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花缘——君子国

2015-11-14根据李汝珍小说

连环画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卖货老兄渔翁

根据【清】李汝珍小说

庄宏安/改编

章伯奇/绘画

1 唐敖等人一齐回船,当天,海船扬帆离岸,继续向大洋驶去。

2 唐敖来到君子国前,就听人说,那君子国是礼仪之邦,民风好谦让。他很想去这国家看看那儿的人怎样生活,遇事又如何“好让不争”。

3 船行几天,来到君子国。林之洋带了货,上岸去卖。唐敖约了多九公同行。两人走了几里路,来到城前,只见城门高悬一匾,上书“惟善是宝”四字。

4 进了城,只见城里车马熙往,人流纷纷。城中居民穿的衣服、讲的语言都和中原相同,举止言谈无不谦恭有礼。

5 两人来到闹市,看见一个衙门差人在那里买东西,正与人讨价还价。唐敖近前,听那当差的说:“老兄这样好的货,却说这般贱价,小弟我买去心里如何得安?你一定要加些价,我才能买下。”

6 卖货的人说道:“我刚才说的价已是够高的了,老兄不但不减,还要加价,岂不叫我羞煞?”唐敖听了,暗暗吃惊,对多九公道:“从来买东西都是卖者讨价,买者还价,今日倒是奇了,买东西不还价,还要求添价。”

7 两人为此争执了很久,卖货的怎么也不肯加价。当差的生气了,照数掷下钱,拿起一半东西就走。卖货的哪里肯依,拉住他不让走。

8 两个人推推让让,争持不下,找了两个过路老先生为此事评判。老先生好说歹说,从公评定,让那当差的拿八成货物走,这才了结此事。

9 走了数步,又见一个兵士在那里买东西。只听那兵士道:“刚才我问价时,你只说要我少量付钱,我已经付得够少了,你还是不依。”那卖货的道:“小弟的货不够新鲜,没有人家的好,你只要付给我一半钱就足够了。”

10 兵士叫道:“老兄说的哪里话!我对买卖虽是外行,但东西好坏总分得清的。老兄以好货只取半价,岂非欺人太甚!”卖货人道:“老兄真要买,价钱减半最为公道,若不信,可往别处再问问。”

11 兵士说了再三,见他不肯卖,只好减半付钱,将货略加选择,拿了就走。卖货的忙把他拦住:“老兄为何尽挑下等货取去?看老兄如此取巧,只怕走遍天下,也难以做成交易!”

12 两个人为此争执起来。路人们看见,也都说那兵士欺人不公。兵士见众论难违,只好将上等货物和下等货物各取一半拿走。

13 一会儿,来到菜市。有个农民卖菜,银货本已两讫,农民却把银子再秤了秤,拦住那买主道:“老兄慢走!你为何付上等银子给我?你应扣减银子成色,秤头也不应如此高,请照例扣去。”

14 买主说道:“这银色小事,何必计较?既有多余,待小弟下回来购货时再扣也可。”卖菜的却说:“ 这如何使得?去年有位老兄来买菜,也将多余之银存在我处,至今未曾来取。倘你一去不来,我往哪儿去找?”

15 两人推让很久,买货的不肯收回多余银子。农民见他去远了,心里很不安,看见有个讨乞的走来,把那多余银子尽给了乞丐。

16 唐敖见到这一幕幕场面,心里好不动情:来到此地,就像到了另一世界,见到的是一幅幅人间行乐图。他拉住多九公,在城里畅游,以领略此地风俗民情。

17 他们路遇两位老人,年纪虽大,却是鹤发童颜,满面春风。唐敖和他们见礼,问了名姓,二老是同胞兄弟,一个叫吴之和,一个叫吴之祥。两老听说客人来自大唐国,便邀他们到家里喝茶。

18 唐敖、多九公高兴地跟随他俩而去。只见两扇柴门,四围篱墙,内有堂屋小园,厅中悬着一个小小的匾额,上书“渭川别墅”四字,系国王亲笔所题。

19 多九公暗暗对唐敖道:“他两个既非公卿大臣,为何国王亲为他们题写匾额?看来两人必有来头。”一会儿,书童送上茶来,宾主寒暄了几句,便天南地北地闲聊起来。

20 吴氏兄弟问起大唐国风俗,觉得不可理解。例如人死了,要造什么风水宝地,以求子孙富贵腾达。他们说:“如果觉得一块宝地就能使家业发达,那么看风水的人.必为自己留用。试问,他们的后辈能有几人发达了呢?”

