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大规格行道树悬铃木复壮技术应用综述
2015-11-12郑代平刘志芳王延方王文平邵君霞时景燕
郑代平,刘志芳,王延方,王文平,邵君霞,时景燕
(郑州市绿化工程管理处,河南 郑州 450006)
悬铃木,悬铃木科悬铃木属(Platanus),主要分布于欧洲东南部、印度和美洲。悬铃木分3种,分别为一球悬铃木、二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俗称美国梧桐、英国梧桐和法国梧桐,统称悬铃木。悬铃木树形整齐,高大伟岸,枝繁叶茂,生长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是世界行道树之王,广泛栽植作行道绿化树种,也可为速生材用树种[1]。最常见的为二球悬铃木,以其生长迅速、株型美观、适应性较强等特点广泛分布于全球的各个城市。郑州市栽植的悬铃木绝大部分即是此种。
郑州市种植悬铃木的历史是从1954年开始的,到目前为止,悬铃木种植量多达140.9万株。20世纪50年代种植的悬铃木胸径已达到40~70 cm,黄河迎宾馆、市人民公园等一些地方的大悬铃木仍然长势旺盛、郁郁葱葱,郑州市正是有了悬铃木,才有了可以骄傲的名字—绿城。1985年,郑州市绿化覆盖率35.25%,人均公共绿地4.12 m2,居当时全国公布317个大中城市之首,被冠于“绿城”之美名,这其中悬铃木功不可没。2007年,在郑州市“市树”评选中,悬铃木以 56.7%的得票率当选为郑州市“市树”[2]。
1 悬铃木衰枯表现
在全国范围内,郑州市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悬铃木生长,20世纪90年代之前,所引种的悬铃木生长势甚至超过引种更早的南京市和武汉市。文化路、金水路、人民路、迎宾路等路段的悬铃木生长非常茂盛,树冠遮天蔽日,素有“小雨不湿衣、三伏不用伞”之称。随着城市建设与改造的进行,城市人口猛增,城市道路普遍硬化,地下水位下降,城市管网遍布等,使得行道树的立地条件越来越差,郑州市悬铃木逐渐出现了衰枯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水路等地段胸径30 cm以上大规格的悬铃木出现了生长缓慢,生长势弱等现象。据 2003年不完全统计,市区内就有万余株悬铃木表现出了衰枯症状,占主次干道悬铃木总数的33.3%,伐除的死亡悬铃木达300余株。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衰枯现象表现的越来越严重。2006年春天,嵩山路、中原路等路段部分悬铃木出现回芽现象;2007年夏季,悬铃木白粉病流行,造成嵩山路等道路部分悬铃木提前落叶;2008年嵩山路、建设路、陇海西路、迎宾路等道路悬铃木又出现回芽现象。由于悬铃木生长衰弱,病虫害也日趋严重,常见的病虫害有天牛、介壳虫、叶螨、大小簑蛾、方翅网蝽等。天牛对悬铃木危害最严重,造成很多枯死枝,主要分布于南阳路、中原路、建设路、嵩山路、桐柏路等。另外,悬铃木生理性黄化病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
2 复壮技术应用范围
主要选择中原区、金水区、二七区、管城区、惠济区5个区域22条(段)道路进行,根据不同路段悬铃木的树龄、生长势、立地条件等因素,采取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修补树洞、树穴周围打孔通气、扩大树穴、树穴换土、建设绿化带等不同措施,共复壮悬铃木10981株(详见表1)。
表1 郑州市主干道行道树悬铃木复壮任务
3 主要技术措施
3.1 改善树木立地结构
3.1.1 改良立地土壤
对郑上路、朱屯东路等树穴的板结土壤改良成疏松土壤,减少机械助力,创造根系适宜生长延伸环境。具体沿树穴内壁下挖40~60 cm,挖土过程中,注意随时将暴露出来的根系用好土覆盖,将原有板结层土清除后,再从底向上填入改良物质,一般先填入树枝叶,后埋混入有机肥的壤土。对地下垃圾填充多的土壤改良,与前基本相同,需注意必须彻底清除土壤中的石灰、砖石瓦块、三七灰土及各种废弃杂物,换上好土并掺有一定量的腐叶土加有机肥混匀后填入至平。
3.1.2 调整树穴大小
大学路、文化路等路段悬铃木树穴由原来1 m×1 m扩至1.5 m×1.5 m或1.8 m×1.8 m。揭开原树池盖板,扩大树穴至合适状态,除去上层20~30 cm 的板结土及下层填充土,结合土壤改良措施,改善树根的通气、透水状况,竖立侧石,盖上铁质或树脂篦子。
3.1.3 改变树穴结构和铺装材料及形式
金水路原来树穴都是独立的,在1 m×1 m树穴之外,全是铺装高档不透水不透气的花岗岩材料。2011年,为保证树木生长需要的水、肥、气,根据树木间距和道路路口等具体情况,扩大改造成连体树穴,多棵树(不等数目)连体,对树下土壤更新改良,覆盖碎石后铺装透气透水的树脂树穴材料,以满足树木从外界吸收营养、正常交换能量的过程。
3.1.4 联通各树穴建成绿化隔离带
沿紧临快车道内行行道树方向联通各树穴,改造成绿化带。秦岭路(建设路-棉纺路)、伏牛路(建设路-淮河路)嵩山路(伊河路-建设路)段行道树双排种植形式,其中行道树由于长势相对弱,抗逆性较差。以嵩山路为例,2007年白粉病爆发导致生长季提前落叶、2008年春融雪剂造成春季回芽现象,严重影响树木景观,受到市民和媒体关注。2008年夏季在嵩山路精品街综合整治过程中,采取了将临快车道行道树方向原来独立树穴之间的硬铺装全部破除,改造成绿化带,种植灌木篱,彻底改善了悬铃木立地条件。
