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自贸区的示范效应

2015-11-13闵杰吴旭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41期
关键词:中日韩谈判韩国

闵杰+吴旭

中韩两国都人气极高的中国游泳运动员宁泽涛对韩国的泡菜和炒年糕情有独钟,“喜欢那种辣辣的味道”。

11月初,在首尔举行的2015年中韩青年领导者论坛期间,宁泽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主办方特意为他们安排品尝了韩国特色的“石锅拌饭”和“参鸡汤”。

“韩国泡菜”和“参鸡汤”是韩国饮食的骄傲,但多年来,由于卫生标准和检疫标准问题,一直苦于无法打开中国市场大门。

这样看似市井的餐桌小事,也成为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韩国期间讨论的议题。

出访前,李克强在韩国《朝鲜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及,“我们经过努力,解决了韩国泡菜和参鸡汤输华的技术性问题,这些地道的韩国特色佳肴将摆上更多中国百姓的餐桌。”

一菜一汤的小事背后,其实是一个事关几千亿美元的大市场。中韩贸易额在过去二十多年间增长了60倍,已达到近3000亿美元;人员往来突破每年1000万人次;每周有1000多个航班穿梭于中韩之间。

不久之后将要生效的中韩自贸协定,将为这个正在快速升温的市场再添一把旺火。对于此前颇多曲折的中日韩自贸谈判,11月1日李克强在出席韩国首尔举行的第五届中日韩工商峰会上,以“石锅拌饭”妙喻三国合作,“拌饭中虽然包含不同食材,但可以合作,和谐共生。”

FTA驱动合作创新

随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韩,中韩自贸区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2015年6月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和韩国通商产业资源部部长尹相直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首尔正式签署了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根据已达成的协议,韩国和中国将在20年内分别取消中国输韩国92%的产品和韩国输中国91%产品的关税,协议包含22个方面,其中包括金融和电子商务,这是中国首次在FTA协议中将金融、电信和电子商务包含在内。

中韩FTA是中国第十三个国际间FTA协定,也是中国迄今为止,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领域范围最全面的自贸协定。

“在达成自贸协定之前,中韩之间本身已经存在非常紧密的货物贸易和产业合作。”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是中韩达成高标准自贸协定的一个重要前提,除了商品进出口,中韩的产业合作日渐紧密,相互依存度也在逐步提高,很多领域已经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势。

“在此基础上,双方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尤其是通过产业合作进行资源的跨国优化配置。”白明说。

在他看来,互相降低贸易门槛,对双方产业而言未必是冲击,而会是利好,“韩国在中国投资了很多产业,这些产业进口原材料的门槛如果降低,韩国企业本身也会从中受益。”

从韩国国内看,韩国中小型公司对FTA寄托了很大期望,希望能促进服装、家电、化妆品、食品等对华出口,扭转目前中韩贸易大企业一枝独秀的局面。

10月31日,在首尔举行的“中国日”活动现场,许多韩国中小企业也参加了展览,希望寻求更多的中国合作伙伴。“韩国市场已经严重饱和了,几乎每个行业都一样,必须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韩国一家美容品牌海外事业部负责人金泰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家品牌在韩国已经有100多个加盟店,但已经很难再开拓国内市场,“而在中国大陆,类似的美容品牌可以开到2000多家门店”。

“如果没有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对很多韩国企业来说,几乎就意味着生存问题。”韩国全亚洲房地产投资中心代表理事朴廷权在出席韩国经济界欢迎李克强总理的午餐会上,对《中国新闻周刊》如此表述他理解中的FTA。他20多年前就来到中国工作,目睹中国发生的变化,“20年前,中国生产成本很低,韩国企业可以通过向中国产业转移来获利,但现在中国生产成本在上升,制造能力也大大加强,韩国不能再走老路了。”

除了货物贸易,发展服务贸易和投资也是以FTA谈判为代表的新一轮全球化的典型特征。

11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首尔出席了韩国经济界欢迎午餐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他向在场的数百位韩国工商界人士再次传递了这样一个明确信号,中方首次承诺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特别是在金融、电信服务等领域的规则设置上,超过了与其他国家自贸协定的承诺水平。“预计两国间将形成一个低关税、规模达到约12万亿美元的共同市场,这必将为中韩企业创造巨大商机。”

9月12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沈阳韩国周上,朝鲜族厨师制作的巨型拌饭。图/CFP

