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维艺术的应用之美

2015-11-11林乐成

创意设计源 2015年4期
关键词:材料

[摘要]纤维艺术被誉为现代建筑空间中最温暖人心的艺术。现代纤维艺术在中国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空间之中,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纤维艺术的概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进而分析当代纤维艺术的社会应用与价值。

[关键词]纤维艺术;材料;社会应用

[Abstract] Fiber art is recognized as the most heart-warming art in modern architectural space. Modern fiber art is developing rapidly in China and widely applied in various kinds of architectural spaces making positive influences. This essay firstly elaborates the concept of fiber art and its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n analyze the value of fiber arts application.

[Key words] Fiber Art;Material; Application

一、纤维艺术在中国

纤维艺术,即利用纤维材料,以编织、刺绣、环结、缠绕、缝缀等工艺手段,塑造平面、立体和空间装置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纤维材料大致可以分为天然纤维(如毛、丝、麻、棉、竹、柳、藤、草等)与人工合成纤维(如塑料、尼龙、树脂、光纤等)两大类。[1]

“纤维艺术(fiber art)”这个概念出现较晚,约于20世纪中叶以后才被广泛认知。[2]纤维艺术的概念与展览紧密相连,如纤维艺术就与洛桑的“壁毯双年展”和中国的“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相伴相随。从外延来看,它包括壁毯(tapestry)、软雕塑(soft sculpture)、纺织(textile)、刺绣(embroidery)、印染(dyeing)等艺术形式;从词汇的使用来看,“纤维艺术(fiber art)”在美国很流行,但在欧洲和日本,“纺织艺术(textile art)”的称呼更普遍,而欧洲的洛桑双年展采用“壁毯艺术(tapestry art)”这一名词,中国则在第一、二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时使用“壁毯艺术(tapestry art)”,从第三届开始,一直采用“纤维艺术”这个词汇。

1996年,洛桑双年展停办,这在某种程度上令国际纤维艺术失去了活动的中心和展示的舞台。被誉为“高比林之王”的前苏联功勋艺术家基维·堪达雷里(Givi Candareli)教授不无惋惜地说:“瑞士洛桑双年展的终止是人类的悲剧”。早在1990年,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的基维先生曾希望中国也能够举办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暨学术研讨会。得知洛桑双年展停办的消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接起洛桑双年展的薪火,于2000年举办了第一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并得到来自15个国家的90多位艺术家的支持。至2014年,“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已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郑州、南通等城市举办了八届。展览的规模和规格不断提高,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纤维艺术双年展。纤维艺术国际展会由欧洲转入中国。

中国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与“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密不可分。从展览作品来看,中国的纤维艺术展囊括了壁毯、软雕塑、纺织、刺绣、印染、装置、观念等既有西方特色的、又有中国传统的、还有当代影响的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可谓“包罗万象”、蓝图广阔。这样看来,无论以“壁毯”,还是以“纺织”命名都不能将其概括,而似乎以材料命名比较合适,因为纤维艺术是以纤维材料为基础的艺术形式。从参展作者来说,中国的主办方和作者群都是以艺术院校为主,有较强的艺术性质,且兼具工艺与设计传统和当代艺术特色。中国的展览从这个角度选用“纤维艺术”一词,是和美国一样把它视为材料的艺术和当代的艺术。从展览的社会目标来说,展览面向社会、面向行业、面向大众,希望对相关行业、对大众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显示了其作为工艺美术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为人民”的普世价值。

二、纤维艺术的社会应用

人们活动于建筑空间之中,并与建筑空间的各种因素发生关系。不考究使用功能和审美价值,不同建筑空间的艺术处理,会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创造出不同的效果。其中,纤维艺术在软化建筑空间、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等诸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建筑先驱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曾这样评述壁毯在20世纪建筑中的价值:壁毯变成了现时间的“墙”,我们是公共空间中的流浪者,也常在迁徙中改变着住所,作为城市里的“游牧民”,我们不能在家里的墙上作画,但是壁毯这种羊毛墙既可以挂在起来、又可以卷起来、还可以被我们随心所欲地带到任何想置挂的地方,这就是我把自己的壁毯作品叫做“游牧民的墙”的原因。

