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2015-11-15杨小冬南京财经大学
杨小冬 南京财经大学
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杨小冬 南京财经大学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财政赤字和净出口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研究除中央银行外的其他经济主体政府和国内外进出口商通过影响中央银行的资产总额来对基础货币发生作用,从而影响货币供给。我们得出中国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的结论,并提出弱化货币供给内生性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关政策建议。
货币供给内生性 财政赤字 净出口
一、引言
货币供给内生性是指货币供应量不仅仅单独由中央银行决定,经济周期、商业银行、财政收支和国际收支等均影响货币供应,货币供应量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经济因素和多种经济主体共同决定。
货币供给内生还是外生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货币供给外生时,货币供给仅仅由中央银行决定,货币供应量不受其他因素干扰而产生较好的货币政策效果;货币供给内生时,货币供给不仅仅由中央银行决定,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货币供给因受其他经济因素干扰而偏离预期的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供给外生性说明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中介目标具有合理性[1]。虽然货币供给内生性本身对经济发展并无害处, 但是它加大了政府和中央银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难度, 并且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货币供给内生性问题的研究受到政府和学者的重视。万解秋和徐涛[2]分析了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是银行与公众对经济变化作出反应的结果。唐彬[3]研究了影响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因素既有体制性的因素,也有经济环境的因素。田登月[4]提出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基础货币以外汇占款的形式被动增加,在强制结汇制度下,央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是非自主性的,由此导致的货币供给也具有内生性。褚亮[5]指出我国银行信贷传导途径这一单一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导致了我国货币供给内生。
二、理论分析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基础货币因中央银行资产和负债科目的变动而变动。
表1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基础货币B = 流通中的现金+准备金 = 流通中的现金(L1)+银行机构的存款(L2) = 政府债券(A1)+对银行机构的债权(A2)+对政府机构的债权(A3)+储备资产(A4)+其他资产(A5)-政府机构的存款(L3)-国外存款(L4)-其他负债(L5)-中央银行资本(E1)
(一)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财政赤字是指政府当年的财政收入不足以支付当年的财政支出,也就是政府在财政上入不敷出。财政赤字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表现为对政府机构的债权这一科目。财政赤字作用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对政府机构的债权科目,进而对中央银行资产总额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
(二)净出口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净出口是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净出口额的变动会引起外汇储备的变动,而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储备资产这一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净出口作用于外汇储备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储备资产科目产生影响,进而对中央银行的资产总额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
财政赤字受政府行为影响、净出口受国内外进出口商影响,财政赤字和净出口通过引起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类科目发生变化来影响基础货币,最终影响货币供给。说明除中央银行外,政府和国内外进出口商对货币供给也能产生影响。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政府和国内外进出口商通过影响中央银行的资产总额来对基础货币发生作用,从而影响货币供给。因此,除中央银行外的其他经济主体政府和国内外进出口商也影响货币供给,造成货币供给内生。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所以需要采取措施弱化货币供给内生性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是,提高财政预算水平,以收定支。根据每年的财政收入情况来确定政府的财政支出,尽量做到财政收支相抵,财政赤字接近为零的情况下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就会很小。二是,逐步改革强制结汇制度,逐步实施藏汇于民的政策。我国强制结汇制度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逐年攀升,外汇占款通过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改革强制结汇制度,缓解货币供给因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而被迫不断增加的压力,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1]史永东.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和外生性的实证研究[J] .统计研究,1998(1): 28 - 30.
[2]万解秋,徐涛.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J].经济研究,2001(3): 40 - 45.
[3]唐彬.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6(3): 69 - 71.
[4]田登月.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J].时代经贸.2007(5): 178 -179.
[5]褚亮.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研究[J].商业经济.2008(10):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