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要靠人的感情与责任
——宁德市老区基点村扶贫工作调研

2015-11-12戚仕浩

红土地 2015年12期
关键词:基点老区茶叶

戚仕浩

精准扶贫要靠人的感情与责任
——宁德市老区基点村扶贫工作调研

戚仕浩

闽东是全国土地革命时期18块根据地之一,早在1927年就建立了党的组织。闽东老区人民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全市有1.1万名烈士,4万群众为革命献出生命,有1031个村庄被毀,11089人惨遭杀害,房屋被烧被拆131621间。闽东人民为共和国的诞生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现在宁德市所辖9县(市、区)均为老区重点县,老区遍布全市124个乡镇、1896个建制村。老区人口占全市总数82%以上。

当前全市161个老区基点村,大多处于偏僻深山老林之中。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滞后,有的是“空壳村”、负债村”。相对其他地方,经济发展条件更差、基础设施更薄、财力更弱,扶贫攻坚任务更为繁重。据我们调研摸底和各县老促会层层上报统计,2014年老区基点村人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的村有34个,占21.1%;5000元至1万元的村有78个,占48.5%;5000元以下的村有49个,占30.4%。这与宁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2元,还有一段差距。

尽管老区基点村如此困难,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闽东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切实将其作为市、县、乡镇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把扶贫作为闽东发展的根本任务来抓。2009年1月,福安市委常委会釆取六项重大措施支持老区建设,其中一项决定给予全市61个老区基点村,每村中央财政支持项目资金8万元,其中市领导挂点村另加2万元。总共每年下达支持项目资金500万元。福鼎市实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6+6”政策。一是实行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六到村”,即领导和单位帮扶到村;资金项目扶持到村;扶持集体经济发展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到村;企业结对帮扶到村;党建扶持到村。二是实行“六到户”:干部帮扶到户;企业带动到户;造福工程搬迁到户;信贷扶持到户;能力培养到户;社会保障到户。

一些基点村,有能人带头,政府支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准项目,是取得了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适合闽东实际的脫贫致富的路子。我们在调研中亲眼目睹这些村一派生机盎然。

市老促会陈成章、苏维营和《红土地》副社长林邦武(右一)在霞浦县小竹湾村调研

“乞丐村”变成”明星村”

福安市甘棠镇春雷云村是纯畲族村又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的偏僻山沟沟里,曾经是一个出了名的“乞丐村”。由于人多田少,生活贫困,2008年农民人均年收入才2165元,是出了名的贫困村。

2009年彭绍梅嫁到村里,才30岁出头。当年通过竞选当上了村委主任。她团结村两委成员,为脫贫致富付出艰辛与汗水,作出了显著成绩。第一步,她自己出面筹款,靠山吃山,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带领老乡发展茶、果、药、林生产。第二步,修建拓宽村级公路1.7公里,打通长期闭塞的山门,拉近了与沿海船舶修造厂距离。通过培训村里年轻人,学习修船技术,把村民融入工业企业成了技术工人,使村民成长为沿海船舶修造、拆解生产行业的主力军。第三步,修建村委办公楼、拓宽村内道路、建饮用自来水工程、健身活动场地、公共厕所、安装广场60米长石雕栏杆、硬化自然村道路等等,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提高。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达10140元以上,实现了6年翻5倍,村民盖起了新房160多栋,道路宽敞了,老乡的心情也欢畅了,村民安居乐业。

陈成章(左二)陪同宁徳市副市长黄建龙(左三)在蕉城区坑头村,参观革命纪念馆

“上海老板”绘宏图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上海商人苏文达返乡,办起各种农业产业企业,他的扶贫之路又是一个鲜活生动的例子。

2009年,38岁的苏文达带着资金从上海回到苏家山村里,通过竞选当了村委会主任后,因地制宜,选准项目,带领家乡群众发展农业生产。他从改变村民传统种养殖观念入手,改变家庭少量散养为规模养殖。他成立苏氏养殖有限公司和溢民农业专业合作社,把在上海办企业和经营养殖业所积累的经验和资金带回来。2013年4月16日央视二套财经频道作了半个小时报道,当记者问他:“你在上海生意做得那么好,为什么回乡当村官?”他说:“我虽然日子好过了,但村里还很穷,要让乡亲大家日子都好过,我才快乐。”这就是革命老区后代的博大胸怀。

