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诗话
2015-11-14赵国泰
◆ 赵国泰
长征诗话
◆ 赵国泰
一
《长征演义》,系由湖北作家周承水著,贺龙元帅之女贺捷生将军序,百花文艺出版社二○一四年七月出版。该书率由胡江南、雷雪峰总其策划,武汉中图图书出版有限公司赞画推出。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诚正当其时也。
《长征演义》乃章回小说。章者,《说文解字》释曰:“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段玉裁注云:“歌所止曰章。”又回者,《说文解字》复诠之云:“回,转也。从口,中象回转形。”殊含环绕、运转、掉转、转变、返回诸义项。迨唐传奇始,斯体方兴。及至四大名著出,章回小说顿呈群峰巔连之势,斯体乃昌。其分回标目,文备众体。自标目至内文以至卒章,无不具诸诗性。观标目,每回必以二语对偶为题,务臻精工,以快阅者视听。整饬而外,亦饶诗情画意。至若诗词赞赋,则依故事情节所需加诸点染,或于感慨沛然之处发诸咏叹。夫自章回形态结构观照,较之遐邦,实为有中国特色之史诗,略无戏说穿越之不堪。《长征演义》即仰承优良传统,加诸时代元素,十年创之成百卷,百回累乎百万言,堪领中华民族英雄史诗之目,盖其发堂堂之音、举正正之旗也。从中时见佳题,每叩好韵,可入俚耳,复适雅观。令人时时心动,在在技痒。乃结诗话之体,遂秉评点之笔,拔萃锥出之篇,扬搉秀莠之什。容余倾情月旦,谅予信笔涂乙。无意脂砚之批,有望演义永继。
二
《长征演义》之《缘起》,其篇末调寄《水龙吟》曰:“万里夕阳垂地,谁人真是经纶手?中兴事业,英雄剑引,黎元翘首。南京政府,豪华消尽,国人诅咒。寻天下大同,革故鼎新、孰堪任,尧舜筹。”“独有毛公樯橹,挽狂澜、扬帆浪口。遵义拨乱,赤水四渡,击楫中流。层层‘围剿’,问韬无计,天亡乃楚。春去也,笑谈蒋委员长,遗恨千秋。”所谓缘起,缘者,原也;起者,启也。领长征之缘起,总斯举之颠末。盖事巨,必待鸿篇;因体丰,乃寄长调。上阕痛说“我中华民族危亡,此神州家国有待”,下阕勾绘“毛泽东凌涛总驭,共产党力挽既倒”。观夫词构七宝楼台,气凝九天虹霓。莫挦佳处,漫道绮丽,妙在浑成,贵在气势。倚此声,快尔史诗之征;寄斯调,招我华夏之魂。
三
第一回《彭德怀鏖战高虎垴,蒋介石夜上紫金山》,卒章赋六言诗曰:“古有楚汉争雄,今看老蒋称霸。兵马岂为胜数,人心方得天下。”是为直寻,不稍假借,平朴而奇崛,晓畅而耐咀。审度“古有”何妨“昔有”,盖“昔”音平,由兹起调,以示闲雅渊远;而“胜数”或易“胜券”,因典无“胜数”之设,疑为“胜算”之淆也。
四
第三回《毛泽东建言周恩来,张闻天结怨秦邦宪》,其尾诗云:“三足鼎立村夫说,一统唐家道士建。韩信韬略萧何识,张松地图诸葛荐。位高未必有真知,职卑可能藏大贤。大道之行乾坤越,蛰伏潜龙终飞天。”颈联为流水对。借论昔贤,以箴来修,适堪连类。腹联则系反对,立判高下,理涉辩证,事存普世。唯“藏”字或可酌为“抑”字。盖沉郁下寮者,屈尊卑位,怀才不遇,有志难申也。
五