21 对内地人好花费也有诸多评论,说道:“生了孩子,要办满月、百日、周岁酒宴,富贵人家还要演戏庆贺。子女生了病不去就医,却去东庵许愿,西庙烧香,求神佛保佑,甚至将子女送入空门,真是太过愚昧。”

22 他们说,唐人好争讼,兄弟争产业,家族闹纠纷,往往耗费无数资财诉于公堂。许多人家道就此中落,只肥了那些设计铺媒、诬控良善的刀笔吏,到头来反害了自己。

23 谈到饮食,两兄弟对唐人奢华之风很不以为然。宴客办酒,十分铺张,菜肴“不辨味之好丑,只以价贵为尊”,像燕窝价贵,每席必备此物,其实这东西形如粉丝,味同嚼蜡,又有什么好吃?无非是夸富而已。

24 吴氏兄弟还谈到内地有三姑云婆、女子缠足等恶俗,认为这是对妇女的坑害。婚姻关系到男女的终身大事,何必求门第相对、女子缠足?何况两足残缺,步履艰难,又哪里算得上美?

25 两老正说得兴致勃勃,有个老仆人慌慌张张进来报告道:“禀两位相爷,宫中有人来报,说国王有军国大事要与相爷相商,一会儿就到。”

26 多九公听了,暗暗想道:“我们家乡有人会客.见客人久坐不走,往往借口别的事把客人打发,看来这里也未能免俗,还以相爷吓人,真是可笑!”便同唐敖起身,和吴氏兄弟道别。

27 吴氏兄弟道:“蒙两位大驾光临,不意国王有事找我们兄弟,未能留话,甚为抱歉。待我们见过国王,再到船上拜见。”唐、多两人离了吴府,见有人在扫道迎宾,知道两兄弟所说是真。

根据表3的水析结果和小型试验结果,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采用Φ150 mm、Φ100 mm旋流器对进入流程的矿泥进行了三次脱泥,下面为脱泥前后给矿、溢流和沉砂水析分析结果,如下表4:

28 归途上,多九公对唐敖道:“我见吴氏兄弟举止高雅,原以为他们是隐士,没想到却是当朝宰相。他们说话谦恭有礼,讲的事理又是明理透彻,真不愧为君子国大臣!”

29 回到船上,林之洋已先回来。他对他们说,这里的商贩很多,货物也很充盈,价格低廉,几乎没什么生意可做,还是早早开船离开此地。

30 正在这时,吴氏兄弟派家人送来名帖,带上许多点心、果品,并赏给水手们十担倭瓜、十担燕窝。唐敖和多九公写了回单,把礼收了。

31 家人刚走,吴之和又赶来送行。他对唐敖、多九公道:“我弟弟现仍在家中奉候国王,不能前来送行。小弟把刚才两位来府之事禀明国王,国王听说两位大贤到此,特命我来为你们送行。”唐、多两人向他再三致谢。

32 吴之和走后,水手们把倭瓜、燕窝都抬到后舱。夜晚,煮了一锅倭瓜燕窝汤。大家吃了,说燕窝就像粉条,并不好吃,剩下许多,那倭瓜却都吃了。

33 林之洋听见,暗暗欢喜,便托多九公按粉条价格给几贯钱,向水手们把燕窝买了,收在舱里,说道:“怪不得连日喜鹊朝我喳喳叫,原来有这样好的财运!”

