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银杏小学老师们漫话楹联写作
2015-11-14山西张延华
□山西 张延华
山西省永济县银杏小学是中国楹联学会命名的“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十年来,他们把楹联知识化为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师生们在全国各种楹联报刊上发表了许多联作,受到了各级领导与广大联友的好评。最近,李更新校长和我谈起还有部分老师对楹联写作怀有畏难情绪,认为自己文化程度低,不敢写、不会写楹联。要我给老师们搞一次“写什么、怎样写”的讲座。我欣然领命,立即着手,根据他们学校师生的联作实际,准备了下面深入浅出的讲座。
一、写什么?
撑天拄地两行字;
纳古涵今一副联。
楹联可写的内容非常广泛,什么都可以写。我们初学者不妨从身边写起,从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写起。
1、从校园写起
书山圆梦;
学海扬帆。
(四1杨鑫瑞,辅导老师杨彩凤)
书山、学海都是大家挂在嘴边的词语,圆梦、扬帆大家也非常熟悉。可杨鑫瑞同学在杨彩凤老师指导下把这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就撞击出了文学艺术的火花,简洁而生动地表达了少年学子的雄心壮志。
满园绿树,年年吐秀;
一束鲜花,处处含香。
(语文老师许洁)
阵阵春风,催开花朵;
丝丝细雨,滋润心灵。
(语文老师李洁)
二位老师都运用了比喻的写法,把校园中学生们在老师的熏陶感染、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的情景表达得形象感人。
2、从观景写起
并肩观景;
携手踏春。
(五3相宇芮,辅导老师刘丽丽)
春风缕缕迷花眼;
细雨丝丝醉草心。
(五3杨恩宇,辅导老师刘丽丽)
游山玩水,一路风情一路画;
观景赏花,几多感想几多诗。
(语文教师刘丽丽)
这三副观景联写得具体生动,把读者也带入了春天的美景之中,不仅迷了眼,醉了心,也触发了写诗吟联的激情。
谁携杨柳纤姿舞;
我伴燕莺婉转歌。
(六3吕静文,辅导老师杨彩凤)
莺歌燕舞、杨柳婆娑,这是诗联家常歌颂的美好题材,可吕静文同学一用“谁携”、“我伴”,就把眼前景色提高到物我化一的神奇境界,令人感佩不已。
叶茂枝繁千树绿;
蕊红蕾密百花妍。
(语文教师范庆庆)
范庆庆老师的联作恐怕不仅仅是对绿树红花的赞美,也许还是一种比喻象征的表达。
3、从抒情写起
立足校园,双手耕耘荣教圃;
倾情社会,一心播种拓春光。
(语文教师杨彩凤)
立足校园抒壮志;
放飞理想写华章。
(六2魏璐茜,辅导老师张春红)
杨彩凤老师和魏璐茜同学分别站在师生不同的角度抒发自己的满腔激情,同样都是“立足校园”,却分别表达了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学子的雄心壮志。
挥毫谱写青春曲;
展卷欣描幸福图。
(数学教师张雪玲)
张雪玲老师“挥毫”“展卷”大气十足,“谱写”“欣描”抒发了对青春的挚爱与幸福的向往之情。
诗涌心头因景美;
联成笔底为情深。
(语文教师苗琳静)
触景而生情,情深而喷发诗联,苗琳静老师写出了好诗好联形成的因果关系。“涌、成”两个动词用得也增色不少。
4、从歌颂时代写起
改革贫变富;
劳动梦成真。
(四3油佳瑶,辅导老师杨彩凤)
油佳瑶同学的五字联写得言简意赅,道出了“贫变富”、“梦成真”与“改革”、“劳动”的因果关系。
民强国富创奇迹;
气正风清奔小康。
(语文教师樊晓华)
风清日朗雾霾散;
燕舞莺歌元旦来。
(六1相海瀛,辅导老师杨彩凤)
樊晓华、杨彩凤两位老师写的都是元旦春节的对联,写出了时代的气息,写出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心声。
5、从中国梦写起
梦想扬帆起;
童心插翅飞。
(语文教师刘丽丽)
刘丽丽老师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憧憬孩子们怀着梦想扬帆插翅的情境,而自己也要随之而一起扬帆插翅翱翔了!
