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牢标准基础 促进转型升级

2015-11-12宋德奇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东莞市新兴产业东莞

宋德奇

2015年9月24日,东莞市政府新闻办、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东莞市标准化工作在助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

会上,东莞市质监局罗晓勤局长用生动的语言、翔实的数据、透彻的分析,对东莞市十二五期间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

罗晓勤: 标准化战略成为

区域经济核心要素

“说起标准的始源,我个人认为,应该追溯到秦朝时期,其“度同衡、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的四统一,为秦国实现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闻发布会上,罗晓勤局长富有文采的开场白,一下子吸引了全体参会人员的注意力。

罗晓勤局长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逐步由要素驱动快速向创新驱动转变,标准化战略已成为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核心要素。国际上,发达国家在不断刷新传统领域国际标准的同时,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信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国际标准的争夺。

无论是国际挑战还是国内需求,都使得标准化工作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东莞市的经济发展起步于“三来一补”,形成了由外资企业为主的外源型经济的发展模式。虽然众多世界知名企业进驻促进了东莞的经济繁荣,但是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发生根本变化,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断显现,一旦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升高,产业资本就会掉头而去另觅低处。在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东莞意识到,东莞起步于制造、发达于制造、扬名于制造,转型升级也必须立足于制造,以标准化的手段打造东莞的“优质制造”,从而全面提升东莞制造的竞争力和含金量,推动东莞制造在逆境中砥砺前行。

自2008年以来,东莞市两次出台了“推进制造业标准化工作实施办法”。尤其是2011年出台的“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作为标准化战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首次把标准化工作上升到战略规划层面,为全市标准化工作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进一步加速外源型经济向内源型经济并举发展转变,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

在组织领导上,通过引入考核机制,促进了镇街政府重视标准化工作。2010年6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东莞市镇街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实绩年度分类考核方案》,将涵盖标准制修订、采用国际标准和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技术标准指数纳入社会发展类指标当中,作为镇街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考核指标之一。这一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了镇街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有效促进镇街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同时,形成了政府牵头,职能部门联合,行业协会推动,企业主动参与的“标准化”工作大格局。

正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全市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出台的一系列高规格文件政策措施,使东莞质监局按照标准化战略规划要求,通过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兴产业等领域开展标准化战略活动,使全市的标准化工作从动力之变到理念之变,加速了标准化战略实施步伐;从观点之变到思路之变,提升了标准化战略综合效能。

2015东莞标准化工作五大成果

一是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继2010年主导制定2项国际标准后,再一次主导制定的1项IEC国际标准(IEC 61189-2-721)于2015年5月正式发布。打破了印制电路产品国际标准一直由欧、美、日三强垄断的局面,进一步提高了我国该类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标志着东莞市在该领域高端技术产品科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信息传输线缆及云计算2个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今年9月落户东莞,标志着东莞市将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标准规划和制修订,增强产业游戏规则的“话语权”,引领着产业发展。

三是市质检中心主导制定的2项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与评价国家标准于今年5月正式发布,这也是国内首次发布电子商务平台国家标准,对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是一个利好消息。

四是东莞市特色产品“莞香”于今年8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仅实现了相关领域零的突破,而且将借助品牌优势,推动沉香产业向沉香文化并举发展,提高“莞香”的美誉度。

五是东莞市正式发布5项城市共同配送服务联盟标准,这是东莞市成为全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和承担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后的初步成果,并将进一步促进物流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和助力电子商务业发展。

这五项近期成果表明:自“十二五”以来,在打牢标准的基础上,东莞市标准化工作重点已经由传统制造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并举转变,将为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提升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的竞争力。

三组数字清晰反映十二五东莞标准化战略成效

首先是全市企事业单位承担的全国不间断电源分技术委员会、省印制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省造纸和纸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国家、省TC/SC/WG工作组和秘书处工作达58个,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引领着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是全市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分别达10、306、317、140项,不仅抢占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而且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再次是全市企事业单位在16个产业,制订联盟标准达125项,部分高于国家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标准,填补了部分国内外标准空白,助力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整体产品质量提升,并推动了这16个产业集群不断聚集壮大。

