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闻不“旧”妙挖赋新
——以《十堰晚报》“打捞十堰抗战记忆”系列为例

2015-11-15朱江

新闻前哨 2015年12期
关键词:武当山十堰抗战

◎朱江

旧闻不“旧”妙挖赋新
——以《十堰晚报》“打捞十堰抗战记忆”系列为例

◎朱江

通过对过去地方新闻的汇总,采用这种集束式的报道,原先意义上的“故纸堆”获得了新的强大生命力,成了当下的“活”新闻;不仅发挥了宣传、教育作用,还产生了最佳的社会效益。

旧闻赋新生命力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特殊时刻,重新审视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意义重大而又深远。担当“社会记录者”的新闻媒体纷纷以此为专题,不遗余力地宣传抗战精神和回顾抗战岁月。十堰晚报从7月29日起同时推出“寻访十堰抗战老兵”和“打捞十堰抗战记忆”两大系列报道,声势浩大,引人注目。

怎样把“旧”闻写出“新”意来呢?事实上,这组系列报道的打捞和挖整,起步很早。2015年年初,《十堰晚报》总编辑胡庆东召集精干采编力量,组成专班,数次开会,反复策划“打捞抗战记忆”系列专题。

注定这是一个不平凡的过程。搜集资料过程中,十堰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明正慧带领《十堰晚报》采编专班成员深入武当山特区挖掘史料;十堰市档案局现行文件中心主任胡晶展示了大量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珍贵图片;武当山特区藏道堂武当文化民俗馆馆长郑光春提供大量珍贵的文史资料……尤其是十堰市委党史办副主任桂柏松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不仅一起策划文章篇目,提供大量史料和线索,还帮助审改文章,深钻细研,逐字逐句推敲、研究,付出了极大的辛劳。

以后的数月间,《十堰晚报》的采编专班在先后走访了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老河口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旧址、十堰市委统战部、十堰市委党史办、十堰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十堰市档案馆、十堰市文物局、十堰市博物馆、丹江口市委宣传部、丹江口市政协、武当博物馆、郧阳革命烈士陵园等单位和部门后,6月下旬,一份拟刊发30多篇“抗战记忆”的详细方案,分别交给有关专家学者审议。

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杨立志教授指出:“从篇目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值得期待。”;十堰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温明看后说:“很好。文案基调似应理性平和犀利,突出抗战的残酷性和日本鬼子的野蛮丧失人性。不能戏剧化抗日过程,那是真刀真枪保家卫国的战斗。”;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张全晓博士说:“值此抗战胜利日来临之际,搞这样一个系列专题,很好很及时!如果能多搜集到一点关于我党敌后抗战的史料,会更好!”;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副教授孟宪杰提出的意见是:“武当山抗战碑刻这个部分,武当山史志机构曾做过专门调查和论证,可参考八九十年代的丹江口文史资料。别的没发现什么问题,已经很全面了。”;十堰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刘志军说:“资料很丰富,特别是文中提到的实物,很多都是十堰市珍贵的历史文物,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采写过程中,采编专班通过对地方文史资料的归类整理或有机联系,与当下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有效的创作手段。在刊发的《郝梦龄:血洒抗战疆场的首位军长》一文中指出,郝梦龄是抗战初期牺牲在抗日疆场上的第一位军长。1937年忻口会战打响后,郝梦龄率领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他和6000名官兵与阵地共存亡,用鲜血和生命写下气壮山河的不朽篇章。毛泽东高度评价他抗日殉国的精神。鲜为人知的是,上世纪60年代初,郝荫楠带着父亲郝梦龄的遗照和遗书来到十堰生活和工作,如今郝梦龄的珍贵遗书、遗照馆藏在十堰档案馆。《夏克:从抗战烽火中一路走来》一文中披露,出生于山东贫苦农民家庭的夏克,23岁在鲁西北参加抗日游击队。他从抗日烽火中一路走来,经历过八年抗战、解放战争、清匪反霸、土地改革。1958年,他调到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指挥前线,高度负责,切实保证了丹江口大坝工程建设质量。

