基础后,用3-4周时间就可以弹简单的乐曲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为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用音乐来沟通
钢琴教师在教学中除了用语言来给学生传授新知识,更好的方法是运用音乐本身来启发学生,因为并不是所有音乐都能够用语言来表达清楚。教师一定要多范奏,用范奏来表现音乐所描述的,比语言来得更为直观易懂。通过音乐直接触动学生的心理,明确音乐的表现方法,比任何语言都有效。
2.以情感来带动
大部分音乐专业高师学生由于学习钢琴的起步时间较晚,在学琴的初始阶段往往存在着弹奏姿势不规范、手指不放松等缺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授课时不要单纯地关注技术难点、规范手指及弹奏的姿势,而是要帮助学生理解、认识音乐的情感,感受音乐的风格及注重情感的表达,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脱离自身的缺点所造成的不自信、紧张,而会去注意教师是如何有感情的表现音乐的,手指、姿势在无形中变得更松弛更自然。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摆脱紧张的心理,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三、课型设置的改革
高师钢琴课一直承袭专业音乐院校的“一对一”教学模式,由于近些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音乐专业的招生也是水涨船高,“一对一”的授课方式给高校的师资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人数的要求,也无法适应高师“大面积”培养人才的需要;其次,“一对一”的授课方式相对具有封闭性,无法通过交流、比较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另外,在钢琴教学当中,许多共性知识重复教学的现象非常严重,造成教学时数和师资的巨大浪费,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教师承担过重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就很难得以保障。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改革高师钢琴课课型已是势在必行。结合实际,我们可以尝试多种课型并存并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1.大班集体课
在大班集体课中我们可以采用数码钢琴教学。近几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许多高师音乐专业纷纷开设了数码钢琴教室。它的出现,更新了钢琴教育领域的教学观念,丰富了教学形式与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学琴积极性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集体课中,学生很容易就形成一种在演奏上相互角逐一比高低的局面,给学生的钢琴学习注入新的活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形成你追我赶、相互竞争的良好局面。
2.小组课
小组课是按照学生钢琴程度的不同,将其分成若干小组,程度相当的编成一组,每组人数在4-6人左右。小组课的开设,我们不但可以有利于师资的充分利用,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授课当中,几个学生轮流上琴弹奏,其余学生仔细聆听、观摩,演奏结束后进行讨论:在刚才的演奏中自己有哪些优缺点,同学又有哪些优缺点,哪些是值得学习的,哪些是要及时纠正的,让学生在发现别人的毛病和错误的同时也能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弊病,最后教师再将几个小组成员的情况作一个总结性点评。每次小组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都很高,学习效果也非常显著,是值得推广的一种课型。
3.汇报课
弹钢琴是一项表演艺术,钢琴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生动的描述了音乐表演艺术所需要付出的艰辛努力和顽强意志。很多学生在自己琴房练琴时可以弹得非常流畅,但是一到考试或上台表演、比赛就弹得断断续续,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怯场心理,这对平时练琴用功而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确实是比较吃亏。要克服这一现象,教师就要多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的磨练中克服心理上的障碍。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月月汇报,就是每月举行一次小规模的汇报课,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以年段为单位,授课地点放在大教室、小音乐厅等平常考试、比赛常用的场所,让每一位同学作为观众又同时作为演员参与。汇报课刚开始实施时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人的心理素质提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过长期多次的上台演奏,学生在课下练琴更勤奋了,也逐渐适应这种演奏的环境,在成功感的刺激下,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心理障碍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消除。
4.个别课
前面所提的大班课、小组课、汇报课都是以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授课,其中的优点我们也都已一一列举,这些课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的“一对一”个别课授课方式可以退出钢琴教学的舞台,“一对一”的钢琴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教学特点对贯彻因材施教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我们的教学都是遵循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依据。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学习态度、接受能力、手指条件、音乐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在学习效果上都会出现明显的差别,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具体的、细致的、有针对性的示范指导,而这些正是需要在“一对一”的个别课上才能完成。教师通过个别课可以具体了解到不同学生的技术差异,并采取有效的分析和针对性的教学措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原来的弹奏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每一种课型都有其自身的长处和弊端,我们只有将它们有效的结合运用,才能更好的完成钢琴教学的全过程。钢琴教学要逐渐形成以集体大课为基础,兼有小组课、个别课、汇报课为辅的这种灵活、有效、具有浓厚教学特色的教学形式,不仅有助于实现培养目标,更是符合了钢琴教学的规律。
任何教学都贵在创新与务实,钢琴教学也不例外。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今天,高师钢琴教学能否乘上教育改革的时代列车,能否为中小学音乐教育输送合格的、适合的、具备良好素质的音乐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高师的钢琴教学改革只有着眼于基础教育,目标于师范性,优化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实用性与科学性的课程设置原则,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高师音乐教育体系。
本论文为浙江丽水学院2013年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拓展——以丽水学院音乐学专业为例”(立项编号13JY31)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