温馨甜美中国梦;
灿烂辉煌大地春。
(语文教师荣晓霞)
荣晓霞老师的上联把中国梦写得无限温馨甜美,下联把大地春写得无比灿烂辉煌,给人以无尽遐思。
6、从春联写起
银蛇筑梦;
骏马扬歌。
(语文教师李洁)
春风传喜到;
骏马踏歌来。
(幼儿教师张丽)
银蛇辞岁腾云去;
骏马迎新送暖来。
(语文教师刘丽丽)
小龙辞岁传捷报;
骏马迎春奏凯歌。
(数学教师张雪玲)
这四位老师所写都是马年到来时的春联,既写出了蛇年的丰硕成果,又表达了对马年的憧憬希望,烘托出欢乐吉祥的气氛。
7、从学习写起
诗吟百遍才知味;
联对千回不感生。
(六2吕梓旖,辅导老师刘丽丽)
吕梓旖同学以自己的切身感受,总结了学习诗联的途径——多读多对,这个“百遍才知味”、“千回不感生”写得形象而又真切。
肩负嘱托飞梦想;
诵读经典冶情操。
(语文教师孟艳)
“肩负”初看起来像是肩膀担负,与诵读并列动词相对不合适,但肩本身有二义,一是肩膀,二是担负,所以肩负还是担负的意思,和诵读相对就没有什么不妥了。嘱托是动词性的,经典是名词性的,这种对法叫互成对或单字自对。看来,孟艳老师学得深入用得灵活。
经典惹人醉;
童歌伴梦飞。
(语文教师黄雅丽
黄雅丽老师把童歌与经典相对,别有一番风味。一边是陶醉在经典书籍中,一边是在童歌伴奏下入梦,作为老师,是多么幸福啊!当然,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既然上面说经典是并列名词,这里与偏正名词“童心”相对,是否有些不妥我们是否可以把“经典”理解为重要的书籍,大概算一种宽对吧!
8、从课文写起
四季风光美;
千山气象新。
(《银杏飘香》一年级一课一联
秋果枝头艳;
冬梅雪里红。
(《银杏飘香》二年级一课一联
做人别马虎;
办事靠诚实。
(《银杏飘香》三年级一课一联
钱塘潮水;
天下奇观。
(《银杏飘香》四年级一课一联
若能勤探索;
方有大发明。
(《银杏飘香》五年级一课一联
慈母牵心里;
祖国入梦中。
(《银杏飘香》六年级一课一联
这六副联都是银杏小学领导、老师根据小学语文课本自己编写的一课一联,既符合每篇课文的具体内容,又切合学生的年龄认知实际,真正是把楹联融化在语文教材中。这才是既实用又可行、值得推而广之的最好的楹联教材!
二、怎样写?
1、从短联写起
初学对联,最好不妨从短联写起。先写三字联,再写四字联,然后一字字陆续加多,直至七字联。
三字联:
春华季;
年少时。
四字联:
书山探宝;
学海扬帆。
(《从小学楹联》)
五字联:
四季春光美;
千山气象新。
(《银杏飘香》一年级一课一联)
六字联:
描绘千秋伟业;
腾飞万里鹏程。
(《从小学楹联》)
七字联: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从小学楹联》)
一般来说,只要把从三字联到七字联掌握了,谙熟了,其他任意多字的对联都可以用短联组合起来。如:
八字联:
嫦娥奔月,回眸蛇岁;
玉兔飞天,展望马年。
(六2宁新纪,辅导老师刘丽丽)
九字联:
放牛娃抗日,惊天动地;
王二小爱国,忘死舍生。
(《银杏飘香》一年级一课一联)
十字联:
千秋事业,原在克勤克俭;
万代根基,还须积德积功。
(《从小学楹联》)
十一字联: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从小学楹联》)
2、展开联想的翅膀自由飞翔
十年前,我曾在《中国楹联报》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对联就是对仗加联想——对联艺术创作中的思维规律初探》。文中强调:对联创作中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联想。离开了联想就无所谓对偶对仗,也就无所谓对联艺术了。而加上了丰富的联想,对联创作就会插上自由翱翔的金翅膀。那么,对联创作中,联想又是如何产生,如何展开的呢?我们不妨借助老师和同学们的对联作品加以剖析。
A、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即由某事物或某概念的触发,引起对空间时间相接近或相联系的其他事物及概念的联想,也叫联想的接近律。
银蛇喜送峥嵘岁;
骏马欣迎锦绣春。
(六3赵凝馨,辅导老师胡华青)
