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人一心成大功——写在《杜甫研究学刊》创刊三十五周年之际

2015-11-14张家壮

杜甫研究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刊老一辈杜诗

张家壮

作者:张家壮,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350007。

1981 年1 月《草堂》杂志创刊,1988 年刊名改为《杜甫研究学刊》 (此下简称“学刊”),且由原来的双季刊变为季刊——算而今,学刊已有三十五年矣。三十五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当然诚不过一瞬,但对一本刊物尤其是一本专刊而言,由拓荒而风生水起而波澜老成,此间的历历往往,却足以让每一位寝食以之的学刊中人“感慨系之矣”!

我非学刊中人,由于自己的隘陋,知道学刊已是迟迟晚矣的事。十多年前,借着作论文的机缘,我集中精力按着顺序翻读了自创始以来的每一本学刊,像是置身在高天崇阿之间,真有“维云茫茫”之感,那里头大家名手之多、思想内容之丰富与学术视野之多维,让我倍受震动。因了其中的文章,我得以叩访许多老一辈学者的学术之魂。在流观泛览几成我这代读书人流行病的时候,成善楷先生的《读〈北征〉札记》《杜甫两川诗笺记》、程千帆先生的《〈杜诗镜铨〉批钞》、刘开扬先生的《杜文窥管续篇》,等等诸大篇什,其由沉潜而来的极深研几、广阔精微,是那样深深地感染着我,我由此领受到了与杜诗一样“浑涵汪茫”的读杜体验,还有隐蔽于其中的“学者情怀”。正赖有像如上诸位以及缪钺、傅庚生、屈守元、王仲镛等学界宿将预于其中,使得学刊在其创办之伊始,便已然巍乎高哉!当然,学刊所以引人入胜,还在于前前后后组织了一批批新时期以来活跃于学界的中坚学者,他们身上,有老一辈学者的流风馀韵,又能与古为新,吸纳新时期学术思想中的有益因素,融会新时期学人的悟性与体验,探讨问题的方式与趣味,都别开了许多生面,成为杜学领域新的高标——无庸置疑,学刊提供了其时,当然也是迄今人们读取杜甫及其一部诗史最多维丰富的视域,扮演着杜诗学界引领风向的角色。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读杜与研杜,追随老师杖履的同时,有许多正是经了学刊的导引与扶植而慢慢走近或走进了杜诗学界——至少就我个人言,这么说绝不为过:我的关于明末清初杜诗学的几篇小文,多蒙了学刊的不弃才得以面世。从学刊编辑就稿子格式、校对等事宜传来的简短邮件中,我总能感受到其中的友善与热情。学刊的开放,尤其是对并无资历者的接纳与汲引,其间所映现的,不正是学刊有如杜诗般海涵地负的广阔胸襟吗?我因而对学刊同时也有了老杜之于韦左丞丈一般的感怀:甚知其真而甚愧其厚也!

“杜诗含变态,一读一回新”,这是冯至先生在学刊(《草堂》)创刊号上言说的读杜体验。确实,正是杜诗的“一读一回新”,使学刊历三十五年而不止的吧!也正是“一读一回新”的召唤,如今学刊正改版增容迈向她新的征程,此计长往,一切又才刚刚开始呢!

猜你喜欢

学刊老一辈杜诗
结伴学刊共成长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不惑”之年的回望与思考——纪念《红楼梦学刊》创刊四十周年
欢迎订阅《红楼梦学刊》
杜诗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创获
——评王新芳、孙微《杜诗文献学史研究》
少年坐在舞台中央 ,看着“老一辈”抱怨时代?
宋代杜诗旧注整理与研究
——以宋代蜀人三家杜诗注辑录为例
贫困无田杜太守
向党旗宣誓
魏文斌:年轻的“老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