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研究
2015-11-13胡林黄晶张志勇
胡林 黄晶 张志勇
摘 要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及汽车科技飞速发展,汽车类专业学生在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及优化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因此,本论文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汽车类专业教学的实际特点,通过构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多维实践平台的建设、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优化,完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考核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为区域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
关键词 汽车类专业 创新实践能力 课程体系 实践平台 质量保证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10.016
Improved Auto Majors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pabilities
HU Lin[1], HUANG Jing[2], ZHANG Zhiyong[1]
([1]School of Automotive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4;
[2]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Vehicle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2)
Abstract Due to our traditional concepts of educ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we need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vehicle major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conclud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 of practice training, 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tomotive specialty teaching, this paper proposed a complete solution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which includes setting legitimate curriculum system, building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platform, optimizing multidimen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s.
Key words Automotive specialty; innovative ability; curriculum; practice platform;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0 引言
2014年,我國汽车产销均超过2300万辆,连续6年世界第一,汽车生产相关企业超过6000家,从业人员近300万,并且随着国内汽车拥有量的增加,汽车保险、售后服务、维修保养、零部件更换等岗位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各高等院校为适应社会需求,纷纷开设汽车类专业,如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①对于创新实践教育环节,传统的汽车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是依靠校内实习基地的简单实训及校外工厂走马观花的参观来完成,缺少能真正深入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和条件,缺乏创新能力的训练,在这种传统培养模式下出来的毕业生,大部分缺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②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实践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增强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美国、日本、德国等国都高度重视培养人才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它们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活动、创业教育等方方面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对于我国汽车类专业学生而言,在不忽视理论能力的同时,需加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快速适应社会的需要。
1 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现状
1.1 我国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1)具有创新动机,但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自信。汽车类专业大学生对创新有一定的认识,也对能从学习中产生新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抱有热切的追求,有创新的热情和动机,但毕竟师生、同学之间对创新方面的沟通交流较少,再加上没有真正走向社会,很少有相应的认识。
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个体在创新活动中所具有的积极情绪和自觉意识,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表现出高度的创新自觉性,其具体表现为有意识地支配自己进行创新实践活动。③我国汽车类专业大学生由于创新教育的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再加上我们的教学不注重启发和引导,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服从,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意识比较淡薄,缺乏自信和个性,主动性也不够。
(2)创新知识基础薄弱,对本学科最新发展的方向把握不准。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有创新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信息量,而且要有一个基础雄厚布局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于我国高校汽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源自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学科布局较专,缺少交叉学科的设置,虽然通过近20来年的不断改进,有所改善,但总体来看,我们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相互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且内容更新较慢,导致学生难以接触学科前沿。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大部分学生的主动性也不够,看不到知识的价值,更在意是否能顺利毕业,好拿到毕业证,更不用说创新的主动了,仅仅满足于课堂上已有的知识结构,不去主动探索,丰富自己,导致了知识陈旧,缺乏创新的局面。④
(3)缺少创新成果,创新技能有待加强。创新技能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的基础和保证,它反映出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由于大部分高校的经费投入不够,特别是汽车类专业,设施投入大,要求高,因而减少了学生创新实践的机会,导致了创新技能不强,同时严重影响了创新成果的实现。
1.2 我国汽车类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现状不容乐观
实践能力通常由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构成,我们这里主要探讨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是创新实践能力的基础。
(1)在我国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由于实验、实习等环节基本上都属于已知领域的知识验证和重复,并非独立的实践活动,因而很难形成创新实践能力。并且随着近20年招生规模的急速扩大,经费投入相对缓慢,大部分汽车类专业的实验室硬件投入和人员配备都相对滞后,人均台套数很难达到要求,学生不是在做试验而是在听试验。由于教育部规定总课时和一些比例的限制,导致实习环节的时间少且分散,基本上属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学生的实习不深入,缺乏相应的认识,很难达到实习目的。同时大部分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也相对薄弱,由于大部分的汽车生产厂都是流水线作业,难以大规模地对学生进行实践开放,学生也很难对具体的生产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上,由于学生层次存在的差异,教师的配备和精力投入的差异,导致设计环节的实际效果一般,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积木式的拼凑和模仿,很难有创新。⑤
(2)我国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规划设计。针对汽车类专业,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像理论课程那样进行认真细致分析,确定一种合理的培养方案。各门实验课程自成体系、实践教学环节联系也不够紧密,甚至存在脱节、重复等现象。学生难以从实践教学体系中培养探求未知、开拓创新的能力。如何科学、系统地规划和优化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⑥
(3)我国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和产学研的联系紧密度不够,没有形成循环。对比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不断进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科研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教育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引领了潮流。另外,美国大学非常注重与企业界的合作。⑦在美国的200多所大学中有1000多个各种类型的联合研究中心,研究经费由政府和企业界提供,大学与企业界共同主办,大学生、教授、工程师参与其中,这些研究中心为大学与企业界的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舞台。美国的经验让我们看到了产学研合作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4)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有待改进。科学的考核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工程实践学习,反之则有可能阻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由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不能简单以考试等形式来进行考核,实践教学的考核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众性,考核结果也没很好地让学生进行改进。如实践教学限于环境和条件的制约,管理约束机制较为缺乏,对于实验报告抄袭和学生实验数据杜撰的现象很难禁止。