赵凝馨同学的春联由“银蛇”联想到“骏马”,由“喜送”联想到“欣迎”,由“峥嵘岁”,联想到“锦绣春”。一副喜庆马年的春联便自然而然诞生了。
B、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即取某事物某方面的属性,引起其他方面有相似属性事物的联想,也叫联想的相似律。
柳摇残雪银蛇舞;
莺笑翠枝骏马腾。
(四2梁丙超,辅导老师张春红)
梁丙超同学的春联,由“柳摇残雪”联想到“莺笑翠枝”,由“银蛇舞”联想到“骏马腾”,这些都是相似的事物形态,所以很容易引发联想。
C、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即由某事物的某种特点属性,联想到与之相反相对的某事物的特点属性的联想,也叫联想的对比律或相反律。
无意菜花金灿灿;
有情溪水碧潺潺。
(六3刘心烨,辅导老师杨彩凤)
刘心烨同学的清明联是用自己的心灵感应写的。在她的眼里,金灿灿的菜花是自然的无意的,而潺潺的碧水却似乎是通人性的有情的,以此衬托清明祭奠先烈的感慨心情。
D、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即由因推果或以果溯因的联想,也叫联想的因果律。
今朝华夏宏图绘;
明日炎黄壮志酬。
(六1任飞菲,辅导老师杨彩凤)
任飞菲同学由今朝的宏图绘就,联想到未来的壮志得酬,这里正是一种因果关系。
E、情景联想
触景生情或以情设景的联想,也叫联想的情景律。
鲜花白酒祭先辈;
翠柏苍松映孝心。
(五4孙亚茹,辅导老师张春红)
孙亚茹同学由清明时节的“鲜花白酒”、“翠柏苍松”,联想到祭奠先辈辉映孝心,正是一种触景生情。
F、事理联想
即由某事物生发感想引出议论的联想,也叫联想的事理律。
曹冲称大象;
智慧启新思。
(《银杏飘香》一年级一课一联)
本联由曹冲称大象,生发出智慧启新思的议论,自然而贴切。
G、想象联想
想象本来是与联想并列的一种思维,是在原有感性形象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此处姑且把想象当作一种特殊的联想。
美丽家乡千幅画;
繁荣祖国万重霞。
(《银杏飘香》一年级一课一联)
本联把美丽家乡从不同角度想象,就会构成一千幅画,把繁荣祖国想象成万重霞,真是恢宏壮丽而令人憧憬。
3、遵循《联律通则》字斟句酌
在同一篇文章中,我又作了一个比喻:
风筝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全凭牢牢掌握在人手中的结实的线绳维系;一旦线断绳脱,风筝要么会飘得无影无踪,要么会一头栽倒地下。自由联想就像风筝,而联律正是维系风筝的线绳。只有用谙熟的联律驾驭联想,才会创作出符合联律要求的好对联。所以,我们在充分发挥联想之后,还必须小心谨慎地用《联律通则》的词语对偶与声调和谐的对仗要求来检查,来修改。
A、调词性
笨鸟勤飞,风雨之中能展翅;
愚人立志,艰辛尽处自朝阳。
本联不妥之处比较多:“之”是文言虚词,“尽”是动词,相对不妥;“勤”是形容词,“立”是动词;“飞”是动词,“志”是名词,状动对动宾同样不妥。不如这样改一下:
笨鸟勤飞,风雨之中能展翅;
愚人苦练,艰辛之后有成功。
B、调结构
助人为乐爱心美;
众手相帮朋友亲。
“助人”是动宾关系,“众手”是偏正关系;“爱心”是偏正关系,“朋友”是并列关系均不妥。不如改为:
助人为乐爱心美;
携手相帮众友亲。
C、调不规则重字
朋友常邀增友谊;
书籍多览长新知。
“友”字为不规则重字。不
如改成:
朋友常邀增厚谊;
书籍多览长新知。
D、调平仄
北京美丽;
升旗壮观。
“京”、“旗”均为平声,且动宾对名词,显然不妥。不如改成:
北京美丽;
广场壮观。
事须反复做;
功到自然成。
“反复做”属“尽量避免的“三仄尾”,不如改成:
事经辛苦做;
功到自然成。
两肩担重任;
一世铭恩情。
“铭恩情”属“忌”用的“三平尾”,不如改成:
两肩担重任;
一世感深恩。
当然,遵循《联律通则》需要字斟句酌的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先讲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