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诗百年论坛
——走进娄底”暨“娄底诗歌创作研讨会”成功举行

2015-11-14白小云

扬子江诗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现代派娄底新诗
“中国新诗百年论坛

——走进娄底”暨“娄底诗歌创作研讨会”成功举行

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委、《扬子江》诗刊社、娄底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娄底市作家协会承办的“中国新诗百年论坛——走进娄底”暨“娄底诗歌创作研讨会”在娄底举行。江苏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评论家汪政,娄底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伍美华,娄底市人大副主任刘宏业,著名评论家罗振亚、燎原、蒋登科、晓华、卢桢,著名诗人李少君、马新朝、大解、胡弦、默白,娄底诗人安敏、龙红年、廖志理、海叶、吕金辉、袁杰伟、白红雪、梦天岚、剑峰、刺客、李群芳、袁艳云、袁送荣、歪竹、龚志华、青柳含烟等,《文艺报》评论部主任刘頲、《文学报》记者张滢莹等共约四十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汪政做“中国新诗百年论坛——走进娄底”主题讲话,他说中国新文化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有百年情结的我们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选择新诗这个话题,是因为新诗是文学艺术的皇冠,具有积极的革命性,探讨新诗也是探讨中国百年现代化的进程,它所引发的绝对不仅仅是诗歌问题,而是超越诗歌,涉及到民族国家的建革问题、新文化问题、汉语白话的问题、其他文学文体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都与新诗有着割不断的联系,探讨这些问题也不能局限于新诗。《扬子江》诗刊这次把“中国新诗百年论坛”活动放在有深厚历史文化渊源的娄底,意在让活动走出江苏、走向全国、走向新诗在中国发生许多故事的地方,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广开眼界,把新诗问题放在更广阔的空间上,来积聚更多的诗歌评论力量,把问题谈深谈透,谈出新意、广度。

娄底市人大副主任刘宏业致欢迎辞,他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娄底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娄底历史上著名的仁人志士、文学大家,及娄底近年来着力打造文化品牌的举措。他希望这次诗歌活动能带动娄底诗歌的进一步发展,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评论家罗振亚是本期课题研讨组牵头人,主持研讨会。本期研讨课题是“中国新诗与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关系”,课题组成员李少君、燎原、蒋登科、马新朝、大解、默白、晓华、卢桢围绕“中国新诗人注意运用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形式材料铸造自己的诗魂,这种文化现象发生的原因何在?或者说新诗人与西方诗学遇合的契机何在?同一西方诗学流脉对不同时代中国诗人的影响存在着哪些差异?”“中国新诗从西方现代派诗歌那里借鉴的技巧形式,引发了自身哪些艺术新变?在哪些方面打开了文学的可能性向度?”“新诗人面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异质文化系统时,做出了哪些明显的扬弃,有何‘增殖’和‘变异’?”“在接受西方现代派诗学的过程中,新诗人是如何处理新诗与古典诗歌的关系的?”“在交流和开放的20世纪,新诗人在处理和异域艺术营养的关系过程中,留下了哪些经验和教训?进入21世纪后,诗人在这个问题上又当何为?”等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研讨,诗人与诗评家进行创作与理论两个方面的问答启发式现场探讨,气氛活跃,不断引发论辩探究的高潮。

“娄底诗歌创作研讨会”同时举行,与会的全国著名诗人、诗评家对娄底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的诗歌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现场点评。娄底诗群年龄层次从“50后”到“90后”,是一个老中青结合、具有创作热情、实力的和谐发展的诗歌群体。安敏的诗歌悲悯、激愤,有强烈的时代担当意识;龙红年的诗歌从日常生活入手,从通俗事象中发掘诗意;梦天岚的诗歌率真惟美;白红雪的诗歌具有绵密细腻的特质;诗坛新秀李群芳的诗歌有较强烈的现代意识……同时诗人、评论家们也对娄底诗群整体的不足进行了直言不讳的评点。

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湄江国家地质公园。去往湄江的路上,一路风景、一路诗意。有“一代帝陵、二湖秀水、三道岩门、四片绿洲、五座寺庙、六大飞瀑、七里峡谷、八面险峰、九曲湄江、十处绝景、百个奇洞、千块巧石、万树红花”之称的湄江河谷清幽秀美、山峦神奇险峻;雨后湄江水量充沛,山中空气潮湿清新,水溶洞里舟中放歌,山石路上花草争秀。诗人们纷纷表示,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诗无处不在。

(白小云)

猜你喜欢

现代派娄底新诗
娄底体育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探出城市日常生活的“恶之花”:《英美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书写》评介
主持人语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高中计算机学习中的数列求解办法
新诗画
湖南娄底:热闹后的阵阵寒意
现代派绘画教堂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