第四回《蒋介石责骂张学良,刘伯承怒斥太上皇》,其卒章调寄《浣溪沙》云:“是非未必泾渭分,得失亦难度量明。水落石出辨真情。”“自古英雄多坎坷,常使男儿泪满襟。纵然惊涛我淡定。”诗风高古,理趣低回。按:下阕“常使男儿泪满襟”之“泪满襟”转“我淡定”,似阙一逻辑过渡。为转捩计,“泪满襟”易“磨砺成”,以俾意脉其畅。
六
第五回《周恩来医院别陈毅,毛泽东于都寻通道》,其尾诗云:“投身革命叹毛公,沉浮得失备从容。自信星火燎原日,神州处处见大同。”有放翁示儿之辞格,无濒临感怆之遗韵,盖一代伟人,襟抱可期也。私衷首句“叹毛公”可径呼“毛泽东”,度音既响脆,韵复遒劲。况当是时也,毛公犹青,草莱正辟,恕不以“毛公”呼之也。
七
第六回《贺子珍瑞金寄养爱子,毛泽东于都惜别乡亲》,其尾诗云:“云山古寺景难留,却往于都觅生路。百姓箪食送红军,英雄也难把泪收。”有古道,饶热肠,情辞醇厚。惜乎次句押“路”,四声,音翘。或可倒置为“却觅生路向于都”。结句亦稍腾挪为“英雄揾泪踏清秋”,盖目下时维甲戌之秋也。
八
第七回《陈济棠南粤借路,蒋介石北平发飙》,其卒章诗云:“大军西去气如虹,层层封锁垒重重。围追堵截何所惧,前仆后继显神通。穿越枪林攀悬崖,行走弹雨登奇峰。莫道前路无险阻,湘江天堑有大虫。”诗境横绝,气韵飞虹。为韵调叠加计,首联下句易作“封锁道道垒重重”;为上下工对计,颔联下句“显神通”易作“谁装熊”;为对应惬当计,腹联下句“行走”改“疾迎”;为迭映效果计,尾联上句改“险阻过后仍险阻”,结语改“大虫”为“毒龙”。盖大虫宜山,龙其宜水也。
九
第八回《刘斐制定尾追策,何健布设天罗阵》,内容叙及白崇禧。白乃国民党桂系名将,向以黠慧闻。本回内文有诗云:“桂系小诸葛,花花肠子多。枭雄蒋介石,拿他无奈何。”五言绝句,庶几打油,涉笔蒋白,比勘奸雄。白氏此人,坐大事繁。十言勾勒,措笔良艰。本诗则以“桂系小诸葛,花花肠子多”以足之,俗而通透,妙造毫颠。犹复以枭雄衬之,“拿他”云云,亦能声口逼肖,令人忍俊。是诗幽默练达,允称一绝。
一○
第九回《李德执意过湘江,林彪死守脚山铺》,其卒章调寄《如梦令》云:“放眼湘粤烟渚,山重水复险阻。帘卷西征路,拂面腥风血雨。归去,归去,关山何时飞渡?”有兵气,饶杀气,帘卷云云,似犹透一缕闺阁气。间此意象,或作缓冲笔意;倘易旗卷,岂不浑成?!
一一
第十回《彭德怀湘江战强敌,秦邦宪愧疚寻短见》,卒章调寄《一剪梅》云:“湘江侧畔识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试问渡江事如何?情也消磨,志也消磨。”“英雄笑对路坎坷,苦也能过,难也能过。但提三尺青龙剑,山也能破,水也能破。”不避重复,阕阕重复,优胜适在重复处;不厌复沓,步步复沓,情韵每生复沓中。修辞艺术上可以迭映辞格目之,其规制之巨,效应之显,洵大逾其他。
一二
第十二回《过潇水红八军团溃败,战新圩三十四师覆没》,卒章诗曰:“生离死别自古然,壮士断臂几人看。虽败犹荣真豪杰,一泄肝肠震敌胆。”结语“一泄”云云,既是诗家语,更系汗青篇。盖此洵为红军将领尽忠革命之真实写照也。尤其下一“泄”字,悲怆奇绝,震古烁今。唯次句,“看”字易为“见”,或益妥帖耶?
