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六位一体”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实践

2015-11-12罗志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14期
关键词:六位一体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

罗志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外贸实践能力。“六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倡导课程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课程对接岗位”。本文主要阐述了“六位一体”教学模式下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课程内容解构和重组、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考核三个方面的实践。

[关键词]高职;六位一体;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109-02

一、“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

六位,即六个核心要素,分别是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职业活动素材、“教、学、做”一体化以及形成性考核。其总体思路是:(1)了解具体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具体包括职业操作技能以及为完成职业任务、胜任岗位资格所需要的相关素质、素养;(2)根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设定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3)根据职业能力训练的需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与职业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明确而具体的学习任务或课题;(4)收集和组织符合职业活动实际的情境、工具和资料(材料);(5)在课程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学习与运用要有机结合;(6)综合考虑学生平时能力训练项目和课程综合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性表现对学生进行课程成绩的考核。

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课程与岗位对接,就必须遵循“六位一体”的基本程式和基本原则。本文将从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弊端、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外贸职业能力分析三个方面来说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严重脱离职业需求实际。课堂上主要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人为地将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训练割裂开来,导致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提高。此外,过分关注知识目标,重考试轻操作,无法客观评价和验证学生是否真正具有了胜任职业岗位、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课差,学习困难大。他们自我意识强烈,思维活跃,保持注意力的时间较短,上课无组织无纪律,精神松弛;动手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强,更倾向于以团队形式进行学习;喜欢移动互联网,普遍使用社交网络,重视即时反馈等。

(三)外贸职业能力分析

目前外贸企业对于外贸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包括:1)专业能力。具体包括建立业务关系、进出口成本核算、进出口业务磋商、撰写各种外贸函电、合同及信用证审核、外贸制单与结汇、办理国际货运与保险等。2)语言能力。即基本的使用外语交谈与函电往来的语言运用能力。3)学习能力。主要是自主学习国际贸易法规新规定、国家外贸政策新动向等。4)社会责任能力。包括责任心、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诚信、坚持、敬业精神等。

三、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实践

为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外贸职业能力,笔者对高职《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基于《六位一体》的探索与实践,具体包括课程内容解构和重组、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考核三个部分。

(一)课程内容解构和重组

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科型教学模式或照搬学术性大学的教学模式,不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以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为基础,坚持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以达到外贸职业从业能力的要求为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解构,重组并构建教学模块,使之与职业实际紧密相符。同时,构建的教学模块符合外贸工作岗位的基本工作流程,遵循初学者认知规律。

基于以上原则,笔者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划分为五个模块:建立业务关系、进出口成本核算、进出口业务磋商、进出口合同订立以及跟单履行合同。这五个模块的教学遵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分别对应外贸业务人员的工作环节和实际工作内容。基于“六位一体”构建的教学模块能确保课程教学始终与职业活动保持同步。

(二)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与实施

《国际贸易实务》职业能力训练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是真正实现该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核心。设计的项目必须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要能对应职业领域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事项;还要能适应外贸人员职业能力目标的需要和学生学习基础的实际,能充分体现工作和学习的相互渗透,难度也要适中,不能过高或过低。同时,设计的训练项目要能将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以及知识理解和把握充分体现;要根据需要对综合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进行分解,各单项训练项目之间要相互联系,衔接自然。此外,训练项目不管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应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笔者在以上五个教学模块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12个职业能力训练项目。

具体的实施情况如下:

1.寻找目标客户。结合高职学生倾向于以团队形式进行学习的特点,将班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为增加训练项目的趣味性,以小组为单位组建公司,分配角色,确定经营产品名称,结合产品特点,分析并选择目标市场,通过不同途径寻找目标客户。每个小组既是本公司产品的卖方,同时也是其他公司产品的买方。

2.核算进出口产品成本。对前一训练项目中确定的产品进行成本核算。该项目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产品成本核算和定价的专业知识。教师先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和学习产品基本定价方法,了解国际市场上产品的平均价格水平,然后在学生的项目训练中加以指导。

3.询盘。各小组根据公司的需求实际向其他公司产品进行询盘。该训练项目旨在培养学生撰写外贸函电的能力和综合运用外语的语言能力。在训练实践中,了解询盘的含义。endprint

4.发盘。就前一训练项目中客户的询盘进行回复,向客户发盘,发盘内容包括品名、品质、数量、价格、包装、运输、保险、付款方式等。通过学生自己撰写发盘,主动发现其中的问题:如约定品名、品质、产品数量、价格等应该注意的事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实盘和虚盘。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趣味性,提高课堂效果。

5.还盘。对对方的发盘条件进行还盘。通过该训练项目理解原发盘的失效问题,理解业务磋商的反复性,同时,掌握业务磋商谈判的技巧。

6.接受。撰写接受的函电,对贸易的各项条件表示接受。通过该训练项目理解接受的含义、逾期接受以及实质性变更发盘条件的内涵。

7.拟定买卖合同及合同订立。就业务磋商环节协商的各项贸易条件,买卖双方拟定合同条款、审查合同并最终订立合同。该训练项目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合同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8.审核信用证。在信用证付款方式下,卖方及时催买方开立信用证,认真审查信用证各项内容,对与合同不符的地方进行修改。通过催证、审证和改证的环节,让学生认识信用证,进一步理解信用证这一付款方式的操作、理解信用证的软条款等知识。

9.办理货物运输。根据合同条款,为进出口货物办理运输事宜。教师鼓励学生主动了解运输的相关知识,结合不同贸易术语,理解办理运输时应注意的事项,加深学生对于贸易术语和货物运输的认识。

10.办理货物运输保险。根据贸易合同中关于保险的条款,按照合同约定办理保险事宜,明确货物运输途中的风险,确定保险险别(基本险和附加险)、学会计算保险金额、保险费等。

11.制单结汇。按照信用证的规定,缮制各类单据,办理货物结汇。在制单的过程中,了解各类单据的性质、缮制方法等,做到单单一致、单证一致。

12.处理贸易争端。妥善处理和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争议。明确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端及其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形成性考核

对该课程的考核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预先设定了标准,每个训练项目完成后,教师、学生和小组分别进行评价。最终成绩按照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的分数按比例折算得到。

总的来说,基于“六位一体”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实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做到了课程与岗位的对接,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阁斐.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5(1).

[2]刘慧.高职学生特点分析及对策浅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3]易晓明.“模块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1(8).

[4]毕国芳.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科技资讯,2014(15).

[5]徐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对外经贸,2013(8).

(责任编辑:章樊)endprint

猜你喜欢

六位一体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