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袁集歼灭战
2015-11-14康登勤口述整理
● 康登勤 口述 康 鹏 整理
1945年5月24日,在我的家乡山东省金乡县化雨镇袁集村发生了一次激烈战斗,在当地影响很大,当地不少文史资料包括中学教材等也都提到过这次战斗。据《济宁市志(1840—1990)》记载:“1945年5月19日,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部队解放东平。是日,以一部兵力分两个支队转向金济公路,攻克喻屯据点,歼伪济宁自卫团副团长以下500人,唐口、刘庙两据点伪军退走。24日,在袁集歼日军中队长以下25人。”而《金乡县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3月第1版) 则是这样记载的:“1945年5月,湖西军分区参谋长李铮奉命带领警卫连在袁集东柏树林中埋伏,截击日伪军给养队。日军龟缩到袁集东头一家楼上,警卫连纵火烧死日军小队长石原等30余人。”
这次战斗,就发生在我的老家;资料记载的楼房,就在我的一位本家大爷的家里;战斗结束后,我的本家叔叔、大爷等人赶着牛车,把日军尸体送到驻扎在金乡县城的日军宪兵队;乡亲们和家人也曾多次向我讲过这次战斗的经过;参加过战斗的八路军游击队机枪手李守田也曾专门向我详细介绍过这次战斗经过。现在,我把我所了解到的有关这次战斗的情况回忆如下——
袁集村,得名于它是当地比较大的一个集市,抗日战争时期,从济宁经过金乡、鱼台县城通往徐州的公路,就从我们村里经过。由于地处交通要道,日军在村的南面建有炮楼,四面有挖的壕沟环绕,驻有日军。当时经常有部队从村里的公路上经过,既有日本鬼子的部队,也有八路军游击队和国民党军队,一旦过路的八路军游击队或国民党军队被炮楼里的日军发现,双方就会开仗。每到这时,村民们都只能躲出去逃难,等打完仗后再回来。为了躲避兵灾,村民们在村南村北各安排几个人站岗,不分昼夜地派人轮流站岗值班,一发现有部队经过,就赶快给村民们送信,让村民们赶快逃出村去躲避。
我的本家大爷爷康九宫是晚清秀才,在私塾里当教书先生,他的儿子康于匡在村里公路边开了家旅店,家里的生活还算富足。康于匡在村里盖了一座两层小楼,上下层各一间,楼板铺的是木板。为了节省建筑材料,楼的下面和上面用砖砌成,中间部分则是土坯,当时当地农村里很多小楼都是这种建筑格式,大家形象地称这种楼叫“腰里穷”,我们都叫它为“土楼”,村里这样的土楼还有几座。这座土楼面积本来就不大,当时里面没有住人,主要用来堆放杂物。山东省济宁市初级中学乡土历史教科书(试用) 《济宁历史》 (济宁市教学研究室编、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中对袁集战斗有这样的描写:“1945年5月24日,我部队在袁集与鱼台出动的日伪军400余人遭遇,我军迅速向敌进攻,日伪军慌忙逃窜,残余20多名日军占据村庄一小楼上顽抗,我军利用火攻,将楼焚毁,全歼日军。”这里提到的小楼,就是我大爷康于匡家的这座土楼。
村里的老人们以后多次向我提起,战斗发生的时间是在早晨5点钟左右。我的大娘、康于匡的妻子当天要去李阁赶集卖布,便早早出了门,把家里的院门虚掩上。过了不长时间,就听到从附近的李堂村方向传来“砰砰”的枪声,枪声越来越响越来越近了,没起床的村民也都急忙起床躲了出去,只有很少的几个没有躲出去的村民,看到了战斗发生的部分过程。关于这次战斗的整个过程,还是曾在八路军游击队里担任机枪手的李守田在几十年后告诉我的。
李守田解放后曾担任金乡县粮食局副局长,在袁集战斗时,他是八路军游击队的机枪手,也是一名神枪手。李守田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喝酒,由于大家都知道他在游击队里是出了名的神枪手,便经常有人喝酒后故意用话激他:“都说你是神枪手,到底是真是假我们也没见过,你的枪法到底怎么样,也表演一下让我们看看!”李守田大多会借着酒兴说:“要说我这枪法还真不是吹的,现在就让你们见识见识。”那时,很多单位包括粮食局里都有步枪,李守田就让人取过步枪来,瞄准树上或电线上落着的麻雀,问对方“要活的还是死的”。如果对方说“要死的”,随着枪声响过,树上或电线上的麻雀应声掉下来,子弹正打在麻雀的要害部位;如果对方说“要活的”,枪声响过麻雀也应声“扑簌簌”掉下来,却还活着,子弹一般打在麻雀腿上。