一三
第十三回《蒋介石南京布阵,周恩来界首主政》,卒章调寄《长相思》云:“走一程,追一程,千军万马日夜行。精疲力更尽。”“枪一声,炮一声,英勇健儿冒矢进。难脱合围阵。”词表红军逶迤突进,复况敌军窘步相仍,其追其粘,其凶其危,一如蚂蟥咬住鹭鸶脚,欲决难决,要脱难脱。词家取此三三七五式倚声长句,形式与内容最称关合。
一四
第十五回《陈渠珍惨败十万坪,贺云卿谋取沅陵城》,其尾诗云:“桑植英雄贺云卿,不畏权贵不信命。两把菜刀捣盐局,一身豪气震湘军。”平朴写照,奇崛风概。次句连下两“不”,否词迭映,贺龙风骨已奠。继以“两把菜刀”对“一身豪气”、“捣”对“震”,对仗工稳,气局充盈。
一五
第十六回《贺龙大败罗启疆,何健求助蒋中正》,其尾诗云:“多谋善断识贺龙,剑走偏锋出湘中。用兵如神胜券握,常德防线一夜崩。”中崩相叶,爽脆可闻。首句“识贺龙”若易作“赋贺龙”,则此龙见首不见尾之神韵,庶可益增矣。盖“识”不无被动耳。
一六
第十七回《毛泽东深夜思良策,王稼祥赞成入贵州》,内容叙及毛泽东《十六字令·山》之成诗情形。本回卒章调寄《好事近》云:“生死看节烈,忧思何处凭说?巨手拨云驱雾,丹心照日月。”“莫道征途多险恶,是非终有界。纵然波涛汹涌,壮志可捉鳖。”其中“丹心照日月”甚可圈点。日月照临万物,是为自然常态;而丹心返照日月,则为诗境异态。此乃反向艺术思维之所致。由此,伟人之人格力量、思想锋芒,获致特别呈现。
一七
第十八回《太上皇坚持进湘西,毛泽东力主走黔境》,卒章调寄《浪淘沙》曰:“大难识贤人,安能否定?沉浮但见忠义臣。是非成败有评说,莫论疏亲。”“蹉跎须同命,携手风尘。何惧寒冬履薄冰!今有壮士挽天河,休说长征。”视本回内容,审寄调适切。体取五四七七四之式,豪兼婉约,畅而顿挫,与人物命运相表里。稍形整饰云:“大难识贤能,岂容否定?沉浮自有真理凭。是非成败任评说,最忌疏亲。”“蹉跎结同心,携手征尘。何惧严寒履薄冰!今有壮士挽天河,漫说长征。”盖“同命”、“风尘”之说,词义易淆;而“休说”乃摒斥之意,“漫说”则“更不用说”之谓也。
一八
第二十一回《王家烈黔驴技穷,侯之担乌江布防》,其尾诗云:“风云未动雷未鸣,乌鸦麻雀惊栖林。三军未到方寸乱,黔驴技穷笑古今。”夫比兴于前,战氛已布;伏成语其后,用典适切。唯第三句“三军未到”之“到”,可易作“临”。如是,或添雅驯。
一九
第二十三回《杨成武轻取娄山关,党中央进驻遵义城》,其卒章调寄《西江月》云:“天无绝人之路,地有八方能通。惊涛骇浪何所惧,娄山一战成功。”“遵义城中谈笑,细说往日峥嵘。山雨欲来风满楼,三军谁引雕弓?”开阕好句:“天无绝人之路,地有八方能通。”诚为长征鉴,允作人生箴。又复冲口直致:“山雨欲来风满楼,三军谁引雕弓?”“山雨”句概取唐人许浑诗,初嫌太过现成,再吟似无隆替。盖遵义会议举于斯楼,航向拨转,舵手易主,焉能平静?至若“三军”句,下一引字,引者屈也。夫引满待发,蓄势无拟,允称佳喻。
二○
