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摄影之友》及妙不可言的2008

2015-11-12罗元熙

摄影之友 2015年10期
关键词:之友汶川专辑

罗元熙

2008年,《摄影之友》杂志所在的高至集团因业务拓展装修北京办公室,本来很不方便,却成为编辑部一段快乐的时光。

那时候我们被安排在对面的临时办公室,分配到门口一大一小两个房间。史诺、欣欣、小胖、刘畅在小屋,他们把那个小房间弄得特别舒服,每个人资料书籍虽然很多,但都整整齐齐,我记得他们还养了小花和小草;我带着其他编辑在外屋,屋子中央放着老会议室的大会议桌,所有的电脑都杂乱地摆在大桌上,到处都是插线板和电线,感觉像战时指挥部,开选题会时大家就散落在屋子各处说话。

也是在这时,我们的编辑部迎来了一些很重要的同仁,老谭是年初过来的,孔月是快秋天到的,武侠和顾雪都是在一堆杂物中面试的。

那段时期,我们正在进行我2006年接手《摄影之友》之后的第一次全面改版,尽管环境很摇滚,但编辑部轻松愉快。大家都忙得井然有序,两个屋子的人经常隔着隔板欢乐地开玩笑,手里的活儿也不会停。那时候编辑部的开心果是老谭和小胖,我记得小胖常说:“你们女的,会不会好好说话”,连深沉的金纬也会非常欢快地开玩笑。

这次改版,史诺和美编团队全面升级了杂志的视觉设计;在内容上,明确地形成了品色、实战、器材的三驾马车格局。其中“实战”是摄影杂志里第一次作为内容版块出现的,由当时刚到的资深编辑孔月担纲;“摄汇名流”栏目也是摄影类杂志的创举,采访了王石、潘石屹、罗红、任达华、周润发等一系列名人的摄影故事。

汶川地震也发生在这时。那天下午凳子突然晃了晃,大家以为是自己头晕。后来才知道那是汶川大地震。我们开紧急会议,大家提议出专版来哀悼,因为涉及整个杂志的调性,我电话与何生沟通,他坚决支持。我一边揪心杂志的下厂时间,一边全力协调,希望大家能完成这个有意义的专题。

我让侯颖跟印厂沟通暂缓下厂,全班人马立刻加班,前后一共三天时间,专题就做出来了,史诺连夜调整了封面。我记得那一期的封面是黑白的,压了一个绿三角以寄托我们对生命的尊重。

汶川专辑后,编辑部打整体仗的能力得到了大提升,我们开始着手策划“改版十年10月号特辑”。何老板站在聚光灯下摆出轻松欢乐的POSE,并愿意在杂志上放成一页巨幅。这幅照片由当时广州办的编辑吴迎辉操刀拍摄,我在电话中反复说明要求的效果,吴说:“放心!全都交给我吧。”后来效果确实不错,而且就此定下了整个大策划前段的调子。而“改版十年10月号特辑”的成功,也让我对团队有了制作大型专辑的信心,以致后来每年十月,我们便会策划一个大规模专辑。

我在《摄影之友》八年,有很多时光,现在想想,凡事都自有脉络,2008年,于我,于周围的同仁,于《摄影之友》杂志,是很多头绪的开端,却都波及以后的方方面面,这一年对我们尤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2008年在影像产业的长河里也是历史性的一年,数码相机全线跨入千万像素,佳能发布全幅神机5D mark Ⅱ,索尼也开始大规模杀入数码单反行业,现在的很多老朋友也都是在那一年进入了相机企业或摄影网媒、平媒。这之后的五年,影像产业进入了轰轰烈烈的数码革命时代,那真是全民皆买相机、全民皆谈摄影的大浪潮。

我和我周围的同人们有幸在那个时代浪涛到来的时候,有船、且能扯起风帆!而现在看来,所有在那个大潮里坚持下来的人们,都有了自己人生新的高度。我为能在这样一个时代进入影像行业,遇到《摄影之友》、遇到我所有的同事和朋友们,感到幸运并感恩。经历这个时代所获得的一切,已成为我的一笔人生财富,并在即将到来的又一个新时代,支持我继续探索和前行。

猜你喜欢

之友汶川专辑
之友征集
晒出你的2019最佳作品
曲奏汶川情花开时代梦
“5·12”汶川大地震10年记(上篇)
黄子韬《The Road》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汶川樱桃熟了
傻傻的
完形填空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