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最重要的肖邦演奏者走了

2015-11-14何宁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32期
关键词:钢琴家肖邦唱片

Point

莫拉维茨被认为是20世纪诠释肖邦作品最出色的钢琴家之一;他的录音大多只在小公司发行,但留下的每一张都“如明代的瓷器一般珍贵、闪亮”。

7月27日,著名捷克钢琴大师伊凡·莫拉维茨(Ivan Moravec)去世,享年85 岁。他一生为人低调,名气虽不及鲁宾斯坦、霍洛维兹等大腕,但其演奏技艺和音乐才华却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莫拉维茨被认为是20世纪诠释肖邦作品最出色的钢琴家之一;他的录音大多只在小公司发行,但留下的每一张都“如明代的瓷器一般珍贵、闪亮”。

今天,我们发一篇旧文,以纪念这位钢琴大师。感谢他给乐迷们留下的音乐财富。本文曾刊发于《钢琴艺术》杂志 2013年 9月刊,经授权转载。因篇幅所限,经作者同意略作删减和编辑。

1.飞利浦唱片公司1998年曾推出过一套轰动一时的唱片:《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这套录音共包括100卷200张 CD、共 74 位钢琴家的代表性录音。由于这套巨制横跨整个录音史,录音版权也涉及到大部分著名唱片公司,所以一直到现在都是一套里程碑之作。

在这么多的钢琴家中有一个不甚起眼的名字,伊凡·莫拉维茨(Ivan Moravec)。当时即便是经验丰富的乐迷也未必都聆听过这位“不知名”的钢琴家。但就是这仅有的两张录音,让有欣赏经验的人立刻感到如获至宝,如唱片内页中介绍所言,他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肖邦演奏者之一。

2.莫拉维茨1930年出生于捷克首都布拉格,从小就对歌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父亲是一个业余的钢琴家和歌唱家,莫拉维茨因此受到了很深的影响,他在采访的时候提到一直很喜欢歌唱艺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的演奏如歌般优美。

3.1957年对莫拉维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时年37岁的意大利著名钢琴家米凯兰杰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1920-1995)在布拉格听到了莫拉维茨的演奏,非常欣赏,立刻邀请他参加在意大利城市阿雷佐办的夏季大师班,这一年左右的学习对莫拉维茨的演奏有很大的帮助。

众所周知,米凯兰杰利的完美主义风格和精制优美的音色是其最大的特点,从现在莫拉维茨的录音来看,这两样确实从他的老师身上学到很多。

4.期间,莫拉维茨的一场布拉格独奏会磁带流传到了美国,没过多久一个美国小型发烧录音公司“鉴赏家协会”(Connoisseur Society)主动签约了年轻的莫拉维茨,从 1962年起正式远赴美国开始了首批录音。1964年,著名指挥家乔治·塞尔邀请他与其麾下的克利夫兰交响乐团一同演出,就此展开了国际演奏事业。

5.莫拉维茨的钢琴演奏风格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高度的理性控制与情感抒发的平衡,细节丰富层次分明,精简的曲目范围,手指精准的技巧但从不炫技,以及他最为标志性的优美音色。

从现存的现场录音听来,莫拉维茨的演奏质量绝不亚于录音室,甚至更好。理性的控制不代表他的演奏是冷冰冰的,与之相反,在那些最优美的片段里你会听到莫拉维茨极为动人的抒情表达。这是一种独具天赋的乐感和高度自我控制力的结合,极为难得。聆听他的录音最好独自一人,平心静气,戴上耳机,这样你会听到很多其他大师所没能表达出来的丰富细节。

6.从互联网提供的莫拉维茨录音目录和我手头的CD来看,大师的曲目可以用“狭窄”来形容,CD数量也极少,这并非贬义,相反更凸显了他的高要求和完美主义。

这和至今还在不断挖掘出新录音,曲目量大到惊人的李赫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毫无疑问在这方面李赫特是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但这丝毫不会降低评论界对莫拉维茨的评价。在20世纪,抛开那些早逝的天才外,也仅有米凯兰杰利和莫拉维茨师徒俩在极为有限的保留曲目里获得了国际上的声誉,这是非常罕见的奇迹。

7.聆听莫拉维茨的演奏你可以非常放心,因为他在任何曲目的风格把握上极其准确,弹谁像谁,不会在演奏中明显刻上自己的烙印。此外,因其曲目里很少有直接表达技巧的乐曲,有人会逐渐忽略莫拉维茨的演奏技术,直到在一些肖邦、勃拉姆斯作品里的困难片段中才能偶尔听见他用无与伦比的手指如履平地,没有一丝模糊和错误,我们这才想起原来他不是没有技术,而是真正做到了技术来为音乐服务。

8.所以用很多发烧友的话来说,只要莫拉维茨录过的曲目,都可以作为“决定版”来欣赏,即便有些大师在部分曲目上的个性表达可能更为优秀,但莫拉维茨的所有录音也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

9.在有次采访里他说对他影响最大的钢琴家是季雪金(Walter Gieseking 1895-1956)和弗里德曼(Ignaz Friedman 1882-1948),前者是最优秀的印象派大师之一,以音色多变著称,而后者则是黄金时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优美的歌唱,自发性的乐感和个性的演绎都是其独有的标志,他们的录音也许就是莫拉维茨灵感的源泉吧。

10.《纽约时报》著名乐评家哈罗尔德·勋伯格(Harold C.Schonberg 1915 - 2003)在聆听过莫拉维茨独奏会之后写道:“莫拉维茨使用一种出奇的温暖音色,永远把持着如歌的旋律线,而演奏中也维持着严整的结构性。这是一场引人入胜的独奏会,演奏者非常具有自己的主见,充满张力、诗意与精致的音色。这在满街机关枪式钢琴家的现代,真是件难能可贵的事。”

这段话是对莫拉维茨的高度评价,二十世纪早期所谓钢琴的“黄金时代”已过,我们现在还能从莫拉维茨的演奏中听到些许媲美那个年代的声音,是十分幸运的。

大师走好。

猜你喜欢

钢琴家肖邦唱片
“钢琴诗人”肖邦
大自然的唱片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CIT十周年纪念唱片预告与简介
老钢琴家的记忆消退之际(改编)
我是小小钢琴家
肖邦
坏唱片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
钢琴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