第二十四回《做报告秦邦宪辞咎,论成败毛泽东问责》,其卒章调寄《满江红》云:“锦样河山,一时间,遽然失色。烟瘴地,蹉跎难行,音尘险恶。遥望前程路漫漫,回眸身后坎坷多。唱大风、谁可除迷雾,照日月?”“春风吹,芳草醉。新雨来,百花悦。论是非成败,有人评说。花开花谢须冷对,潮起潮落莫伤悲。君不见、古今多少事,常圆缺。”词家笔藻五色,情分二彩,颇道苦尽甘来、云开日出之快,佳联如“花开花谢须冷对,潮起潮落莫伤悲”,既勘透世道人情,尤出诸宽解砥砺,堪铭座右。唯“照日月”,所指主客弗晰,词锋嫌弱。何妨以“焕日月”出之,盖取焕然一新之意也。
二一
第二十六回《登娄山毛泽东赋诗,战土城彭德怀失利》,内容叙及毛词《忆秦娥·娄山关》上阕之成诗情形。本回内文有赞曰:“娄山关上五更寒,衣单红军朔风餐。文思泉涌忆秦娥,豪词一阕笑雄关。”饶有朴茂之风。臻此,有赖古韵之袭。“衣单红军朔风餐”,一句之内,动宾倒置,且一而再。盖“衣单红军”本为“红军衣单”、“ 朔风餐”本为“餐朔风”也。之如是,一则为平仄叶韵所需,再者为韵味平添而然。故允称毛词读后佳记也。
二二
第二十七回《渡赤水红军初脱险境,进扎西中央调整战略》,卒章调寄《忆秦娥》云:“土城劫,忍看男儿洒热血。洒热血,赤水封锁,从容跨越。”“挥师川南风波说,兵进扎西韬略决。韬略决,雄心犹在,何患无捷?”词锋斩斩,元气满满。乘此清越之势,益畅辩证之抒。
二三
第二十八回《蒋介石年休庐山,毛泽东二渡赤水》,其尾诗云:“一渡赤水脱险境,二渡赤水出奇兵。回师遵义敌未料,孙子再世叹为神。”倘后一联吟作:“回师遵义出敌料,再世孙子举世惊。”或可助读耶?
二四
第二十九回《彭德怀马踏娄山关,吴奇伟驰救遵义城》,内容叙及毛泽东续成此前未竣词作《忆秦娥》,赞诗有云:“从来天险娄山关,白云擦肩鸟飞难。临风一阕秦娥忆,马蹄声碎苍山远。”开篇下一副词“从来”,以示雄关其险,益增凌越之难。“临风一阕秦娥忆”,“秦娥忆”乃“忆秦娥”之动宾倒置,翩其反而,化庸为奇。“马蹄声碎苍山远”一句,“马蹄声碎”,赓以“苍山远”,既云概取现成,又复不着痕迹,浑然一气,允称巧借,的是佳境。
二五
第三十回《吴奇伟兵败弃遵义,蒋介石震怒赴重庆》,其尾诗云:“遵义失守征战忙,亲赴重庆调兵将。冥思苦索关门计,大梦醒来一黄粱。兵多未必操胜券,将寡常可弱克强。官渡之战成镜鉴,袁氏军帐愁断肠。”凡作诗必有一联锥出,方称。腹联兵多、将寡捉对,缔为反对辞格。倘缕析之,犹含互文修辞。按常语:前言兵多,后当卒少。然为求参差变化,辄易为“将寡”,遂参互成文,合而见义。此得道多助、以少胜多之意也。
二六
第三十一回《政治局表决攻新鼓,毛泽东忧虑访恩来》,卒章调寄《鹧鸪天》云:“扑朔迷离路难行,欲见日出待天明。世间多少沉冤事,总看岁月洗埃尘。”“有思绪,应述评,莫将是非腹中忍。试问真经执谁手?古来常在一二人。”平朴之语,辩证之思,调寄《鹧鸪天》,真佛说常语。“试问”云云,“古来”云云,问难之间,最称练达。
二七