通过对过去地方新闻的汇总,采用这种集束式的报道,原先意义上的“故纸堆”获得了新的强大生命力,成了当下的“活”新闻;不仅发挥了宣传、教育作用,还产生了最佳的社会效益。

扩大视野与独辟蹊径相碰撞,采取“旧闻新做”

地方文史资料作为一种“旧闻”,它的运作方式决定着产生作用的大小,须采取适当的方式“旧闻新做”,方可做到旧闻不“旧”,妙挖赋新。

“打捞十堰抗战记忆”内容详实,文字朴实,巧用地方文史,教育意义重大,体现出六大特点:

树立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报道以鄂西北,十堰地区、武当山下为特色,体现了守土有责,涉及相关历史问题的内容把握很好。只要是70年前在十堰境内发生的抗战史实都在“打捞”之列,有父老乡亲从军参战、支援抗战,十堰11万热血儿女奔赴抗战前线综述;或抗战期间仁人志士在十堰留下足迹;抑或中国人民在十堰地区从事抗战活动的遗址所引起的记忆,也有抗战名将曾在十堰艰苦奋斗过的珍贵历史照片等等,都在“打捞”之列;有十堰籍革命老前辈杨献珍动员家乡青年赴山西投入抗战的事迹,十堰抗战老兵在八路军、新四军艰苦抗战的斗争历史,也有李宗仁在鄂西北坚持抗战回忆,设在均县的第五战区后勤、留守机关事迹,武当山下的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的档案资料等。

以史为鉴,亲历者说,实物见证,掷地有声,文字朴实,资料丰富。不仅有参加者的口述,当事人的回忆,还有档案、遗址、遗物、老照片、老歌词,甚至报社牵线寻访多年失散的老战友、亲人等。

涉及面十分广泛,从地域上讲有点面;从人物上讲有群体有个体;从场面上讲有战场的血与火的记录,也有后方的动员、支援;从事件上讲有大批热血青年从军抗战、保家卫国;从战线上讲有董必武提议在武当山下创办战时保育院,有臧克家、姚雪垠、胡绳、碧野、魏克明等名人在十堰从文化、教育方面投入抗战工作。在报道的人物中有曾驻扎均县草店的抗战名将张自忠,血洒抗战疆场的军长郝梦龄,曾在武当山下担任第五战区干训团训练工作的抗日将领张敬,卢沟桥打响了第一枪、武当山下加入共产党的抗日名将何基沣,在武当山上赋愤诗的抗日名将方振武,三次护送周恩来的抗战老兵王玉祥,有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的护士王梓卿,有十堰市唯一健在的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乔守恩,从房县奔赴延安曾负责护理相关工作的女医师张毅,在均县县立中学写校歌歌词鼓励500名青年参加远征的王觉新,在动人故事中有十堰老乡数次救援美军飞行员,抗战遗址甚至还有武当山上那些反映抗战的碑刻。如此丰富的内容,可以说明所做的采访工作深入细微。

事实与精神融为一体,感人至深,蕴含丰富,在体现“铭记、缅怀、珍爱”的情感上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在体现“开创未来”方面给人坚定的信念。

挖掘深入,在一个多月的持久报道中,不仅亮点纷呈,而且时有鲜为人知的事迹公之于众,我们身处武当山下,汉水江边,很多不为人知的抗战英雄事迹,竟然都曾在这里发生过。通过报纸的连续报道,让人民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在刊发的《500多名难童栖身武当山遇真宫》一文中讲到,武当山遇真宫本是一座皇家宫观,谁也不曾想到在国家危难之际,成为均县保育院的驻地,为民众、为国家作出了它应有的贡献。我国当代音乐界的大师杜鸣心、陈贻鑫、张仁富、金钟鸣就来自均县保育院。杜鸣心后来成为国际知名的作曲家、教育家,中国舞剧经典《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就出自杜鸣心之手。

《巾帼英雄赵剑英:弃教从军抗战救国》一文中介绍,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赵剑英,其丈夫曾任李宗仁随行副官;赵剑英本人在抗战时期,弃教从军救国,成了第五战区政工队的一名女兵,被聘为抗战队伍的武术教官。

