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杖:老年人的好伴侣
2015-11-13李盛仙
李盛仙
被称为人类“第三条腿”的手杖,俗称“拐杖”。意大利叫“司的克”,日本叫“文明棍”,美国则名其“百宝”。从这种种雅号上可以看出手杖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手杖,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礼记》载:“负手曳杖。”l974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广西平乐银山岭一座西汉墓中发现了一根鸠杖。由此可见,手杖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在古代,手杖又叫“扶老”,是尊老敬贤的标志,《续汉书·礼仪志》记载汉代对70岁的老人要“授之以王杖”。这种杖“端以鸠为饰”,被称为“鸠杖”。汉时法令还规定,老人持有这种手杖,可自由出入官府,谁若打骂持鸠杖的老人,则被视为大逆不道。据史料记载,汉代时汝南西陵县昌里有位老人,无辜被当地一乡宦殴打。他持鸠杖向汝南太守告状,经查实后,太守上报廷尉批准,处决了那位乡宦。
手杖,它既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生活的重要“伴侣”,又是中风偏瘫、骨与关节疾病恢复期及病后康复过程中常用的辅助工具。有了它,登高或下坡就有所依持。散步旷野、闲立庭院,有了它,能省不少的力,还便于手足相顾,保持体态平衡,防滑防跌于未然。由于它对老者和病人起居都能作出如此重大贡献,因而人们誉之为“保驾杖”。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人,女性43%,男性21%有跌伤史。老年人骨质疏松,一旦跌倒,容易发生骨折,并很难愈合,卧床日久更会得褥疮等其他并发症。而柱拐在手,增加了人体的支撑面,站可倚身,行可助脚,地湿防滑,爬高登山更是大有帮助。
手杖还有诸多妙用。俄国诗人普希金用的是一根3.5公斤重的铁心手杖,当作“健身棒”之用,进行各种姿势的锻炼,他手枪射击几乎百发百中,就得益于常用手杖作瞄准射击锻炼。我国革命元老董必武,晚年扶杖出游,走累了坐下来休憩,便用手杖当笔,在地上写写画画,有时提着悬空“虚写”,锻炼腕力,怡情养性,妙趣独享。
手杖的种类很多,用料不一,一般以轻便而易举、质优而坚韧者为佳。四川节竹制成的手杖,向来为古人所宠爱。杭州西湖的竹节杖,北京的白腊杆杖,以及两广藤竹,福建漆杖,都是老人握、拄、提、携的理想佳品。王维诗曰:“悠悠策藜杖。”杜甫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扶藜”,可见民间多取藜为杖。刘禹锡有诗曰:“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可看出这手杖是用枸杞根制的,并把枸杞根雅俗共赏的性能写进诗中。苏东坡爱用竹杖,他作词云“竹杖芒鞋轻胜马”,以竹为杖是最轻便的了。
如何选择手杖也有讲究:第一,长短相宜。让使用者直立,两手自然下垂,测量从小指侧的手腕横纹到地面的距离即为标准高度。第二,杖杆坚固。手杖的木质要坚硬柔韧,以防断裂,同时轻重适度,过轻会有飘浮感,过重会增加使用者腕臂负担。第三,杖柄舒适,手杖柄最好是弯勾形或斜把形,便于手掌用力握牢,同时杖柄稍宽,可使老者或患有关节炎的病人手感舒适,疼痛减轻。第四,加箍防滑,手杖杆下端最好用金属箍加固,以免杖杆损坏而发生意外,手杖底端最好套上胶垫垫圈防滑。 【编辑:汐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