第三十三回《毛泽东四渡赤水河,蒋介石飞抵贵阳城》。开篇即有一段长征诗事:时维一九三五年三月中旬。一日,毛泽东随中革军委纵队来在古蔺县之大村。毛于一小瓦屋前,伫观墙上标语,其曰:“抗日救国,共产党人视为己任;革命为民,工农红军不怕牺牲。”适张闻天过,与毛招呼。毛曰:“这条标语写得好,简直像一首诗!”张笑谓:“在你眼中,满世界都是诗词,时而豪放派,时而婉约派。如果不是这国难当头的日子,我想你一定能成为中国的歌德或者雪莱。”毛笑而徐曰:“清人赵翼说过,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我相信,我们这个时代,肯定会出现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张曰:“我看你就是中国当代的李白、杜甫。”毛曰:“李白、杜甫那样的诗学境界我是达不到的。要不是投身革命,我可能会成为一个二流的诗人。”继而转开话题,毛张议开再渡赤水事。上述出演义作者手笔,未审虚耶实耶。采撷于兹,以为谈助。
二八
第三十五回《孙文清失守鸡公垭,贺老总挥泪行军法》,其卒章赋诗曰:“军令如山应执行,纵然火海不惜身。贺龙挥泪效诸葛,任公苦谏保文清。”审后联,古今同揆,情理俱真;品文本,不裁自工,寄慨何深。
二九
第三十六回《陈耀汉溃败陈家河,贺老总兵进鄂西南》,其内文诗云:“贺龙军长巧用兵,几个号兵赛万人。孙部闻号蜂拥退,十里之外脚才停。”庶几白描,殆等动漫。贺龙用兵之慧,敌军盲动之怂,俱草草勾出,剪剪如风。
三○
第四十回《王树声苦战剑门关,邓锡侯奔走绵阳城》,其卒章调寄《鹧鸪天》云:“剑门关上鬼见愁,齿仞绝壁笑猕猴。红军将士枪声激,川兵无奈跳崖口。”“许世友,邓锡侯,鲁家梁子雌雄逐。徐总巧用诱敌阵,江油中坝弹指收。”俗云:水不激,鱼不跃。枪不激,敌不跳。以前迫后,俾之构成紧张关系,遂产逻辑结果。“许世友,邓锡侯”,两造相叶,一韵难求。以次徐总云云、江油云云,一鼓而下,弹指乃收。
三一
第四十一回《江油城张国焘谋逆,千佛山邓锡侯溃败》,其尾诗曰:“人心不古说张公,江油城下是非弄。如意金轮胸中转,不二法门叹色空。应从苦海识归途,却见慈航风波涌。自古仁者多觉悟,悬崖勒马有徐总。”颈联可诵,尚称精工。倘易“胸中转”为“绕胸次”,或益对仗。腹联可惜,参差失据。盖“识归途”与“风波涌”弗对也,试易后者为“正交通”,或差强其谐耶?尾联收束尚佳,若“有徐总”,改“有”为“赖”,或更佳。
三二
第四十三回《笼将心蒋介石授衔,调黔军毛泽东智胜》,其尾诗曰:“自信谋略胜他人,每当用时乱方寸。驾临重庆叹失利,坐镇贵阳惊围城。长恨士兵未努力,总怨将军庸无能。可怜蒋公才思竭,却将授衔笼军心。”历历胪陈,累累无算,蒋郎才尽,国府气咽。颈联畅朗合度,即申厥旨。腹联亦有可观,唯商以“士卒”易“士兵”、“将领”换“将军”。如是,辄以广所指之范,以匡所赋之格。尾联结语试作“却将军衔笼军心”。观夫“军”字两嵌,顿成迭映,不亦更奏雅谑之效乎?
