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职业教育提升就业质量的经验及启示
2015-11-12黄碧珠
□黄碧珠
瑞士职业教育提升就业质量的经验及启示
□黄碧珠
瑞士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了相辅相生的循环系统。在这个循环系统中,职业教育通过职业准备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及职业继续教育三部分对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进行职业意识渗透,就业能力培养及就业岗位中的指导与继续教育,最终实现个体就业质量的提升。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认为我国可以从早期职业渗透、坚持适度教育及为个体就业提供终身支持三个方面改进,以提升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瑞士;职业教育;就业质量
瑞士人口较少,国土面积也较小,但是“瑞士制造”及众多的瑞士品牌得到各国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在世界经济强国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2014 年9月份央视新闻播报了瑞士职业教育展的情况。新闻里面提到瑞士失业率低于3%,不到欧盟国家平均失业率的1/3。职业教育毕业生人均收入高,工作有尊严,职业满意度高,就业质量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成员失业率低,就业质量高,可以说瑞士职业教育做了大贡献。瑞士职业教育是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呢?
一、瑞士形成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相辅相生的循环系统
由于资源匮乏,瑞士只能发展加工业,加工业发展需要有高素质的工人。从中世纪开始,瑞士人就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行会和互助会采用学徒制模式培养工人。受工业革命影响,19世纪瑞士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有学徒制、在职培训和职业学校等工人培养模式。1993年开始,由于部分专业对更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瑞士政府将分布各地的40多所高等专业院校合并而成9所高等职业教育即高等专业学院。1933年颁布,2004年重新修订的《瑞士联邦职业教育法》对政府和企业职责、专业教学以及学徒培训内容、从业人员资格、质量保障机制等做出明确规定。同时为保证行业后期发展的瑞士各企业也都愿意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这样瑞士职业学校与企业就紧密联合起来共同致力于职业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工人。高素质工人的培养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工人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了高质量就业,社会更多的人愿意选择职业教育,这样职业教育也获得发展。瑞士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相辅相生的循环系统(如图1)。
图1 瑞士职业教育循环学院
二、瑞士职业教育如何帮助个体实现就业质量的提升
在瑞士这个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相辅相生的循环系统中,个体是怎样从中受益并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呢?通过对瑞士职业教育文献的梳理,我们得出瑞士已建成从初级到高级相互衔接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主要由职业准备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三个部分组成。三部分之间沟通紧密,贯穿个体成长的一生,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度不断增加。也正是因为职业教育影响力度的增加,个体的就业能力增加,就业质量相应提升。我们以个体的成长阶段为横轴,以就业质量提升为纵轴,中间为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度。通过图2可以形象看出这个过程。下面就从个体成长的三个阶段来介绍瑞士职业教育三个部分是如何帮助个体成长,实现就业质量的提升。
图2 瑞士个体成长阶段图
职业准备教育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继续教育
(一)职业意识渗透,个体依据兴趣选择专业与教育类型,为后期就业做准备
因为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辅相生,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自然不同。瑞士人深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小开始都被灌输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科学人才,还需要有职业人才,只有靠一技之长才可以立足于社会”的观念。在瑞士,社会、家庭、学校都形成一种共识,孩子上职业学校,只要符合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照样有发展前途。瑞士每年都举行“孩子节”。这天孩子们进入父母的工作场所,零距离了解父母的职业。瑞士职业教育法规定,从小学二年级起就要开设各种手工课程,养成劳动兴趣和习惯。初中开始,学校便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职业指导和咨询,让学生了解各类职业要求、前景等,对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评价和测试,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和实习机会,为将来职业选择做准备。正如在央视播放的2014年职业教育展中,被采访到的一个从事铺地砖工作的女同学,她自豪的说“我13岁就开始选择这个职业,虽很辛苦,但是却非常非常喜欢这个工作。”正是因为从小职业意识的渗透,学生很了解职业,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职业,就业的满意度就高。
瑞士教育体系结构布局中高中的比重小,中等职业教育比重大。义务教育后,瑞士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专业与教育类型选择。“中学生的去向大致分为三部分:30%的学生到普通高中就读,并准备上大学;5%的学生进入实科高中,做升学就业两手准备;65%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其中有90%以上将在毕业后直接就业。对义务教育后不能决定自己去向的学生。瑞士设立了 ‘十年级’。这一年可以就近到普通中学或职业学校试读,适应后再做出选择。”[1]从小就具有职业意识的瑞士学生,深刻明白个人的成就高低并非决定于接受学校教育层次的高低,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个人发展需求做出选择。根据兴趣与需求选择的职业教育,未来走上职业岗位时,个人成就感和满意度自然就高,因而就业质量高。