3.2 补充营养
3.2.1 直接在根部浇灌促根生长营养液
根部施肥是在树木生长高峰前施一定量有机肥与无机肥。树木生长在土壤中 N、P、K供应不足的地方,树叶薄而发黄,树梢生长细弱。中原路(嵩山路-百花路)和建设路(嵩山路-伏牛路),在冬、春季节浇水的同时,给树木浇施根动力②号400倍液(刺激并增强根系活力)和预防根部病的根腐灵1600倍液。
3.2.2 根周钻孔施肥
金水路(文化路-经五路)针对树穴周围都是不透气路面,由于交通需要,无法全部破开,我们采取根部周围打孔施肥的办法,即在树冠投影范围内、根系集中分布区域打孔,孔径 10~15 cm,深80~100 cm,放入合适的PVC管子,通过管子施入大树专用缓施肥和生根剂,营养物质直接渗入到植物吸收根区域,减少消耗及流失,保证营养更充分地吸收。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间距、每孔注射量、注射时间调节。施肥时间从4月份开始,第1次施入美国金钾宝100倍液;5月份第2次施入国光根动力②号400倍;9月份第3次施入沤制好的芝麻饼肥。
3.2.3 给树体吊针注射营养液
给树木直接输营养液是树木复壮直接有效方法之一,2009年陇海路等路段的悬铃木出现了超过发芽季节仍不发芽的现象,通过钻孔输液(施它活1000 mL)、杀菌封孔,达到了促进发芽效果。此过程中,注意要45°角钻孔,孔径大小要与输液器针头的粗细相匹配,且输液孔分布要均匀,及时把针孔换到新孔。根据树木恢复情况,2个月后可再输一次营养液。
3.3 防治病虫害
3.3.1 常见病虫害种类
我们对郑州市悬铃木病虫害发生种类进行了调查, 病虫害种类多达10余种,害虫主要有天牛、蚧虫(龟蜡蚧和草履蚧)、叶螨(红蜘蛛和白蜘蛛)、黄刺蛾、大蓑蛾、方翅网蝽、美国白蛾等;病害有皱叶病、枝干腐烂病以及叶片生理性黄化病等。
3.3.2 防治方法
2月份,用石硫合剂400倍液喷洒整个树干树冠2遍,防治在树体上越冬的病原物和害虫。
3~11月份,天牛幼虫活动期,用毒签或药棉堵塞天牛虫孔,并用黄泥封口(主要防治树木主干及分支处的天牛),喷施杀扑磷1500倍液防治龟蜡蚧和草履蚧。
5月份,喷施15%哒螨灵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甲维盐等农药,防治红蜘蛛、方翅网蝽、刺蛾、蓑蛾等叶部害虫。
6月中下旬,在天牛羽化期,用绿色威雷 400倍液喷施树冠和树干,防治天牛成虫,减少产卵量。
7~8月份,7月中旬释放管式肿腿蜂,利用生物防治控制1~3龄天牛幼虫。在没有放蜂的路段,如果有白粉病发生,喷施15%三唑酮可湿粉剂800倍液,每周1次,连续喷3次。
3.4 修剪
在生长季节进行复壮修剪时以轻剪为主,剪除干枯死枝,严重病虫枝、春季回芽和不发芽的部分等;如建设路(嵩山路—伏牛路)、陇海路(桐柏路—华山路)、桐柏路(棉纺路—西站路)等,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春季不发芽或回芽现象,及时对树木进行适度疏枝,对梢部枯死回芽枝条回缩,但如果树木严重受害,出现整株不发芽或回芽,一定不能手下留情,要在主分枝1 m以上位置短截。冬季复壮修剪主要是以重剪为主,衰枯树木枯稍严重,如金水路(文化路以东),措施是回缩短截,一般从枯死部位以下50 cm处短截,但对树势严重衰弱,二级分枝大量枯死,濒临死亡的树木要采取“抹头”处理,视情况保留主枝或二级分枝1~2 m左右,其余枝条全部剪除。
3.5 修补树洞保护树体
由于自然、外伤、断根、烂皮病等原因,树干或锯掉的树枝截面处,创伤面长期受风雨侵蚀,木质部腐朽,形成树洞。如果任其发展,对树木生长影响非常大,修补树洞保护树体能够有效地防止树体木质部继续腐烂,修补好的树体外形更美观。具体操作:彻底清除树洞内的杂物和腐烂朽木,在树洞壁上涂抹杀菌剂、杀虫剂及防腐剂,树洞内填充环保材料,最后做树皮仿真封口处理
4 小结
郑州市行道树是以悬铃木为骨干树种的城市,悬铃木约占全部行道树数量的70%,衰枯悬铃木通过采取上述复壮技术措施,生长势有明显提高。嵩山路(建设路-伊河路)、建设路(大学路-嵩山路、秦岭路(建设路-棉纺路)等路段打开硬化路面,沿行道树方向,改造成绿地的复壮效果最好,悬铃木生长郁郁葱葱。纬五路、政一街附近等路段采取打孔通气灌水肥的方法,干枯枝比上年明显减少,衰枯轻的树木叶片基本达到正常的生长水平,但大学路仅仅扩大改良了树穴,虽然树梢干枯枝减少,但叶子生长仍然不正常,叶片小,叶色发黄,复壮效果相对较差。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郑州市悬铃木种植具有栽植早、种植量庞大、取得较好生态和景观效果特点。目前,郑州市需要高度重视市区大规格悬铃木衰枯,早调查、早预防。对未明显表现衰枯症状的悬铃木要及早采取相应措施,以便延长市树寿命,充分发挥其生态和社会效益。
[1]郑万钧.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王永.郑州市市树悬铃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36(34):14980-14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