也就是说,东莞市逐步建立起了以支撑产业发展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为主体,联盟标准为补充的先进标准体系,不仅扩大了全市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标准领域的“话语权”,而且实现了东莞市由原来的外源型经济向内外源型经济并举发展的转变。

四大变化展现东莞标准化

工作新格局

一是动力在变。几年来,东莞市不断出台的相关政策,以考核激励和财政资助为手段,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今,市财政已投入7000多万元用于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撬动企业技术标准科研经费投入近27亿元,企业已成为标准研发、制定的主力军。从而加强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重要专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促进了自主创新和技术标准的融合,抢占了产业制高点。根据奖励《办法》,对每主导制定一项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分别给予100、50、30、10万元的奖励。通过激励政策,推动企业由单纯被动的执行标准,向结合企业技术创新研究标准转变,从而推动全市产业的调整升级。

二是理念在变。引导和鼓励企业“向上看”,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的企业标准并建立先进标准体系,成为应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领头羊”。

没有先进的标准,就没有先进的制造业,更无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为此,东莞将标准化工作调整到顺应产业发展趋势,通过借力国家、省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工作建设、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推进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等,积极搭建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为企业主导和参与标准化制修订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详细的指导。首先是将标准化工作成效的“事后”奖励与“事前”资助相结合,对企业主导和参与标准化的奖励有“奖”更有“励”,推动优秀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的竞争。其次通过不断向企业灌输标准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产品质量基础的理念,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使全市334家企业的895种产品获得“采标”,实现了重要工业产品主体基本与国际接轨。再次是将“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创建作为重要手段,使201家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企业获得“标良”称号,使产业发展有了规范,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标杆样板,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通过选择在大朗、塘厦、长安、茶山等镇及会展、虎门港开展制造业和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引导和鼓励企业制定严于行业、国家或国际标准的企业标准,为标准化体系建设树立了新“标杆”,推动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实现高标准、高质量带来高效益。

例如按照《东莞市联盟标准管理规定》的要求,引导虎门线缆产业集群企业结成产业联盟,促进了线缆产业技术联合和自主创新,制定了达到美国等国外先进水平的联盟标准,抢占了美欧日市场,实现了技术标准优势向市场竞争优势的转化。目前,形成了线缆上下游企业超过210家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年总产值已突破165亿元,约占全国总产值的1/9,且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显现出继续向集约化规模生产发展的趋势,跃升为虎门镇第二大产业。

三是观念在变。如何摆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在标准化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中,不仅盯着制造业,而且关注服务业,用标准化引领现代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在标准化战略实施过程中,东莞认识到,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制造业大市,必须修补现代服务业“短板”。为破解一些服务业无标可循的困局,选择了会展、港口、物流等一些有代表性的服务业企业开展现代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以此改变长期以来标准化工作基本上都围绕制造业,使服务业领域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的局面。同时,将标准化作为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为东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是思路在变。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为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提升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的竞争力。

为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发展落后于产业发展的问题,东莞市根据新兴产业发展、变化、更新快以及技术含量高、产品应用越来越广泛的特点,把建立新兴产业标准体系放在了标准化战略的突出位置。通过扶持企业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标准,实现成果的产业化,为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

几年来,东莞质监通过联合科技等相关部门在云计算、虎门线缆、机器人、LED照明等新兴产业,为其发展提供重要指引,将自主研发的“独门绝技”转化为标准,抢占产业制高点,实现了技术人才90%以上在企业、研发资金90%以上来源于企业、研制标准项目90%以上来源于企业的集聚发展模式。

此举使新兴产业在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中,更多地体现东莞的技术特点和优势,从而提升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东莞市新兴产业东莞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可园琴事
东莞长联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