三三
第四十四回《龙志舟呼救昆明城,毛泽东挥师金沙江》,其尾诗曰:“声东击西调滇军,金沙江防唱空城。神龙见首不见尾,常使蒋公穷折腾。”审夫“金沙江防唱空城”一语,含有节缩辞格。盖《空城计》乃颂诸葛军神善于用兵之传统名剧。于兹截去一字,缩三为俩。如是,不惟适履七言体式,尤其增递无限韵致。犹且与常语神龙云云,暗通款曲,天然关合。
三四
第四十五回《杨成武智取三城,刘伯承计赚敌情》,其卒章调寄《清平乐》曰:“声东击西,犹把羽扇舞。顾此失彼门户开,手忙脚乱叫苦。”“蓦然挥师北向,一路并无险阻。渡河纵少龙骧,江山任我来去。”一韵到底,不因阕易。故气韵和畅,如闻习习。无意间暗合词中“一路并无险阻”之我军旅况。“渡河纵少龙骧,江山任我来去。”纵少云云,任我云云,意态萧散,戎机酣畅,遥应开篇“声东击西,犹把羽扇舞”之勾绘也。
三五
第四十九回《大渡河边两军赛跑,铁索桥上勇士陷阵》,其卒章调寄《西江月》云:“生死命悬一线,欲愁哪得工夫。风雨泥泞饥肠鼓,更兼堡垒处处。”“昨夜尚未睡好,今朝又要长驱。金戈铁马气如虎,铁索桥横飞渡!”虽云境况灰恶,战氛凝重,而不碍词翰如流;视此戎机峻急,信念超迈,方饱蓄诗势如虎。
三六
第五十回《红四团翻越夹金山,张国焘谋逆党中央》,其尾诗云:“都说夹金乃神山,纵是飞鸟逾越难。空气稀薄喉缺氧,冰雪厚积戎衣单。两只铁脚越天路,一壶辣酒消严寒。强扶弱者大拽小,铁血郎儿后人赞。”腹联工稳可读:“两只铁脚越天路,一壶辣酒消严寒。”试易二字:上联“越”改“叩”,下联“消”上易“慰”,以雅风韵,以壮行色。
三七
第五十二回《韩东山喜迎中央红军,李先念纵谈两江局势》,其卒章调寄《人月圆》云:“思来一别二三年,多少梦萦牵。望断行云,两行征雁,天涯走险。”“燕子衔春,寒夜褪去,日高烟敛。雄狮际会,互致问候,人圆月全。”此词写两支红军胜利会师,所用悉隐喻,所运俱曲笔,适谐词牌名,豪放见敛约。按:上阕“天涯走险”之“走”,可改为“履”;下阕“人圆月全”宜作“人聚月圆”。如是,则诗笔或增晓畅焉。
三八
第五十四回《张国焘意欲入川康,毛泽东力主进甘陕》,其尾诗云:“浮云难遮炎炎日,是非终有清明时。劝君莫生不臣心,水落石出人自知。”观则构篇完整,品则哲味丰贮。或可易“炎炎日”为“昊昊日”。盖后之较前,益显正面、广大且明艳也。
三九
第五十七回《胡宗南坚壁清野,毛泽东大义灭亲》,其卒章调寄《子夜歌》云:“毛儿盖里炊断粮,坚壁清野尽荒凉。野菜无觅处,神仙亦愁肠。”“屋漏遭阴雨,孤舟行海上。忍过五更寒,天晓看春光。”此词好,好在上阕以简劲笔调,勾勒出红军战士峻急困境;复自“神仙”之句以还,迭用喻象,写尽长征英雄虽处危局,然凭革命精神以克之。可与肖华将军长征组歌之《过雪山草地》参观。
四○
第五十九回《毛泽东运筹帷幄,徐海东兵进陕甘》,其尾诗云:“一别鄂东两三年,拓展苏区到陕边。不畏坎坷苍生济,更启山河一片天。”诗有惹眼处。“苍生济”,语序倒装,既臻叶韵之效,复饶卓别之姿。“更启”句,着一“启”字,新境乃揭。正是:动人春色不须多,夺目开慧赖一言。
四一
第六十一回《张国焘再生事端,毛泽东针锋相对》,其尾诗云:“欲壑难填逼中央,可叹国焘祸心藏。忍让断非吾主弱,只为三军同北上。”虽袭古语,然开新诠。一言之微,一联之简,尽表我党大贤如润之者,胸存丘壑,手辟慈航,信念在执,以柔克刚。结语“同北上”,设以“尽北上”出之,如何?
