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贵州等你
2015-11-15陈菡英
⊙ 文 / 陈菡英
我在贵州等你
⊙ 文 / 陈菡英
陈菡英:七〇年代生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官,全国铁路公安文联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于《旅游与摄影》等杂志,著有散文集《错把风景当画游》。现定居哈尔滨。
与一个地方的相遇,是命中注定的事情。
就像与一个人相遇,一样。
你为它的曼妙沧桑而来,你为它的况味幽远而来;你为它的繁华艳色而来,甚至,你只为它的薄凉清冷而来。
然后,就是猝不及防地遇见,它的好。
贵阳。永远是湿漉漉的,薄薄的青雾笼罩着它的嘈杂。它曾经是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城市。第一次走近它,竟有一丝惶然的羞怯。晚上一个人悄悄地溜出去,去看它,真真切切地打量这个记忆中刻了多年年轮却依然青涩的城市。真的,它一点都不精致,也不妩媚,和我去过的任何一个西南城市别无二样;甚至更市井,更凌乱,也更日常,更烟火。
二七路小吃街是嗅觉牵着你的鼻子寻到这里来的。酸汤粉、肠旺面、小锅凉粉这些最寻常不过的小吃已不在话下,更有烤脑花、恋爱豆腐果、黯然销魂煲仔饭这些“重磅炸弹”,等着挑衅你的味蕾和想象。
其实,贵州的小吃用不着看内容,单看这些地名,就已经让人浮想联翩了:凯里砂锅粉、都匀酸汤粉、花溪飞碗牛肉粉、遵义刘姨妈米皮、青岩传统猪脚;还有思南、铜仁、安顺、毕节风味小吃……一个地方的美食应该是藏着一个故事的吧。
那么水城呢,那个十五六年前坐着夜车从北方呼啸而来的小女孩儿,在半夜两点的六盘水站台上,被一大盆送上来的热辣热辣的羊肉粉感动得泪盈于睫;她的记忆中从此还会有什么比水城羊肉粉更正宗的美味、更豪气的江湖?!
天河潭是一个微缩的小贵州。俗话说: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这里却是有山也有水,山是空灵隽秀的山,水却不是烟水人家的水。小瀑布从天而降,落到湖面上,除了水声,静得听得见心跳。摆着小船游进水洞里,一会儿明,一会儿暗,光影跳跃。一如那北方见不到的细雨,绵绵密密,落在脸上,似有若无;又像船尾那沉默不语的帅哥心事,忽阴忽晴。
肇兴。他们说是千年侗寨。真的有一千年那么久吗?反正它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最古老的侗寨了。黔东南一直对我有着一种神秘的诱惑,对侗寨的感觉回来后迟迟不敢动笔,怕写出来它的好就没有那么好了,又怕说不出为什么喜欢它被别人嘲笑。
侗寨依然有着我喜欢的小镇的朴素与淡然。杉木吊脚楼上面覆着小青瓦,深浅不一的木质,写着岁月的痕迹,也晾晒着侗族人的悠然自得。如果喜欢上一个人,你可能说不出为什么会为他心动;但是被一个地方打动,就一定只是它的风情。侗寨的风情是老来多寂寞的风情。一千年了,时光、空气都停留在那儿了。老宅、古树,浆洗的土布,晒太阳的老人……旧的光阴很寂寞,寂寞也在无声无息地延伸。可那高高绾起的发髻,背着娃娃的背扇,苍绿老重的厚苔,又分明隐隐地透着一丝旖旎的风情。
一向喜欢老旧的东西,时光,物件。可是现在的工艺连光阴都能打磨,就实在没有什么能真正吸引你的了。这里,却是真的老和旧,真的入世和归隐,真的千年光阴倏忽而过啊!
正是日暮时分。镇子上的人很少。随处都有闲散的老婆婆聚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乡音。脸上再怎么沟壑纵横,发髻依然是乌黑高耸的,身上的粗布黑衣,又都是极齐整地抿着。也有八九十岁的老老婆婆,还在用簸箕使劲地筛晾晒的谷物,身板硬朗得不像个老人。年轻的小媳妇背着娃娃在菜场卖菜,娃娃睡得憨憨的,背扇包裹的小婴儿只露两条棒槌似的小腿,头都被蒙得严严实实,是怕惊了熟睡的小人儿。那小人儿就无论妈妈在干什么,都已睡得将头垂到最低,浑然不觉外面的世界了。
背扇。那是心灵手巧的小媳妇自己手工缝制的呢,每个女人的背扇都是独一无二的工艺品。那朵朵艳丽的花儿,像是孩子可爱的笑脸。我对背孩子这件事情有着不可遏制的浪漫想象和喜爱,以致我的孩子“了了”还在我肚子里时,我就迫不及待地让许锋给我寄贵州的背扇了。结果背扇寄来了,我却不会背,也因为太精致太民俗,舍不得背。后来又从韩国松梅那儿要来她的孩子小时候用的背带,才作了罢。
肇兴有着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的鼓楼,被誉为“鼓楼之乡”。鼓楼的外形像一座宝塔,木结构的建筑,飞阁重檐,它是侗族人族群的象征,有着吉祥的意义。寨子里的人在这里休闲、社交、接待客人、集会议事,是一个能聚拢全寨人的地方。在一个鼓楼里看到了一场杀猪和祭祀的盛筵,回来后翻看照片,看到身后熊熊燃烧的火把,映照着我绯红的脸颊,是那一蹿一跳的火苗,冥冥中有什么神秘的指引吗?