刊发的36篇“打捞十堰抗战记忆”稿件,来源多以记者实地采编与结合地方文史资料为主,这样更加生动亲切,富有教育意义,社会效果更显著。

综上所述,只要扩大视野,独辟蹊径等等,只要我们在采访和写作中肯动脑思考,善于花样翻新,就一定能把一些有现实意义的“旧”闻写出“新”意来。

变换角度与追求特色相融合,准确把握主题

变换角度,在特色中求新特色,谓之独特的个性或风格。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一样,即使颇为同类的新闻事实,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季节以及不同人身上都会体现出不同的特殊性。

7月29日至9月3日,《十堰晚报》连续刊发的36期“打捞十堰抗战记忆”,受到社会各界如潮好评。十堰新闻出版局在以《准确把握主题,振奋民族精神,坚定走向未来》为题的专号审读中指出,这些稿件亮点多,持续时间长,采访范围广,内容导向好,主题基调准,其抗战的主题报道是很成功的,应该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

文章陆续见报后,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副教授孟宪杰点评说:“不错。安天纵资料集中在一起,还是第一次,党史系统都没做过。”;77岁的韩树山1998年退休之前是东风汽车公司主办的《企业集团导刊》总编辑,他是东风汽车开拓者黄正夏的老部下。韩树山激动地打来电话说:“《黄正夏:不屈不挠开展地下党工作》这篇内容实事求是,客观准确,采访写作有深度,太感谢你们了!”;被誉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拓者夏克的女婿、72岁的前石家庄兵总八院任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张希山留言说:“看了文稿令人感动,太好啦!可以说思路缜密,文笔新颖,综合科学,编辑奇巧,也充分反映了当代记者的正能量,头脑清新,睿智敏捷,眼明手快,热心衷肠!”……

通过泛黄的照片、珍贵的史料、斑驳的文物,揭露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还原武当山地区抗战时期的壮烈与荣光。

地方文史资料采集的水准、运用的方式方法、体现价值的大小,能准确地反映出新闻工作者对新闻观念在新闻实践中的认知水平。刊发的36期“打捞十堰抗战记忆”,可以说,都关乎武当人、武当事,不仅追忆展示了抗战英雄事迹,还抢救记录了历史。其目的就是要让武当的后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从历史中获取智慧启迪、汲取前进力量。

在收集资料、勘测数据、核实史实的过程中,采编专班始终遵循尊重历史、不留遗憾、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保持着故事的完整性,确保“记忆”的原汁原味。地域广袤的八百里武当山,怎样才能将峥嵘的十堰抗战记忆打捞得彻彻底底?为了弄清楚学者、诗人胡适,《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张光年(笔名光未然),究竟有没有来过武当山地区,采编专班在查阅大量文史资料的同时,走访和请教了本地和外地的诸多专家学者,证实了目前没有发现胡适、张光年在武当山地区活动的蛛丝马迹。

打捞抗战胜利的记忆,无论缅怀还是纪念,都是为了携手面向未来,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打捞十堰抗战记忆,有种精神需要坚守传递。那就是万众一心、团结一致、不屈不挠、坚持到底、艰苦奋斗、不畏艰险、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

回望斑驳的十堰抗战历史,有些生命永远不能忘却。在这个特殊的抗战胜利纪念日里,我们需要缅怀和铭记那些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这些宝贵的十堰抗战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坚守,需要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期待和平的未来,有种远见叫居安思危。回顾过往,检视现在,才会让所有中华儿女体会到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才会激发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才会坚定时刻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决心。

旧闻新做,古为今用。真实可靠的新闻背景,形成一种历史纵深感,增强了报道的说服力。唯有牢记历史,居安思危,唯有珍爱和平,勿忘国耻,才能以史为鉴,面对未来,才能有备无患,圆梦中华!

(十堰日报传媒集团)

猜你喜欢

武当山十堰抗战
湖北十堰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部完成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童迷黑白秀
关于在湖北十堰举办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武当山·紫霄大殿
登上武当山
十堰城郊辖区2013年农村低电压治理成效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