在韩国《东亚日报》编辑副局长河宗大看来,其实在没有FTA之前,中韩之间的贸易额也在逐年增长,如果仅从贸易角度看FTA似乎意义不显著,但其实不然。“达成FTA带来的一个最显著变化,是两国将变成一个开放性的市场,韩国企业进入中国会更加容易,而中国也能通过韩国符合世界标准的制度安排,一起共同开拓第三方的世界市场。”

河宗大曾作为《东亚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在中国生活过三年,同时又在《东亚日报》发起成立了“中国研究中心”,对中韩问题有独特的观察视角。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通过FTA的进一步深化合作,中韩未来将在更广泛领域内产生非常大的合作空间。

在FTA的基础上,创新合作模式,成为中韩之间面向未来的新选择,也成为此次李克强总理访韩期间两国高层的主要关切点。在对韩国经济界人士的主旨演讲中,李克强分析了中韩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的巨大空间。

他表示,当前世界经贸额增速回落,包括韩国企业在内,订单普遍下降。但很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需要加快。中国有相对富裕的产能,处在产业链中端,而韩国在一些高端技术研发设计方面有优势,如果中韩企业结合起来,共同生产,开辟的就不仅是中国内部的大市场,而且可以开辟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第三方国际市场。

事实上,在两年多的谈判过程中,双方也在一些问题上反复拉锯。韩国一方面希望通过FTA获得更多中国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又唯恐FTA让更多中国产品进入素以封闭著称的韩国市场。不过,韩国对华出口的下滑让许多企业和决策者意识到,继续通过拖延FTA来维系中国市场占有率,已越来越得不偿失,与其这样“对耗”,还不如通过FTA让中韩两大经济体“结伴出海”,共同争夺第三地出口份额。

韩国的高技术、高标准加上中国的制造能力,成为中韩两国“组合拳”的新模式。“中韩FTA即将生效,韩国可以注重技术密集型企业,如生物、医药、服务、农业等领域和中国的合作,会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动力。”在现场听完李克强总理的演讲,韩中经济协会会长具天书颇有感触地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韩国的众多产业在近年来开始面临来自中国的竞争,中国凭借政府井井有条的推动力和强大的人才优势,在手机、钢铁、造船领域已经具备相当实力,而韩国产业则面临核心人才逐渐消失等危机。

在他看来,竞争不可避免,但要改变把竞争看做威胁的观点,“中韩已经打造了经济合作框架的中韩FTA,双方要抛开所谓的‘威胁论,把‘威胁转换成共同发展的机会”。

在狭义的自由贸易之外,中韩两国合作正在突破传统模式,寻找合作模式的创新。在与韩国总统朴槿惠举行会谈时,李克强提出,要重点推动中国“一带一路”与韩国“欧亚倡议”、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韩国“创造型经济”、“中国制造2025”与韩国“制造业革新3.0”、两国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这四项发展战略实现对接。

自贸协定的亚洲模式

在韩国首尔,商业最繁华的明洞地区,是观察中日韩东北亚三国关系变化的一个样本。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明洞一直被视为是日本游客的天下,日文招牌、日文广告随处可见。从2012年开始,不过两三年的时间,明洞俨然已被中国游客“占领”。走在大街上随处可听见中文,各种服装店、化妆品店均有中文导购,小吃铺、餐厅中也提供中韩双语菜单。

这种明显的冷热转换,从大背景上看,与2012年韩日关系及中日关系相继恶化有关。韩国时任总统李明博在2012年登上独岛(日本称竹岛)导致日韩关系冰封。随后,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强烈反对和严正抗议,强行推进钓鱼岛“国有化”进程,导演了“购岛事件”,也令中日关系降至冰点。

据韩国旅游发展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的前9个月,访韩日本游客累计为174万人次,同比减少15.7%。而在2009年时,访韩日本游客首次突破300万人次,达到305万人次,2012年创下352万人次的最高纪录。

2009年之前,在明洞地区最著名的乐天百货商店总店的外籍顾客中,日本顾客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左右,但近来逐年下降。乐天免税店中,日本顾客的消费从2011年的30%下降至2012年的25%和2013年的15%,2014年进一步缩水至不足10%。

取而代之的是中韩关系在近三年里快速升温和中国顾客的激增。在乐天百货商店总店的整体销售额中,中国游客消费总额所占比重由2012年的5.1%激增到2014年的17.2%,中国顾客比重超过80%。乐天百货甚至推出了很多专为中国顾客而设的服务项目,比如便捷的中文服务和中国人导购,甚至有中国人专用的二维码服务,只需智能手机扫一下,各种指示牌的中文说明便会出现。

中韩FTA也在这种大背景下顺水推舟达成了。“中韩FTA能快速达成有一个现实条件,在中日韩三方比较难谈的时候,中国选择经济融合度相对更高的韩国合作先谈对双方都更有利。”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外部来看,彼时美国主导的TPP谈判正热火朝天,当时提出2013年达成协议的预期,“外部也有压力,中国此时需要达成一个样板来表明,未来中国是否能进一步开放?”