我在小镇唯一的一条街上行走,看满地浓艳的红辣椒、映衬晾在竹竿上被板蓝根叶子浸染成土蓝色的列列粗布,蹲在街头跟卖老银饰物件儿的老婆婆讨价还价,和满口没有一颗牙的老爷爷合影拍照;最后,站在一个叫“我在等你”的酒吧门口发呆。
“我在等你。”真的吗?真的,你不来,我不老。明明是被用滥了的一句话,听起来就是贴心贴肺的暖。
真的呀。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不被人等待,不被情牵绊,那只能叫作旅游。有了等待,才有落脚的温暖,才有倦鸟的呢喃。
凯里歌手张超写了一首贵州元素的歌《我在贵州等你》,充满了贵州风情。这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旅游推介歌曲。歌里有爱情,有风景。贵州的山,贵州的水,贵州的云,都是一首歌。繁花一直开,筵席永不散。
当然了,无酒不欢。身在酒乡的我只能伴着一次次欣喜,一次次醉去。酒是最好的催化剂,也是最好的凝聚剂。一醉才能纵情,一醉才能忘情。许锋,这个多年来一直关照我心情的男闺密,总是计较着我的快乐与不快乐,也只有和他出来玩,人才是彻底的放松。也有借着酒劲半真半假的表白——我当年喜欢过你的,真的喜欢过。第二天酒醒后,一脸的谨慎:不好意思,昨晚好像断片了。
找了一家名叫“绿叶”的小旅社住下。木质结构的二层小楼,吱吱嘎嘎的楼梯和门板,居然也能睡得像在家乡一样香甜。小镇的清晨是浸着露珠醒来的,那么静那么静,我只能被街上踢踏的脚步声唤醒。推开二楼的窗子,远方黛色群山在青烟中隐隐透着民间的气息。下楼和早起散步的小鸡小狗们说了一会儿话,再抬眼,二楼的窗子映出昨晚醉酒人的笑脸,亲近又疏离。
“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儿孙”。说到侗族,不能不说的是侗族大歌。这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她的民族历史、文化认知、生活常识、伦理道德,都是靠歌曲一代代口传心授。因此,行走侗寨,听侗族大歌是了解侗族最好的方式,也是最好的心灵洗礼。所幸我们赶上了这样一场盛筵,没有乐器的伴奏,那声音像是缠绕在丝绸上一般,又像是从自家井底涌出的汩汩清泉,不染尘的绝响。
从侗寨到苗寨,我只是换了沉醉的处所而已。西江苗寨,被称为“千户苗寨”。同行的帅哥说,两个寨子在建筑上的不同之处,就是侗寨有集廊、亭、桥为一体的风雨桥,而苗寨,有一种被称为“美人靠”的小围栏。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侗族人民崇尚的是朴素自然、男耕女织的农耕之美。而满眼看到的苗族女子,虽也是高绾发髻,却多在上边盘一朵艳丽的牡丹,环佩银饰,玲珑作响;苗族人就多了一份妩媚的风情,佻的韵味。
曾经有个人问我,你怎么就和贵州有那么深的渊源呢?
是啊,我曾经是多么向往这片土地啊。这次来贵州,见到了我多年未见的青涩年代的同窗,他们让我感到,时光一样为我们也停留了。
许锋说,想当初,我想把你拐到贵州来做贵州人的媳妇呢。我说,是吗?那你打算让我做谁的媳妇呢?
回来后,又梦到贵州,梦到和知己、同窗一起吃狗肉火锅,喝“怎么喝也不醉”的茅台,醒来,有些怅然。我知道,贵州,已然不只在梦里。
Column 专栏
⊙ 科学化是任何学科、任何技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仅靠一个写作者天生的才气和灵性是无法在此时代维系下去进而成为大师的。就是那些貌似完全野生的“天才”,其实在他的文字中也有诸多精心的设计。当然,在一般性的阅读中,这样的精心设计往往被忽略,因为任何一个作家,都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够“天衣无缝”,让读者看不到它的设计感。
——李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