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15-11-11刘应业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培养习惯指导方法激发兴趣

刘应业

【摘 要】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精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

【关键词】自主学习;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指导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只要做好以下几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指导自学方法,创设和谐氛围,给予充足时间,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个体的生活经验,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从学生喜欢的人、事、物入手,随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的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景、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等。如在教《桥之美》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录像和多媒体课件,创设出从不同角度引领学生去欣赏、品味“桥之美”的情景,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桥之美”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美妙的音乐唤起学生对美的体验,品味美的意蕴。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感受到了桥之美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讨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到渠成,取得了理想的课堂效果。

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特别是中学生有效注意力只有20分钟左右,还需要教师调动学生思维的主观性。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培养良好习惯

“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成功”。只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学生,才能走向知识的颠峰!

在中学阶段,要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如果教师干巴巴地一味讲授,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原因有二:一是教材距现实太久远,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我们在讲读本课之前,可让学生从报纸杂志上搜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交流、利用这些材料,再加上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方法的有效应用,课就会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些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调动多种感官,手脑并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收集、整理信息,大量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指导自学方法

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留下这样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鱼”,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比如,遇到一篇新课文,须要求学生先读一读,读不准,查一查字典、辞典。预习中理解不了的问题,可以上网或到图书馆查资料寻求解决,还理解不了,不明白,可以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课上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读书、思考、讨论、质疑,每一个学习环节中都始终让自己处于主体地位,积极地参与,疑难问题别人是怎样理解的,教师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思考的。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就能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创设和谐氛围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究。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合作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北京特级教师杨丽娜老师在一次讲学时,讲了一个生动的案例:一位教师在讲完了《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生立刻举起手,大声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你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这位老师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想法很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这个案例说明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就会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五、给予充足时间

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语文规律”。

把课堂还给学生,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我们众多老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仍保留着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认为以前讲得那么多,那么细,那么透,都还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岂不是更糟?这是教师首先应该解决心理问题和认识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有知识。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创设善思、勤问的良好学习氛围;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

[3]《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语文教学论》,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5]《中学语文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培养习惯指导方法激发兴趣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指导一年级学生写好字的策略与方法
细说小学课外阅读的类型及阅读指导方法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