(二)职业学校就业能力培养,对接职业岗位需求,为能够就业和就好业做准备
瑞士的职业学校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学生直接在企业内部当学徒,一种是职业学校内部学习。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职业学校,都遵循职业岗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瑞士州政府负责收集企业需要的学徒信息,并公开发布学徒供求信息。职业学校则根据劳动力市场对职业资格的要求和岗位空缺情况,决定职业教育和培训招生计划,以确保职业教育和培训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兼顾企业发展、人口变化等因素。如早期瑞士主要以化工、制造业和服务业人才培养为主,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瑞士加大了信息产业技术、电子、金融管理等行业的培训力度。由于瑞士的经济发展靠的不是大规模生产,而是靠高质量工作和高素质的员工。瑞士各行业坚持以品质取胜,因而在学生培养上特别注重职业品质。学校将就业过程中各项细节的要求都融入到课程内容中,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伦理、行为准则、行业规范等,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瑞士职业教育一般在职业学校、企业以及培训中心进行,“三个学习地点”又称为“三元制”(das triale System)人才培养模式。“‘三元制模式’中的‘培训中心’,是一种跨企业的,职业基本能力的‘入门培训’。入门培训在‘行业协会’的职业培训中心内实施。这种形式从1980年实施以来,实践证明有三方面的优越性:一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必要的职业基本技能对未来劳动者仍具有一定作用。在强调基本能力培训过程中,可增强学生对某种职业发展的认识和增强动手能力;二是现行的企业规模都很小,没有必要每个企业都建有实训车间,况且许多最基本的、机械的工具在一般企业很少运用,可以促进学生对工具的发展有所认识;三是培训中心是按职业群(行业协会)建立的,便于学生扩大基础,提高适应能力或增加职业选择机会的能力等。”[2]学生每周都有两至三天的时间到培训中心实践,完成实践回校后在理论上予以深化,巩固实践成果。企业积极参与决定职业学校的教学和考试内容,为学徒提供培训教师和工资,让学生体验工作岗位实际情况。由于课程设置、考试评价及实践都与实际工作岗位紧密联系,所以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都很强,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实现未来高质量就业非常有益。
瑞士强调职业教育的经济价值,遵循适度教育原则,少有高学历低职位就业的情况。AnielaWirz and Erdal Atukeren将抽样对象限定在从事与教育背景相关专业的人员,通过对瑞士合格劳动力过剩情况的数据分析得出“过度教育在瑞士劳动力供求关系调整中无法体现,瑞士劳动力市场被认为是有效的。”[3]很多就业岗位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更容易就业,一些热门的职业学校和学徒机会,只有学业成绩最好的学生才能获得。瑞士有2/3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或行业培训中心学习,然后工作。因为满足部分专业市场对人才需求而发展起来的瑞士高等专业学院,一样也重视技能与实践,遵循与大学“同等水平,不同模式”的原则。高等专业学院密切与产业界、经济界联系,经常进行行业调查,力求把企业、行业最需要的内容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尽管目前国内外对于高等教育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但职业教育在瑞士仍受欢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中,也只有30%接受得是非职业方向的普通教育,70%接受的是职业教育。”[4]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瑞士职业教育具有较高的教育效益。
(三)就业岗位中的指导与继续教育,为就业质量提升提供终身支持
瑞士的职教体系灵活开放,体现了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与工作场所三轨间的融通机制,并且贯穿个体的一生。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与劳动力市场之间以各种资格证书和文凭为桥梁相互连结起来。“在瑞士,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职业院校和企业是一种天然的盟友关系。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渠道十分畅通,还能获得正式职工20%左右的实习工资。企业员工进入学校再培训也是家常便饭。”[4]任何个体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进入任一个教育轨道或者工作场所。首先,个体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灵活选择。瑞士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教授乌苏拉·山霍斯特·达乐2010年在 “首届中国天津职业教育国际论坛”的发言中提到:“瑞士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转换与过渡是一个非常灵活的选择过程,给学生提供了追求更多教育机会以及转变自己职业生涯的可能性”[5]。如图3,瑞士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2]。
图3 瑞士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其次,瑞士职业教育可以为工作中的个体提供职业指导及正式或非正式的继续教育培训。在瑞士进了职业学校或做了学徒,并不意味着“决定了终身”。毕业工作后,仍有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终身教育的主要形式。“瑞士非常重视继续教育(学历后教育),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职教中心(技工学校),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应用技术大学,都根据法规要求,将学历后的培训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之一。由此为全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提供了选择空间。联邦政府规定,应用技术大学要对30岁后人群做学历后教育,由联邦政府确定课程标准,各应用技术大学制订多种培训方案供人们选择,联邦评估机构对这类继续教育做考评。”[6]通过继续教育或培训,可以使个体不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调整职业,求得全面、协调发展,在自己认为感兴趣且有尊严的工作上不断奋进,实现一生高质量的就业。
三、瑞士职业教育提升就业质量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瑞士职业教育不仅实现了高就业率,而且实现了高质量的就业。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但是就业质量却不尽人意,职业教育吸引力仍不足。瑞士职业教育提升就业质量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早期进行职业渗透,职业指导贯穿终身
