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密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的产量结构分析
2015-11-12王鹏文
黄 杰,王 冲,王鹏文*
(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天津 300384)
试验研究
耐密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的产量结构分析
黄 杰,王 冲,王鹏文*
(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天津 300384)
本文以耐密玉米品种登海618为试验材料,在适宜种植密度条件下,通过计算其穗值产价、粒值产价和重值产价,对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耐密玉米品种在适宜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收获穗数>籽粒重>单穗粒数。
玉米;耐密品种;产量结构分析
玉米高产理论认为,在影响产量的诸多因素中,玉米的产量结构对其产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关于耐密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研究的人很多,多数研究认为,耐密品种在天津地区种植适宜密度为5500株/667m2左右[1-6]。本研究采用耐密玉米品种登海618在武清地区现有生产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的产量数据:穗数(S)、穗粒数(L)、以及百粒重(Z)等值计算相应的产价,确定产量结构中各因素对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贡献大小,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供试品种为登海618,种植面积462m2,25行区,行距60cm,密度5500株/667m2。
1.2试验概况
试验在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张辛庄村进行,2014年4月30日播种,播种前667m2撒施牛粪4m3,6月10日667m2追施尿素20kg、磷酸二铵10kg。5月12日出苗,6月5日定苗,9月10日收获。
玉米生长期间,前、中期降雨适中,温度适宜,为玉米生长创造了有力的气象条件。后期降雨次数多、雨量大、日照较充足、气温较高,有利于玉米生长、但不利于玉米收获。
1.3田间调查记载
1.3.1生育时期记载
记载主要生育时期,包括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生育期。
1.3.2植株与穗部性状以及病害发生情况考察
植株性状及病害发生情况考察:包括株高、穗位、双穗率、空秆率、黑粉病、茎腐病等。
穗部性状考察:包括穗长(选取代表性果穗5个,风干后测量果穗长度,取平均值)、穗粒数(测定每品种平均穗行数、单行粒数,计算穗粒数)、百粒重(果穗风干后脱粒,随机数100粒称重,精确到0.1g,重复2次,取平均值。如两次测量差值超过平均重量的5%,需重复取样,取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全生育期
调查显示,登海618生育期为123d。
2.2植株性状及病害发生情况
试验显示,登海618实际收获穗数为4975株/667m2,株高259cm、黑粉病发病率为0;茎腐病发病率为14.14%(见表1)。
表1 供试品种植株性状与病害发生情况
2.3穗部性状
调查显示,登海618平均穗长为19.21cm,穗行数14.40行,行粒数为31.50粒,穗粒数为453.6粒,百粒重为38.39g,籽粒含水量为22.3%,风干产量为866.3 kg/667m2(见表2)。
2.4产量结构分析
表2 供试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性状
玉米产量结构对产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产量结构主要由穗数(S)、穗粒数(L)、以及百粒重(Z)三个因素构成。根据王鹏文等人的分析方法[7],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中,其中两个因素保持不变,只变化一个因素,得出的计算结果即为该要素对最终产量的影响程度,即产价。计算公式如下:
S、L、Z值越小,其各自所对应的产价也就越大,二者成负相关。按照上述公式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供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产值和产价
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穗值产价>重值产价>粒值产价,表明各产量要素对玉米产量造成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穗值产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重值,最后是穗值。
3 结论与讨论
(1)本文采用玉米穗值、粒值、重值三值分析了耐密玉米品种在适宜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贡献,认为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为穗数>百粒重>穂粒数。表明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以单位面积收获穂数最大,其次是百粒重,穗粒数影响最小。因此,在武清区现有生产条件下,如玉米获得高产,首先要注重提高植株整齐度、减少空杆率及缺苗数,从而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收获穂数;同时要注意开花吐丝期前后创造良好的水肥条件,减少籽粒败育,提高穗粒数;在生育后期加强水肥管理,延长根系活力,延缓叶片衰老,提高粒重,从而实现高产。
(2)玉米产量除受到产量结构因素影响外,还受到生态条件、品种特性以及土壤养分和水分供给的影响。在玉米生产实践中,应将影响产量的多个要素综合分析,根据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大小,采取相应的技术对策,以更好地发掘品种的增产潜力,实现高产。
[1]谷静丛,王鹏文,王国琴.天津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田产量结构分析[J].耕作与栽培,2014(2):12-13.
[2]周成,王鹏文.耐密型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关系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1,18(4):16-19.
[3]朱崴,周成,王鹏文.耐密型玉米种植密度及其三值的变化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12,37(5):1-2+41.
[4]荐慧,王鹏文,辛德财.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3,20(4):25-27.
[5]侯月,王鹏文.玉米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6):94-96.
[6]侯月,王鹏文.玉米不同种植密度产量结构的差异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4,21(3):25-27.
[7]王鹏文,刘鹏飞.种植密度对玉米三值变化的影响[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8,18(3):18-19.
S513
B
1002-0659(2015)02-0001-02
2015-3-24
“创新团队作物品质及抗逆性的遗传改良”(TD12-5017);“环渤海天津增粮技术集成与示范”(2013BAD05B08)
主要作者简介:黄杰(1992-),男,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农学专业2011级本科生。E-mail:707363916@qq.com
王鹏文(1957-),男,辽宁盖州市人,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教授,从事玉米育种及栽培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