四二
第六十三回《徐向前攻打包座,伍诚仁兵败革职》,其尾诗云:“误入红军口袋阵,诚仁将军未成仁。功勋未建胳膊断,削职为民暗伤心。”此中有藏格。次句“诚仁将军未成仁”,“诚”、“成”谐音双关,显见巧慧。国军不堪,将领暗弱,已见豹斑。
四三
第六十四回《张国焘拒渡噶曲河,董振堂犯颜遭耳光》,其尾诗云:“借故拒渡噶曲河,践踏大计主张作。一闻诤言狼性见,恼羞成怒胆生恶。”试加比较:“作主张”,乃常语;“主张作”,乃诗语。意涵相若,韵致则迥。盖后者所施,是为修辞艺术之动宾颠倒法,乃叶韵之变通,犹添媚之必须。“狼性见”为“狼性现”。见现古通,今人用之,益增古朴。
四四
第七十一回《马鸿宾惨败马莲铺,徐海东兵困王母塬》,其尾诗云:“称霸一方马鸿宾,马莲铺里险丧命。天公无情降大雨,汭河水涨困雄兵。”三、四句基质可观。或试吟作:“天公无情降大雨,汭河合谋困雄兵。”盖“无情”与“合谋”稍形骈对,倍见红军迭遭危难,益坚其志耳。
四五
第七十三回《徐海东决胜崂山,蒋介石飞赴西安》,其尾诗云:“处心积虑建王朝,集结重兵大围剿。屡追屡堵屡败绩,损兵折将叹徒劳。”诗写蒋介石重兵围剿,然其境况:“屡追屡堵屡败绩,损兵折将叹徒劳。”上句一连三处,重复用“屡”,正是迭映其格。俗云事不过三,量增质变。三“屡”益现蒋氏败绩,故难逃损兵折将之局,遂兴围剿徒劳之叹。互为因果,恰现颠末。
四六
第七十四回《杨成武智取腊子口,毛泽东泪洒耿海镇》,本回叙及毛诗《长征》创作情形。其卒章调寄《子夜歌》云:“故园一别离绪中,万里征程万里功。将士梦回归,家人盼重逢。”“他乡风物弄,哪有皆相同?三百郎儿命,枉死毒泉中!”上阕“故园”云云、“万里”云云,“一”与“万”偕,恰成咫尺万里之势。况复“万里征程万里功”,“万”字两见,缔成迭映,备勒红军征战之功,正是艺术中“加一倍”写法。至若将士盼归、亲人倚闾,亦属对精洽。下阕次句酌用“焉知伏吉凶”以易“哪有皆相同”,或稍致雅驯耶?