34 正在开船,忽听有人喊叫救命。唐敖出舱看,见近旁有条渔船,船上站着个美丽少女,浑身水湿,身披一件皮衣,内穿一件银红小袄,胸前斜插一口宝剑,被人捆绑在船桅上。

35 唐敖问船上渔翁夫妇发生了什么事,为何把那少女绑在船上。渔翁道:“小的是青丘国人,来此打鱼。不想投网数日,未网着大鱼,今日下网,网得这女子,我想带回去多卖几贯钱。”

36 唐敖跳到渔船上,问少女道:“你是谁?为何落在海中?是失足下海还是有意轻生,快把实情讲来,我好救你。”少女听了,满眼垂泪,说了经过。

37 少女名叫廉锦枫,家住君子国水仙村,现年十四岁。父亲廉礼,曾是国中上大夫。三年前,邻邦有外敌入侵,国王命他带兵驰救,他误入重地,折损人马,以致发配远地,死在异乡。

38 锦枫家有母亲,病后虚弱,什么都不能吃,只能吃些海参养身。本地无海参买,她便勤练泳技,下海捞参,不想今日误入网罗,被渔夫打捞上来。

39 唐敖听了,和渔翁商量道:“你把这小姐放了,我给你十贯酒资。”渔翁连连摇头,说:“今幸有此财运,我后半世就指望她度日,岂是十贯钱能买的?客人少管闲事。”

40 林之洋也过来劝说:“鱼落网里,是你的;而她是人,不是鱼!你要不放,我就跟着你,看你能把她怎的!”渔翁听此一说,撒泼起来:“好!你们这伙强盗,敢来白天行劫,我和你拼了!”

41 唐敖连忙劝住,对渔翁道:“你要多少钱,才肯放这小姐?”渔翁道:“多也不要,须得一百两银子。”唐敖回舱取来一百两银子,付给渔翁,渔翁方才解去草绳,把少女放开。

42 廉锦枫同着唐敖、林之洋回到大船,除去皮衣皮裤,向唐敖拜谢,又问了他们名姓。那渔船随即驶离。

43 唐敖问明水仙村离此不远,要送她回家。锦枫道:“小女刚才海中捞的海参,都被渔翁拿去,我想再下海捞它几条,回家侍奉母亲,不知恩人可肯稍等片刻?”

44 唐敖应允。廉锦枫便穿好皮衣皮裤,将身一纵,跳入海中。

45 少女下海片刻,不见上来。林之洋道:“妹夫不该放她下海。她小小年纪,跳入海中,不是淹死,便被鱼吞,枉送了性命。”多九公道:“看她装束,像是熟识水性,况又带着剑,即使遇到大鱼,也不碍事。”

46 等了多时,还不见少女踪影。林之洋急了,忙叫水手下海找寻。水手下海后,不多时回报道:“那女子和一个大蚌相斗,已除了大蚌,一会儿就上来。”

47 说话间,廉锦枫已蹿上船来,她脱去皮衣皮裤,手捧一颗明珠,向唐敖下拜道:“小女为感恩人搭救,无以为报,刚才在海中取参,见到一只大蚌,便把它杀了,取出这颗大珠,献给恩人。”

48 唐敖见珠圆润光亮,世上罕见,叫锦枫把它献给国王。锦枫道:“国王曾颁谕旨,臣民如将珠玉进献,不但将宝物烧毁,还要问罪,还是恩人收了,小女心里方安。”

49 唐敖见她心地至诚,便把珍珠收下,而后命水手扬帆,朝水仙村进发。一会儿船到水仙村,锦枫取了参袋、皮衣下船,唐敖、林之洋、多九公随她同行。

50 锦枫回到家中,把遭遇的事告诉母亲良氏。夫人出来,拜谢唐敖救女之恩。两人谈起家世,方知廉家先祖也住在岭南,南北朝时因战乱逃到此地,说起来与唐敖还有点远亲关系。

51 良氏夫人随即叫儿子廉亮过来与唐敖相见。唐敖见他们家境艰难,从怀中取出两封银子,交他们贴补家用。

52 临别时,良氏夫人又托付唐敖,说自己已病入膏肓,难久人世,想把儿女终身大事托付于他,唐敖也答应了。三人辞别回船。唐敖想到锦枫的孝心,便有将她聘为儿媳之意。

猜你喜欢

卖货老兄渔翁
走出广播节目直接“卖货”的误区
绿叶和红叶
绿叶和红叶
直播卖货还能火多久?
渔翁
销售要突破“卖货”思维
神秘的“渔翁”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liver Twist
旅途探险记之“渔翁”
渔翁收藏: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