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落梅如雪
2015-11-14文_杨荻
文 _ 杨 荻
何处落梅如雪
文 _ 杨 荻
有一首词意境很雅,春日里也能读出冬意,令人不自觉地想起一位汉代美人。这位美人怀抱琵琶,身穿白色长裘,头戴猩红色风帽,伫立在雪地中遥望汉宫,雪花簌簌飘落,天地间盛开了万朵梅花。美人芳名王昭君,她出塞时戴的那顶招牌式的风帽,后来被称作“昭君套”。词为南唐后主李煜的《清平乐·别来春半》: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我有时候很奇怪,这个时候一般是在隆冬或早春,恰好有兴致去寻一场关于梅的花事—为什么北方梅不比江南梅呢?作为一个北方人,且是名字中含有“梅”字的北方女子,很是希望本地能有一场关于梅花的盛事,或在湖边,或在山前,或在某个寺院的墙角。梅花当开在北方,因为北方产雪,产雪却梅不盛,枉自辜负了每季的寒冬。
梅花还是书里开得好。《红楼梦》中薛宝琴初来贾府,正赶上冬日里下了一场大雪,众人在芦雪庵联诗,后来又咏“红梅花”。红梅花当然有,在粉妆银砌的雪地上,宝琴穿着红衣在山坡上等宝玉,身后站了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被众人喻为《双艳图》。
既然《红楼梦》里有这样冷艳明媚的描写,纵使大观园的女儿们都已风流云散,那么现实中的梅林在哪里呢?并未听说京城有著名的梅园。这梅花全不似红叶那般热烈,秋意微露就惹得山脚下车水马龙,秋来红叶动京城啊!
江南的梅却很有归宿感。明人姚希孟曾在《梅花杂咏》序中写道:“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吴中。”比如苏州邓尉山的香雪海,就是著名的赏梅之地,每至冬日,绵延三十余里,一眼望去,荡漾如海,若雪满地。心中很不服,这梅花,难道不应该是北方开得最盛吗?盛开若雪,不如雪中盛开。却又很喜欢“香雪海”这三个字,想象着香雪海的梅花盛开,红梅、白梅,暗香袭人,花开如海,一片人间胜景。
有些词汇,有些地方,想想也很美。芦雪庵、香雪海,都是赏梅佳处,都有雪映梅香。冬梅没有,春梅也好啊。南唐后主描写得多好:与你分别后又过了半春,台阶下飘落了层层梅花,白可欺雪,只因思君。独立梅树下满怀心事,倒觉得落在身上的花瓣有些烦乱,用手拂去落花,不一会儿又落了满身,好似绵绵不绝的心事。
每年春天,我都会四处寻花,有时独自,有时与人结伴,但从未见过梅花。也许有梅花,只是不认得。相见不相识,相识不相知,等于陌生。我经常有这样的想象:一个女子,独自伫立于梅树下,盈盈于天地之间,脉脉于星月雪原,任心事游荡。一阵风吹过,梅花洒落衣衫,坠入雪地,那就任它落吧。
虽然没见到梅树,替代品还是有的,那是西府海棠。有一年春天,我和朋友散步,赫然看到一树西府海棠,拦住了我们的去路。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它的名字,只是单纯地被花迷住,灿烂的花朵压低了花枝,粉白的花瓣芬芳欲滴。我们牵手仰望高大的花树,正是5月,一阵春风吹过,落花纷纷,簌簌地落在我们的身上。一下子,我们惊呆了。
那时我们还很年轻,被春海棠截断去路的画面,犹如一场绝美的邂逅,至今不敢遗忘。画面不敢遗忘,是由于不敢遗忘佳人,原来两个女子立于落花之下,也是这样的妥帖。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那么,何必去拂。难得有这样的时候,落花满身,还是一动都不要动才好,动了就乱了。南唐后主李煜的心事,不动也乱。
公元971年,南唐后主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供,被扣留在汴京。据说李煜非常想念弟弟,常常痛哭。《清平乐·别来春半》这首词有可能是李从善入宋的第二年春天,李煜为他而作,因此,这首词又称《忆别》。
忆别。我们在这人世,所遇的人其实不多,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在路上,即使在路上,也不过是围着一个小圈子转。因为懂得,所以珍惜。李煜忆从善如此,我惜朋友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