四七
第七十五回《毛泽东抒情六盘山,张学良忧虑失华北》,内容叙及毛词《清平乐·六盘山》之成诗情形。本回卒章有诗点赞曰:“屈指数来有年轮,六盘山上抒豪情。寒夜褪去花满路,欢歌笑语吴起镇。”天佑红军,风卷大旗,长缨在手,苍龙敛迹。以诗赞词,互为表里。扣题点赞,允称得体。
四八
第七十六回《彭德怀力克马家军,毛泽东营救刘志丹》,本回叙及六言毛诗《给彭德怀同志》之成诗本事及毛词《念奴娇·昆仑》之创作情形。其卒章诗赞云:“昆仑山下有雄才,华夏欧美一剑裁。千秋功罪我评说,惟愿太平盛世来。”冲口直致其怀,扑面词气超迈。“千秋”句坐实毛词上阕之问;“惟愿”句呼应毛词下阕之评。奈势渐平缓,结语稍屈,何妨易作:“千秋功罪任评说,太平盛世遂愿来。”盖将“遂愿”垫足“来”字,以杜势倾也。
四九
第七十七回《毛泽东巧设口袋阵,朱元峰命丧直罗镇》,其尾诗云:“胸无韬略牛元峰,直罗镇里自称雄。不识关门打狗计,全师人马枉命送。”韵律铿锵可诵,且夫不无雅谑。酌商:次句“自称雄”何妨“麦诈葱”?麦葱形似,葱充相谐。坊间讽人殊不自检,以此充彼也。结语试作“整师人马白送终”,既称爽脆,亦与前谐。
五○
第八十一回《卢冬生伏击强敌,张振坤血战突围》,内文诗诔烈士云:“英雄刘枫目未瞑,继任团长又牺牲。革命道路红旗展,多少烈士血染成。”首、次句洵乎纪实;赓以“红旗血染成”,虽属常喻,然揭真理。“革命道路”可为“革命路上”,盖加一方位词“上”字,则更形稳健有力也。又尾诗云:“孤胆英雄张振坤,深入虎穴钳敌军。浴血奋战出重围,不让长坂猛赵云。”次句下一“钳”字,一字立骨,力道千钧。
五一
第八十二回《南京城汪精卫遇刺,瓦窑堡毛泽东谈兵》,内文诗表义士云:“嫉恶如仇孙凤鸣,民族大义铭在心。刺汪刺蒋为正气,一腔热血注丹青。”凛凛之气,刚刚之写。三、四句可否增损为“刺汪刺蒋写正气,此心此血注丹青”?迭映句对迭映句,比并之下,或益果毅耶?
五二
第八十四回《许世友智渡金川,李先念大败杨森》,其尾诗云:“南下红军走险境,川军失算垒未成。丢城失地节节败,一路凯旋扫千军。”诗表红军无敌、川军不堪,有气势,无滞笔。为防梗阻计,三句可以“攻城略地我来也”,换下“丢城”云云,自红军一气写来,或于全诗逻辑无亏、气势有增焉。
五三
第九十回《贺老总攻占黔大毕,周素园出任总司令》,其尾诗云:“将军捷足将军山,干净利索斩敌顽。一夫当关万夫惧,嚣张气焰顿消散。”吟赏“将军捷足将军山”,一行之内,将军两见,巧慧迭映,韵致倍添。惟结句未炼,酌改为“气焰消散指顾间”。盖“气焰”已具,“嚣张”毋须。七绝体寸土寸金,惜空间不稍宽贷。
五四
第九十七回《徐深吉最后出草地,鲁大昌死守岷州城》,其尾诗云:“长征路过岷州城,几番激战难制胜。城下之盟罢兵事,协商过关苍生幸。”此诗可观。为免意脉刻露、题旨弗振计,可调试为:“长征路过岷州城,几番交锋战云凝。城下之盟罢兵事,协商过关幸苍生。”调“苍生幸”为“幸苍生”,幸字易位,用如动词,辄主调益变积极主动矣。
五五
第九十九回《陈昌浩力主北上,张国焘坚持西进》,其尾诗云:“翻云覆雨张国焘,我行我素分裂闹。明知西进路难行,却将红军置险道。”看似寻常实奇崛。“翻云”句、“分裂闹”句:一则动宾倒置,凝然警起;二则于古有征,惠然有借。考宋人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作家或系受其启悟而自铸新辞者。尾韵“闹”“道”相押,清脆可闻,由兹颇揭张国焘独裁荒唐之反党行径。
五六
二○一四年八月卅一日撰讫于桂山西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