李守田比我大10岁左右,他和我的表哥曹先林(解放前是中共地下党员,以开照相馆为掩护在金乡县城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是好朋友,这样,我也就和李守田熟识了。一次,我和李守田等几个人在一起喝酒,酒后李守田向我们表演了他打麻雀的这手绝活,他的枪法是百发百中,让我们都佩服不已。
在一次闲聊中,李守田向我详细介绍了袁集战斗的经过:当天凌晨,李守田所在的游击队在鱼台县城(今鱼台县鱼城镇)附近的公路上执行任务时,突然遇到一队日本兵,双方于是就交火打了起来。当时游击队有好几十人,还携带有机枪等武器,而日本兵也有几十人,但游击队无论人数上还是武器装备上都占有优势。日本兵见势不妙,就顺着公路边打边撤,游击队在后面追,就这样沿着公路一直追到几公里外的袁集村,有多名日本兵在路上被打死,到了袁集村时,日本兵只剩下20多个了。
双方在村里又打了一阵,日本兵被游击队包围了,就跑到了康于匡家的土楼上。游击队员喊话要日本兵缴枪投降,可他们不但不投降,反而从楼上往下开枪。由于日本兵的火力很猛,游击队员没法攻进去,就想出了个火攻的办法。大家找来几床厚棉被,在水里浸湿透,然后把这几床被子摞在一起,一名游击队员顶着这床被子靠近土楼,其他的人开枪掩护。由于被子浸透了水,鬼子的子弹打在了被子上,却没法打透被子,这名游击队员很快就到了土楼下,随后找来一些秫秸等柴火,堆在土楼下点起了火。
这一招果然奏效,火越烧越大,很快,楼上日本兵的枪声就稀疏了下来,日本兵被烧得发出一声声惨叫,有几名被烧得受不了了,就从土楼上往下跳,跳下来后受伤后爬不起来,随后被游击队员们打死。被烧死的和被打死的日本兵有20多个。游击队员们消灭了土楼里的全部日本兵后,担心后面会有日本兵的大队人马来增援,随后就撤离了。
以上是李守田向我介绍的战斗经过。我曾多次听家里的长辈们介绍过游击队撤走之后的事。战斗结束后,躲出去的乡亲们陆续回到村里,见土楼被烧得还冒着黑烟,土楼下有很多具被烧得黑糊糊的尸体。我的另一位本家大爷康于用家的一座两层土楼也被烧了,好在被烧得不算太严重。原来,当时日本兵也跑进了康于用家,躲到了土楼上,游击队员追来后在楼下点火准备烧土楼时,才发现日本兵都从土楼里跑出去了,土楼上并没有日本兵,这才没有继续点火焚烧。
当时,每次战斗过后,附近村庄的农民都要把日本兵的尸体运到县城里交给日军,否则日军就会对附近村庄的村民们进行报复。为了防止报复,乡亲们决定派人把这些日本兵尸体送到县城里去。乡亲们把收集到的20多具尸体堆到了两辆牛拉的大轱辘车上,我的两位本家大爷康于匡、康于用和我四叔康于健等人赶着牛车,走了几十里路到了金乡县县城,找到了日军宪兵队。我四叔康于健日后曾告诉我说,他当时大约二十三四岁,把日本兵的尸体送到日军宪兵队后,日军宪兵队队长这时可能也知道了游击队和日军发生激战的事,他向我四叔等人问了有关情况,又清点了一下日军尸体,说我四叔能送回阵亡士兵尸体是“良民”,就让我四叔他们回来了。乡亲们看到四叔等人平安归来,这才松了一口气。
不久前,我和已经80多岁的本家姐姐、康于匡的女儿康秀英谈起了在她家土楼游击队烧死鬼子的事。康秀英告诉我,她记得很清楚,当战斗结束时,全家人回到家时,一眼看到的就是土楼已被烧成了废墟,院子里和土楼里到处是日本兵的尸体,地上鲜血淋漓,日本鬼子一个个被烧得黑乎乎的面目全非,家被毁得不成样子,全家人既害怕又感到窝心,再想想这些日本兵虽然来到中国作恶,但也都是有爹有娘的孩子,也不由得替他们感到可怜。有这么多人死在了家里,这在当时的农村是很忌讳的,全家人也都不敢在家里住了,更没有心情翻盖房子,就搬到了康于用家里的闲置房屋里暂住。那座被烧成废墟的土楼就一直在那里,过了很多年后才被拆除。由于受到了惊吓,再加上感到很窝囊,康秀英的爷爷和父母都得了病,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先后去世了。“一年里发了3次丧”,这件事给康秀英留下了惨痛的回忆。
现在看到文史资料中对袁集战斗的几种不同的记载,不但各有出入,和我从乡亲们、家里老人们、亲历者李守田口里听到的一些细节也有些出入,是不是有的记载有误,还真说不清楚。但八路军游击队在袁集战斗中,烧死打死了二三十名日军,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