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5-11-12宋歌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14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实践高职院校

宋歌

[摘要]本文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研究载体,分析了高职院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贯彻国家、教育部和省的文件精神,加大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深度融合,扎实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对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与途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024-03

信息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办学竞争,各大高职院校普遍关注信息化在提升办学质量、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十年,我国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事业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行业的投入逐年增加,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启动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新挑战,抓住机遇,推动职业教育思想、体制、观念、模式等模式的改革,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

一、近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2002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100周年校庆上指出:“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2007年5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2010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

201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优质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2011年8月,教育部成立了由袁贵仁部长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具体负责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信推办的成立,是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上的重大变革,在顶层设计、体制机制、重大项目和示范引导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近十年,领导的讲话、国家、教育部和省的文件精神,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如何充分理解和有效贯彻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教育界重点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对高职院校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规划

学校整体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在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学校现已建成图书馆管理系统、教务教学、财务系统、网站群系统和VPN等应用系统,一卡通系统也正在有序推进中,这些应用系统在学校的教学、管理等部门的应用,极大地推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各部门业务需求情况的复杂化,使得现有业务系统无法满足学校发展需求;已有应用系统对业务发展、新一代IT通信技术的应用上,缺乏应对能力;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阻碍了业务联动、信息共享和服务融合的进程。

面对这种情况,迫切地需要在传统校园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方向和新途径,坚持以服务为目标,以师生为核心,在“技术”与“用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打造一个既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又贴合用户使用习惯的新一代教育信息化校园。

三、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视队伍建设,统筹规划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

信息化校园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统一规划。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每个部门和每位师生。信息化校园建设必定会引起管理机构的变革和工作流程的重组。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把“信息化”作为学校四大发展战略之一,也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支撑。2013年12月成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信息化中心。组建由部门信息化主管和部门信息员等组成的“纵向三级”和“横向三维”的信息化队伍。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部署、指导全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各部门积极支持,密切协作,共同推动。

1.全员重视,进一步明确应用需求是建设工作的动力源头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各级部门要从源头采集信息化建设应用需求;全校师生要及时反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调研论证,进一步细化建设方案是建设工作的关键所在

精心谋划,拟定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同力协作,制定信息化项目实施方案;强化管理,紧跟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

3.服务引导,进一步强化系统应用是建设工作的最终目的

加强宣传,及时推广信息化建设成果应用;加强沟通,及时反馈信息化系统应用问题;加强培训,及时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加强服务,及时处理信息化建设应用盲点。

(二)完善基础设施,细化实施过程,搭建开放融合的基础框架和支撑平台

1.搭建基础网络平台。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是高职院校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校信息化应用平台的基石。学校的校园网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实现万兆主干,千兆接入,出口带宽为2.6G,基本满足全校师生的网络需求。加强校园网络统一管理、对运营商在校所有网络设备统一配置、对全校网络设备和配置进行清查、对部门楼宇信息点位进行梳理、对网络认证账号进行清查、对弱电间进行巡检整治。建立常规检查制度,梳理网络常规事务的处理流程,规范台账制度。推进无线网络全覆盖,满足各种终端的上网需求。目前,学校有线信息点达8500个,校园无线网络已完成一、二期工程,学校有线、无线网络已经覆盖整个教学办公及生活区,为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搭建了安全稳定的网络基础平台。endprint

2.拓宽信息化合作渠道。学校成立“运营商信息化合作洽谈工作组”,与三家运营商开展信息化建设合作洽谈。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无锡分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签署“信息化校园建设合作协议”。探索深度多层次的新型信息化项目的合作,实现合作多赢。

3.建设集成数据中心。建设集中高效的数据中心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重点。为了收集、处理和存储学校各类信息数据,实现存储集中、数据集成,提高数据的统一性、安全性和利用率,为全校提供信息共享服务,学校于2012年实施了数据中心项目改造建设,现已投入使用。

4.整合应用平台。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用基础平台建设至关重要,决定着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管理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水平。“十二五”期间,学校根据ISO9000的流程化管理理念,在综合分析、调整优化学校核心业务流的基础上,解决“信息孤岛”,实行系统整合,建立统一的校级管理信息系统。按需要建设部分新的应用系统(包括OA办公自动化系统、学生工作管理服务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团委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毕业离校系统、校友会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同期对图书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邮件系统及财务管理系统等原有系统进行整合。通过梳理各部门管理流程和业务数据,统一数据标准,重组业务流程,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为全校师生提供集中化的信息服务。提供应用集成与单点登录,相关应用数据实现一站式访问。

5.改善信息化教学环境。学校现有入网计算机6000多台,学术报告厅、多媒体会议室16个。近几年,大力改善升级教学设施,信息化、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创建完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模式提供了良好地信息化环境。现已建成多媒体教室100多间,座位数达到8000多座。

6.增设数字资源制作设备。数字资源制作设备是资源开发的必要条件。学校现建有具备录播功能的教室25间,配备高清摄像机6台,有图形工作站、非编系统14台(套)。通过录播制作设备,实现教学、学习过程同步直播和摄制,为优质资源的智能化制作提供保障。做好录播教室使用规划,按照学院规模进行录播计划分配,做好微课大赛、教师业务能力大赛、市级以上精品资源课程建设的录课工作。

7.构建网络资源平台。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近年来,学校重点建设了网络学习平台、教学资源网、微课竞赛网、视频教学资源平台以及多个教学资源库。数字资源平台的搭建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教学和学习在学校渐成了主流。这些网络课程共享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全课程、全天候、全方位的学习空间。学习平台的使用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也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互动教学、便利教学提供了可靠的环境。重点技术支持学校规划建设的百门精品资源课程,给予课程设计、微课录制、交流互动技术指导。

8.做实课程学习平台。教育信息化重点就是教学信息化,学校一直将教学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作为全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8年开始构建基于Moodle的网络学习平台,以Moodle平台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符合学校特色的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现有网络课程834门,用31209个,日均访问量达2500人次。以Moodle平台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符合商院特色的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Moodle网络课程设计》培训课程,基本满足师生对Moodle平台的基础应用培训。同时开通在线互动,解决师生具体问题。

9.做好信息化保障。保障学校网络、设备等信息化设施的正常运转,配合教务处、招生办等相关部门和院(部)做好考试、录取、比赛等技术支持和保障工作。加强对学校多媒体教室管理,细化多媒体教室应用,满足不同专业信息化教学硬件设备需求。加强对学校公共会议室的协调、管理、保障功能。做好各级各类重大活动、会议等公务活动的录像保障工作。

(三)强化建用结合,普及信息化理念,将信息化建设成果普惠于全校师生,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全体人员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效,决定了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程度。因此,做好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和工作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意识,已成为当前信息化建设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

经组织申报、专家审核和教育厅批准,学校于2011年成为无锡高职院校首家“江苏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基地”,14名教师经考核成为培训讲师。以学校加强内涵建设为契机,做好学校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作。为了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计划开展信息化培训。组织开展“新生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新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校园信息化设备使用培训专题讲座”、“二级信息员专题培训讲座”、“上门服务月活动”等,有效地引导师生使用学校的信息化资源,引导师生积极利用校园信息化资源方便快捷地处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务,大力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

四、余论

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系统工程、综合工程、领导参与工程。需要从高起点规划人手,明确建设思路和步骤;需要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参与,齐心协力;需要明确应用需求,进一步加强调研、进一步细化建设方案、进一步强化系统应用,才能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实现和发展。

(责任编辑:桂杉杉)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实践高职院校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