瑞士的职业指导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当中,具有终身性特点,个体能不断深化对职业的认识,正确选择与调整适合自己的职业。但是我国的学生,到高中毕业报考志愿时还都不了解职业更不知道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是什么,高考志愿是盲目报的[7]。我们非常需要把职业指导课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根据小学生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设计适合的职业指导课,用各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有对职业有相当的了解,学生到高中升学时,才可以依据自己对职业的了解与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提前规划未来职业选择。在职业院校教育及普通大学教育也要开设职业指导课。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选职业的现状、就业前景以及就业所需要的技能,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进入工作阶段后,还要继续进行职业指导,紧跟职业发展,不断平衡自己在工作中对职业的认识。总之,开展终身的职业指导有利于帮助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实现就业质量提升。
(二)依据经济发展需求培养人才,坚持适度教育原则
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按照经济规律发展。做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规定的“调整完善职业院校区域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8]。正是因为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职业教育要坚持适度教育的原则。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部分职业岗位只需要有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可以胜任,部分岗位需要有高职教育毕业生可以胜任,还有少部分需要有本科及以上职业教育毕业生才可以胜任。职业教育需要了解企业的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职业教育需要满足学生升学的需要,需要实现体系内部中、高、本层次的衔接,但并不是所有专业的衔接。职业教育不是另一类的升学教育,因为就业岗位要求有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实现衔接的目的是满足职业岗位需求,以促进就业和提升就业质量为导向的。坚持适度教育是避免过度教育造成的浪费,提升社会就业质量的重要原则。
(三)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为个体就业质量提升提供终身支持
职业教育体系要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满足人人、时时、处处可受教育的需求。从瑞士职业教育经验可以得出,职业教育体系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即不仅需要构建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教育机制体系,还需要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天然盟友”关系。早期的职业渗透,学生在了解职业及自己兴趣后,可自由选择的教育机制体系的构建是学生实现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选择教育类型的平台途径。瑞士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相辅相生的循环系统中自然实现了企业与学校“天然盟友”关系。但是在中国,目前职业教育还主要是教育内部的事情。需要有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及适合中国特点的《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政策出台,这些外部因素可以在先期起到促进职业教育与企业深度合作的作用。当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在外因驱使下实现互利互惠时,自然也可以实现中国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相辅相生的循环系统,企业与学校共同致力于人才培养。两个条件的实现,就实现了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这样职业教育就可以进行就业岗位中的指导及继续教育培训,实现个体就业质量的提升。
[1]“钟表王国”瑞士背后的职业教育:成体系国家买单[EB/OL].http://www.duozhi.com/industry/20140208/ 925.shtml.2014-12-15.
[2]马庆发.瑞士职业教育与“三元制”模式[J].外国教育资料,1999(5):61-64.
[3]Aniela Wirz、Erdal Atukeren.Overeducation in the Swiss Labour market:Does anything go wrong[J]. Arbeitspapiere//Konjunkturforschungsstelle,Eidgen 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2004(85).
[4]肖飞.我眼中的瑞士职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9-12-01(3).
[5]乌苏拉·山霍斯特·达乐.以能力和竞争力为核心的瑞士职业教育与培训[J].职业技术教育,2010 (22):77-82.
[6]唐永泽.瑞士完整互通的两类教育体系考察[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14):75-76.
[7]黄碧珠.职业教育与人的个性自由发展[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8]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 2014-05-02.
责任编辑吴学仕
黄碧珠(1973-),女,福建福州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2013级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生,福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研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实践、职业教育宏观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
G710
A
1001-7518(2015)03-00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