早在1950年,柯布西耶就受邀为奥比松壁毯绘制草图,帮助壁毯艺术摆脱传统的影响,找到属于现代壁毯设计的艺术和价值。在1962年第一届洛桑双年展上,柯布西耶展出了其大型壁毯作品《联合国》,这是他积极参与、推动当代壁毯艺术发展的尝试。他认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混响)与羊毛挂毯(吸声)的编织工艺是绝好的配合”。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大厦、东京西洋美术馆等建筑中都可以看到柯布西耶设计的大型壁毯。endprint

奥比松壁毯复兴运动中有一个原则性的决定:不再把壁毯当做挂在墙面中间、框在花叶边饰或虚构在画框中的一种图画,要让壁毯垂直地面,并按照人的高度来调整它(不得低于2.2m),且赋予它普通墙面的宽度(2.95m、3.66m、4.80m等),在此呈现的这些数值取自“模度”,它们并非以古老或是以现代的公寓尺度为依据,而是以人体的尺度为依据。壁毯可以使城市中的“游牧民”拥有自己的“墙”——一种具有建筑潜力的大尺度绘画。[3]首届洛桑“壁毯双年展”规定了作品的尺寸不小于12平米,在以后的展览中也鼓励大尺度作品,可能源于壁毯在建筑空间应用的考虑。

柯布西耶从建筑师的视角看到了传统与现代壁毯在建筑空间中应用的价值,并提出了现代壁毯艺术应该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观点,对现代纤维艺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之于20世纪的中国,现代纤维艺术正兴起、发展、壮大,它既得益于中国当代纤维艺术教育发展,也得益于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学术与文化品牌的建立。现代纤维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织物的模式,各种技巧、各种手法、各种材质构成了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及表现手段。大量的纤维艺术作品已经成为公共建筑空间中的陈设艺术,诸多画家、雕塑家、工艺美术家、艺术设计家及艺术院校师生纷纷走进纤维艺术创作的新天地,中国的现代纤维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国纤维艺术的社会应用已经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代表,已先后完成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外交部、香港特别行政区(图1)、清华大学(图2)、北京师范大学、陈嘉庚纪念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驻马店博物馆、微软(图3)、IBM(图4)、中国华电、远洋国际、神华集团、金隅集团、万达集团、清尚集团、威斯丁酒店、金海岸大酒店、凯晨世贸中心(图5)等百余项纤维艺术应用课题的研究,将纤维艺术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高校中的办公空间,以大堂为代表的酒店空间(图6),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的展会空间以及媒体空间,接待空间,会所空间,居住空间等类型之中。

在建筑空间的陈设与装饰中,纤维艺术独特的创作技法、丰富的肌理表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取悦着大众,更是在向他们传达着一种新时期、新阶段中现代人应怀抱的生活理想和相应的处世态度。“没有一种材料既如此古老,又如此现代;没有一种艺术语言是这样地丰富多彩,且语意表露得又如此亲切近人,”因此建筑师们常常评价纤维艺术是现代建筑空间中最温暖人心的艺术。

纤维艺术充满自然气息的材料质地和手工制作的韵味情调,唤起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现代生活中因大量使用硬质材料制品所带来的冷漠感、单调感,让“人情味”回归人间。

参考文献:

[1]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2.

[2] Lunin, Lois F. "The Descriptive Challenges of Fiber Art". Library Trends(Board of Trustee, University of Ilinois),1990,38(4):697–716.

[3](瑞士)W·博奥席耶.勒·柯布西耶全集第6卷.牛燕芳、程超译,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33.endprint

猜你喜欢

材料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可爱的小乌龟
可爱的小瓢虫
DIY手工风铃
材料
如“黑洞”般神奇的超黑材料
摇摇鹅
章鱼
热闹的小蜜蜂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