2 提高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方法研究(图1)
基于对他国的经验成果和我国开办汽车类专业的相关高校的现状研究,为提高我国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项目在“课内课外相结合、教研互补”的理念指导下,有机整合了校内的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校外的实践环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校企产学研实践环节,形成由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平台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实践创新学习平台,以学生为中心,有机整合时间碎片,多角度、多层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其具体内容如下:
2.1 构建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和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
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研、考察学习等途经,开展宏观理论研究,编排出新的专业课程目录,根据汽车科技飞速发展现状,在培养方案中设置成系统的汽车新技术课程,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设立系统的汽车创新课程讲座,并结合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总体方案,根据总体方案制定各分项目的计划方案及管理考核办法,设计创新教育管理系统。
2.2 构建实施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并以学分的形式将其纳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整合形成“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该计划应包含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文素养提高计划和技能培训计划四方面内容,每方面内容包含若干項目类,每个项目类由若干具体活动项目组成,将上述四个计划方面的内容以学分形式纳入创新实践型能力培养方案中,作为学生毕业学分。
2.3 三位一体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
在巩固现有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基础上,不但开拓新的校外实践基地,完善校内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和运作管理,在完成固定实验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开放实验室,积极推动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的建设,促进教师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并将学生的实践纳入其中。⑧
(1)利用三维实践创新平台,在教师指导的下,学生深入实践活动,从基本的实践活动情景出发,引出创新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获取知识的创新能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课内课外相结合、教研相结合的理念。
(2)加强实践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活动项目,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特长,建立教师实践创新工作室,并对工作室提出明确奖励和管理考核目标,将教师吸引学生进入工作室的数量纳入工作室的考核,促进教师实践创新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创建研发中心,实现教研相长。
(3)优化学生实习环节。打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相关环节。把实践教学分为基本工程训练、综合基本工程训练和综合工程训练三个层次。基本工程训练包括专业基础课基本实验和各专业方向课程基本实验,如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机械测试技术、机械原理、汽车电子技术、机械控制工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基本实验。⑨综合基本工程训练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综合实验,如汽车理论课程设计、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构造综合实验等。综合工程训练主要由汽车类专业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组成。
针对不同的层次,研究不同层次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工程技术性实践教学的详细的优化设计,提出具体的方案。在方案中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4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优化
创新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优化包括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改进。在对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系统规划和优化的基础上,要研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的改进及优化。因为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在传统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缺乏主动参与的,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往往只是被动地机械模仿,很少有主动思考,起不到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为了对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优化,可从改进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学生实践过程指导等方面进行改进。同时做好实验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学生实践参与力度,采取分组练习和独立实验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保证必要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开综合型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并结合多媒体教学、动画、实物教学、仿真等多种教学手段扩充学生的实践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⑩此外,科学的考核方法是提高创新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类型,研究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考核、实训的考核、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方法等的改进。考核要重在考查学生在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等。
3 结语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及汽车科技飞速发展,在教学内容方面,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内容老旧,设置不尽合理,汽车类专业在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及优化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以適应国家发展的新形势。因此,本论文针对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汽车类专业教学的实际特点,以提高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进行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工作。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来系统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体系,以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的构建为核心设置创新实践学分,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互动,为学生个性发展与素质和能力培养创设条件与环境,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搭建平台。
本论文提出了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和优化的特色思想,并进行科学规划,避免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脱节、重复,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对于培养目前我国经济建设中所需的汽车类高级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大大优化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活动环节、创新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构建新的考核体系,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使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竞争能力和提高就业率。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教改项目(JG1342)
注释
① 吕红明.以“卓越计划”为契机,探索地方高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价值工程,2011.30(14):219-220.
② 文孝霞,杜子学,孙庆.我国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5):108-109.
③ 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42(5):25-27.
④ 曹颖颐.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⑤ 张武升.创造性思维与个性教学模式研究来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12(5):33-37.
⑥ 苏丽,兰海.试论研究型教学模式——基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175-176.
⑦ Busenitz L,W West and Shepherd D.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in Emergence:Pas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29(3):95-305.
⑧ 吴明晖,颜晖,陈观林等.多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5(S1):71-73.
⑨ 伍先明,刘厚才.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教材的建设与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7):82-84.
⑩ 林健,符寒光,吴中伟等.高校实践创新课程的教学与体会[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