从国内因素看,从2013年上海自贸区设立开始,中国已经通过试验田的方式探索新一轮全面对外开放。“外部有压力,内部也有这个需要,这是中韩之间能签订一个高水平、相对全面的自贸协定的前提。”陈凤英说,不仅中韩之间,在2015年初签订的中澳自贸协定也比较全面,是比较理想的自贸协定,“我们需要有一个新的全球化的布局,这种布局可以从双边和区域开始。”

中韩自贸协定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包含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内容。不过,在制造业方面,汽车和零部件未被列入关税减让对象或中长期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对象。在农水产领域,大米、辣椒、大蒜以及鱿鱼、带鱼等20种水产品目未被列入关税减让对象。

汽车之所没有列入关税减让对象,主要原因是中国仍从韩国大量进口汽车零部件,而韩国很少从中国进口。在汽车贸易方面,中国存在贸易逆差。而韩国的大米等农水产品未列入关税减让清单,也是为了保护韩国的相关产业。

“谈判最后,可以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自己的利益,中韩也不例外。”陈凤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亚洲的模式往往是协商办事,比如东盟模式,10+1模式,包括未来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即“10+6”)模式,可能都会有“例外项目”。

在她看来,美国主导的TPP也并非完全按照此前想象来设置,“原来是不设例外和时间表,直接完全开放,但后来也设置了20年的过渡时间。像美国那种强势的开放模式,在亚洲可能行不通。”

一般FTA谈判都会涉及很多例外,包括产品和服务的例外,而TPP协议在这方面比较激进,试图打破传统FTA模式创立新模式,制定高标准的贸易协议。

“亚洲有自己的亚洲特色,有点例外不是坏事。”陈凤英认为,对于亚洲国家而言,例外可能是一种常态,因为很多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国情不同,完全采用一个模式不一定可取,反而可能会因小失大,甚至会影响到某国是否签约的决心,“类似中澳,中韩的这种FTA模式可能会更适合亚洲国家。”

在她看来,中韩FTA模式即便不能说是“样板”,但至少为RCEP提供了借鉴和参照。“原来的协议都是按照东盟模式,有例外和敏感项目,设立长时间的过渡安排。但未来需要更大的开放,例外和敏感需要减少,尤其是涉及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负面清单,应该越来越少。”

她认为,“亚洲未来的模式中,一定是有例外和妥协的,但一定要记住,不要太多”。这种寻求更大程度和全方位开放,同时在小范围领域允许保留和妥协的方式,被陈凤英视为未来的“亚洲模式”。“新一轮的全球化已经开始,如果说中国是搭了上一轮全球化的便车,这一轮则需要中国在制度上发挥引导性作用”。

旧邻居,新三国

在李克强总理访韩之前,外界普遍预期,沉睡三年的中日韩领导人会晤机制重新激活,或将给久拖不决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带来一线曙光。

自2012年11月中日韩FTA谈判正式启动以来,东北亚的三个重要国家,迄今已进行到八轮谈判,第九轮谈判将于12月在日本举行。几年时间里,谈判进展不顺,本拟于2014年底就完成的谈判进程,一直拖到现在也未能达成。

东北亚最重要的三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整合,一直颇受全球关注。统计数据显示,三国人口总数占世界的20%左右,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1.9%、亚洲的70%,外汇储备占世界的47%,对外贸易总额和对外投资总额均占世界的20%。这三个国家如果能形成FTA,将出现一个人口超过15亿、经济规模超过15万亿美元的大市场,不仅会在此基础上推动整个东亚区域形成FTA,也会影响全球的贸易自由化格局。

如此之大的市场,在白明看来,目前却缺少一个像模像样的自由贸易制度安排,中国、日本和韩国更多在唱“独角戏”,而不是同台戏。三国各自在“得寸”,却没有实现真正的“进尺”,导致东北亚三国间的贸易潜力并未真正发挥。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与日本的双边贸易额下降11%,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9.5%和12.3%。中国与韩国贸易同比下降6.2%,其中,进口下降9.5%,出口也仅增长0.2%。相比之下,韩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出现下降更早。据韩国海关统计,2014年韩国对日出口下降7%,从日进口下降10.4%,这已是韩日两国贸易连续第三年下滑。

