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春联,重要的年节民俗

2015-11-15霍金林

对联 2015年3期
关键词:桃符春联民俗文化

●霍金林

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这是中国传统年俗之一。

中国传统年俗与西方不同。西方的年节,大致是由圣诞到新年,前后一周;中国的旧历年节,则是从吃那又黏又稠又香又热的“腊八”粥开始,直到转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历时四十天。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与日常生活相比,春节期间的民俗文化气氛更加浓厚,民俗事象也更加繁富多样,像煮腊八粥、扫尘送灶、置办年货、书贴春联、剪贴窗花、张贴年画、敬祭祖先、吃年夜饭、除夕守岁、燃放爆竹、辞旧迎新、送压岁钱、新春贺年、送穷迎富、元宵灯会等民俗文化活动,在春节期间都得到了远较日常更充分的展示。这些活动大多以祭奠祖先、除旧迎新、庆禧纳福、祈求丰年、祭祀各种神祉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且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千百年来已形成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而贴春联,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对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因为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所以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春联始于五代。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先是叫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后又嫌他写得不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从此,题桃符便演变成写春联了。后来,由于纸张的发明和应用,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

春联普及盛行于明朝。据《簪云楼杂说》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微行出观,以为笑乐。”而且,他还为王公大臣们御书春联。

由于皇帝身体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爱,广大群众的传播,春节贴春联便作为风俗习惯流传下来。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关于贴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甚至门子对面还要贴“出门见喜”、院内贴“满院生金”等,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

另外,因为各地风俗不同,贴春联的时间并没有定数,有的人家喜欢腊月二十六、七就开始贴,有的人家则愿意到年三十晚上才贴,总之图的就是个喜庆。

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它以雅俗共赏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

总之,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之一。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猜你喜欢

桃符春联民俗文化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元日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年快乐
元日
桃符的传说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桃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