他投入150万元办起豪猪养殖场,2010年又投入600万元,办起生猪养殖场。他发动农民入股,三千五千都行,盈利分红,亏了公司赔;家庭困难沒钱的由公司担保向信用社申请小额贷款入股。有了优惠条件,大大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全村有50多户占总数一半的农户入股。股本资金达到100多万元。村里困难户、二女户还安排到场里上班,月工资2000元以上。生猪每年出栏4000多头,豪猪现存栏400多头,村民每年都可拿到红利。

苏文达承包荒山种植有机茶500亩,釆用猪糞、沼气、茶叶的立体种养方式,建立两口大沼气池。猪糞入池发酵,沼渣用于茶园施肥,沼气免费供应全村村民使用,每户每年节省燃气600多元。从2010年起,他每年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300元以上不等慰问金。苏文达出资30万元建了自来水工程,解决全村安全饮用水。今年他出资拓宽出村道路由3.5米到7.5米。这项工程得到县政府和交通部门大力支持。这条路修成后方便村民生产生活需要,也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更好条件。他还规划建设休闲旅游度假山庄,现有己建了高山人工湖、游泳池等设施以及观光茶厂。苏文达描绘的一张美丽的苏家山革命基点村的辉煌蓝图已经呈现在眼前。

众人拾柴火焰高

1999年11月4日,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深入蕉城区霍童镇坑头村调研和慰问时,叮嘱陪同的地县领导:“一定要加大脫贫致富奔小康力度,还要继续落实责任,基本实现‘五通’工程,不等于不要扶贫,还要继续做好配套设施工程。帮助坑头老区群众解决生产出路问题”。蕉城区委原书记、现任宁德市副市长的王世雄,认真落实习省长指示,他任区委书记期间挂点坑头村,并任坑头村扶贫领导小组组长,由一位常委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特别的扶贫领导小组,发挥了特殊作用。

宁德市副市长黄建龙深入坑头村,他对老促会长期挂点坑头村所做的努力表示赞赏。他说长期坚持挂钩,积小胜成大胜,难能可贵。坑头村20多年来,坚持枓技扶贫取得很大成绩,这跟种茶能手、该村科技种茶致富的领头人谢郑生的奋斗分不开的,他本身就是村主干,为了集中精力制茶,他转任金源茶叶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后,十分重视科技种茶,争取了省农科院、茶科所的专家长期住村指导,手把手地传授先进技术。根据坑头高山的水、雾、气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创造出像金观音这样的优良品质。2010年,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品种示范现场会在坑头召开;2011年,坑头金源茶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十大茶叶专业合作社;2013年,金源茶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福建省级示范社;今年坑头高山茶园申报创建国家级茶业标准园。坑头村茶叶年年有创新。如今,全村金观音茶叶基地1400亩,茶叶加工厂7家,涉茶企业合作社6家,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各地设连锁店40多家,从事种植、加工、销售人员260人。去年人均收入11500元。目前,坑头已建成有厂房8000平方的茶叶加工厂,茶艺茶文化休闲区也在建设中。今年茶叶市场出现新的变化,高端茶叶销路面临挑战。正当企业遇上困难时,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黃建龙和老促会会长陈成章于6月16日,一起来到距市区70公里的坑头调研,深入茶厂,对大家反映的几个问题与要求十分重视,并对茶叶改造工程给予支持。黄副市长希望坑头茶厂一要坚持做好茶,坚持好品质;二价格要适中,不要炒作几万元一斤的茶叶,要面对广大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三不要在同行业搞恶意竞争。由于得到领导及时帮助,全厂士气大振,表示要克服困难,继续把坑头茶叶企业做大做强。

(作者单位:宁徳市老促会)

猜你喜欢

基点老区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老区在努力奔跑
香喷喷的茶叶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