“中日韩三国如果再不抓紧搭建贸易制度平台,三国之间的贸易引擎早晚会冷却。”白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等邻国之间的区域合作安排不同,中日韩三国的现状有些“舍近求远”。

目前,中国已经与2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4份自贸协定,韩国也至少与47个国家保持着自由贸易关系,而日本除了与东盟之间的10+1自贸协定外,还与美国等12个国家就建立TPP达成共识。但令人遗憾的是,中日韩三方之间的自贸协定始终无法达成。

在受访专家看来,谈判无法推进有多方面原因,地缘政治和历史问题是最明显的因素。

中日、韩日就历史和领土问题出现大量摩擦,导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机制于2012年5月中断。没有三国最高层的良性互动,自贸协定自然是谈不下来。

在近几年时间里,对于建立中日韩自贸区,三国的心态各不相同。总体而言,中韩比较积极,日本的推进意愿则受到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的影响。

“日本是美国在亚洲地区的重要盟国,可能会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如果中日韩变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这并不是美国希望看到的。”河宗大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中日韩自贸协定对三方都是有益的,这点彼此都很清楚,“但由于有美国因素的影响,因此目前出现了很奇怪的态度”。

事实上,韩国也无法完全忽视美国因素的影响。在中韩青年领导者论坛上,韩国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朴宪柱教授提出,如果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总是处于对峙和竞争状态,韩国就会夹在其中左右为难,“只有中美的大国关系保持稳定和合作,韩国才能从中受益”。

“日本前段时间一直在左顾右盼,而且对TPP‘入戏太深。”白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韩自贸协定于2015年6月1日正式签署,对于日本来说自然会带来压力。相比之下,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市场,日本曾经从中国市场获得许多发展机会,而未来中国市场的成长空间更为巨大,“相信日本也不愿求远舍近,而是想‘远近通吃。”

在陈凤英看来,尽管日本已经加入TPP,但TPP对于日本的意义主要不是市场,而是规则,规则透明度是TPP谈判的优先点。“TPP成员国中主要国家的出口市场都在亚洲国家,尤其在中国,他们已经完全看好了这个市场。他们在做的,是制定好规则以后,来到中国要市场。”

近来外界对日本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意愿也多有怀疑,其根据就是日本经济界10月26日与韩方举行会议时,一致呼吁韩国早日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而不提中日韩自贸区。

不过,陈凤英对此有不同看法。在她看来,到了2015年,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TPP谈判达成,日本松了一口气,从更现实的角度看,日本需要挽回一度失去的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中国也正在推进新一轮的开放倒逼改革。而对韩国而言,尽管开放会有竞争,但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韩国只有开放才能生存和受益。“现在的情况和前几年不可同日而语,应该说三方都有这个愿望,一拍即合。大家走了一圈,累了,再次坐下来,重新跟邻居来谈,就像李克强总理所言,邻居是不能选择的。”

李克强总理在访韩的多个场合演讲中都提到,三国应相互扩大市场开放,营造自由便利的贸易环境。三国在此次三方会谈之后发表的《关于东北亚和平与合作的联合宣言》中已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努力加速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最终缔结全面、高水平和互惠的自贸协定。

在此次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期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多次传递出推进三国自贸区建设的信号。在三国领导人共同会见记者时,他说,应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进一步推动三国和东亚区域合作。在随后的中日韩工商峰会上,安倍再度表示,三国应在签署投资协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自贸区谈判,进一步促进地区贸易、投资和互联互通,发挥三国合作对亚洲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即将生效的中韩自贸协定,加上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中断三年后重启高层会晤机制,让各界都普遍充满预期,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或将融冰和加速。

此外,根据媒体报道,尽管谈判内容和进程并未公开,但RCEP谈判已进入关键阶段。在一些研究者看来,由于RCEP的范围内包含有日本,如果RCEP有望在年底前达成,也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推进创造了条件。

不过,对于“东亚经济共同体”或者“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远景,受访专家普遍认为,东北亚的中日韩三国很难达到类似欧盟这样的程度。“经济合作走到极致之后,需要很多制度性的安排,包括税制和政治制度。”陈凤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东亚地区尤其是东北亚的中日韩三国,未来的主导模式可能还是“亚洲模式”,其特点是相对松散、自主,“主要是在关税贸易、投资便利、人员往来、人文交流方面做文章。”

猜你喜欢

中日韩谈判韩国
俄乌第五轮谈判
哲理漫画
中日韩贸易数据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第十三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在北京举行
揭秘韩国流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
揭秘韩国流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