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TPP方略
2015-11-12约书亚梅尔策
约书亚?梅尔策
如果中国加入TPP,其所面临的挑战在于启动与之配套的改革;如果缺席TPP,中国也不是毫无损失
2015年10月5日,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12个谈判国宣布,谈判已经基本达成。在相关法律修订和语言翻译完成之后,协定的文本将在当月晚些时候公布。该协定并不需要获得全部谈判国同意,一旦得到美国国会以及大多数参与国的批准,就会正式生效。预计美国政府将在2016年上半年把TPP协定提交国会审议。TPP将改变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格局。该地区的供应链将会调整,以获得进入TPP市场的优先机会。生产和制造业也需要转变,以达到TPP在环境、劳工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标准。
中国并不是TPP的参与方,这是有代价的。中国需要提出一个加入TPP的方式。或者,中国也可以为亚太地区构想另外一个高标准的贸易协定,然后让美国来加入。TPP是一个包含12国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处于领导地位,再加上日本、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秘鲁、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文莱、越南和马来西亚。这些国家大致贡献全球GDP的40%,全球出口的30%,以及全球进口的25%。TPP是一个开放平台,这使得亚太经合组织的其它国家也可以加入。美国的意图是想让TPP实现亚太经合组织达成的“茂物目标”,即建立一个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区。韩国、菲律宾、泰国和台湾其实已经暗示,一旦TPP协定达成,它们都有加入的意愿。
中国最开始将TPP视作一种遏制措施,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担心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而TPP会成为这一战略的经济部分。在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于2013年6月的安纳伯格庄园会谈之后,中国表露出想进一步了解TPP的兴趣。而美国一直都清楚地表明,只要中国愿意实现TPP所设定的相关标准,它欢迎中国加入TPP。最终会不会加入,取决于中国是否愿意推动与之配套的国内改革。
与TPP并行的另一个贸易协定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ECP),中国正在参与其中的谈判。这个贸易协定包含了东盟、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印度。特别的是,这个协定没有包括美国。所以,这个以亚洲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协定被宣扬为一个新的地区贸易集团,以取代TPP的角色。但是在意愿以及全面性方面,这一协定都很难真的取代TPP。
正如前文所述,如果中国想加入TPP,它所面临的挑战在于启动与之配套的改革。比如说,加入TPP将要求开放诸如服务和投资领域的市场准入,并且在国有企业和网络接入等敏感领域接受新的贸易规则。也就是说,加入TPP的许多改革要求,与中国目前所认定的必须完成的国内改革并无矛盾。具体来说,这包括对金融部门的改革,加强服务领域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以及鼓励创新等。
如果缺席TPP,中国也不是毫无损失。根据一些研究者所提出的经济模型分析,中国如果不加入TPP,其收入损失到2025年会超过460亿美元。但是,如果中国加入,此外韩国、印尼、菲律宾和泰国等国也加入,这给中国带来的收入增长到2025年将会超过8000亿美元。与此同时,这给美国带来的收益会增长五倍,即接近3300亿美元。如此规模的经济收益,将为美中两国进一步推动经济融合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要实现美中两国之间更广泛的经济融合,其首要和中期的目标是完成两国之间关于“双边投资协定”(BIT)的谈判。中国将借此表明,它有意愿和能力来启动TPP所要求的一些改革。这是因为,BIT所要解决的问题在TPP中都有,其中就包括重要的新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法治改革。
与此同时,关于如何促进本国与亚太及更大区域的经济融合问题,中国也应形成其自身的愿景。但如果这一愿景将美国排除在外,或者与新兴的TPP国际贸易和投资框架相冲突的话,那将难以成功。目前,亚太经合组织正在研究一项“亚太自由贸易协定”(FTAAP),这也许会是一个机会。而中美之间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一种可能的前景。此外,在世贸体系内部重启一项多边谈判也是另一个方向,美中两国对此也应该予以考虑。
(作者为布鲁金斯学会全球经济和发展高级研究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客座教授。本文由涂锋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