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下的保险扩张
2015-11-11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滚蛋吧!肿瘤君》近期热映,女主角29岁的漫画师熊顿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后,却以乐观、豪放甚至疯狂不羁的态度面对疾病,直到生命的尽头。观众被狠狠地励志一回,同时也无比惋惜这样一条鲜活的生命永远消失了。主角所患“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人群多见于青壮年,根据中国抗癌协会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发淋巴瘤患者约8.4万人,并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由于20-40岁正是淋巴组织活跃的时期,青壮年容易成为淋巴瘤的高危人群。
在重疾年轻化的趋势下,越早拥有保险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保障。被称为“重疾险之父”的丁云生曾表示,拥有充足商业保险的患者一旦发现疾病征兆就会立刻就医,很少考虑费用问题,没有充分保险的患者则相反。
近日,中国保监会印发了《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商业健康险的定义外延扩大了许多,一方面将现在主要靠报销型的产品扩大到了前端健康管理和养生护理,另一方面增加了医疗责任险等范围,并且鼓励为健康科技产业融资提供支持。到 2020年,中国要基本建立市场体系完备、产品形态丰富、经营诚信规范的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
Prat 1
允许带病投保 个人税优健康险
对于近期中国保监会印发的《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专家表示,这项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可以鼓励个人积极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增强个人的健康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现状:商业健康保险仍是“短板”
近年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迅速。目前,已有100多家保险公司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备案销售的健康保险产品涵盖疾病险、医疗险、护理险和失能收入损失险四大类、2300多种产品。
从保费规模来看,2015年上半年实现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为1245.88亿元,同比增长39.53%。据保监会透露,从2009年至今,商业健康保险累计支付赔款超过2400亿元,为投保人积累了超过3500亿元的医疗保障资金。
专家指出,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一方面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提高了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基本医保的压力,对全民医保体系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过,总体而言,作为医疗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仍比较滞后、作用发挥有限,是全民医保体系中的短板。
“尽快补上这一短板,既是当前深化医改的要求,也是完善全民医保体系的题中之义。”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而且从国际经验来看,税收优惠是鼓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最有效的政策杠杆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文件,明确提出要完善健康保险税收支持政策。2014年10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完善财税支持政策。
在这一背景下,为推动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国家决定对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保监会指出,这项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可以鼓励个人积极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增强个人的健康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
要点:不能因被保险人既往病史拒保
具体就《办法》来看,其对开展试点的保险公司资质要求较高。除去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的要求外,非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之外的人身保险公司要建立健康险事业部,其中要配备具有健康保险业务从业经历的人员比例不低于50%,具有医学背景的人员比例不低于30%;并要求具备相对独立的系统与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对接。
产品是个人税优健康保险业务的关键。对个人税优健康保险产品设计,《办法》又做了哪些新规定?
对于在征求意见阶段争议性比较大的“带病投保”问题,《办法》明确了个人税优健康保险产品管理原则,主要包括:一是保险公司应按照长期健康保险要求经营个人税优健康保险,不得因被保险人既往病史拒保,并保证续保。
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表示,“不得拒保”的规定突破了商业健康保险的一般规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基于公平性,因为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是针对所有纳税人的,也就是说只要是纳税人,都可以购买个人税优健康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不能拒保;二是基于行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国家给予保险业税收优惠政策,实际上是将一定的财政收入让渡给保险业,保险业应主动承担起减轻医疗负担、服务医改的社会责任,做到应保尽保。
同时,《办法》明确,个人税优健康保险产品采取万能险方式,包含医疗保险和个人账户积累两项责任。分析认为,之所以要设置个人账户,一是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保,以使更多人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二是可以为被保险人积累一笔医疗费用,以减轻被保险人退休后的医疗负担。
《办法》也指出,医疗保险简单赔付率不得低于80%。医疗保险简单赔付率低于80%的,差额部分返还到所有被保险人的个人账户。“这条规定主要是为了督促保险公司加强赔付管理,做到应赔尽赔,使被保险人最大程度上受益。”袁序成表示。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办法》要求,试点产品仅限于医疗保险,这是基于怎么样的考虑呢?
保监会指出,首先,医疗保险是以医疗行为的发生为给付条件的险种,保险公司作为支付方,可以通过医疗保险介入到医疗行为的管控中,切实发挥保险公司的优势,规范医疗行为,降低不合理的医疗费用,真正参与到医改进程中。其次,当前,人民群众排在第一位的保险保障需求就是医疗保险,且医疗保险的赔付概率比其他健康险要高,在试点期间,有利于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保障需求,从而有利于试点的顺利推进。
趋势:刺激整体医疗健康保险发展
此外,本次《办法》还对经营要求、产品管理和业务管理等内容进行细化规定。预计此后还将会出台更为详细的相应配套规定。
那么,《办法》出台后对保险公司会有什么影响呢?中金公司分析师毛军华认为,此次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改革直接受益人群少,短期内对保险公司的保费贡献较为有限。“此类产品定位为针对纳税人群的中端保险产品,而中国目前纳税人群占比很低,且税优的额度为2400元/年,短期对保险保费贡献不会很大。”
不过,长期来看仍具有潜力。“由于税优的安排,此产品更适合通过团险渠道作为公司的福利进行销售。”毛军华认为,保险公司一方面可以通过向未建立补充医疗福利的公司销售此产品,获取新客户;另一方面可以对已有的补充医疗保险客户进行销售,并进行客户继续深度开发,从而销售利润率更高的重疾险等个人险种。
对此本次个人健康险税优新政,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会刺激整体医疗健康保险未来的发展。“个人税收优惠健康保险是对基本医保、补充医疗保险的补充,更接近于政策性保险,保险公司需要遵循微利经营的原则,或参与动力不足。”国内某大型保险公司相关人士分析指出,但从台湾等保险市场的经验来看,健康险税收优惠政策将刺激公众对健康保险的关注,进而促进整体健康保险的销售。
来自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也表示,2014年国内健康险保费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为7.84%,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近30%,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在个人税优健康保险试点的刺激下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健康险将继续长期维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健康险保费收入1587亿元,同比增速41.27%,远高于寿险业务15.67%的同比增速,2015年上半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已达1246亿元,同比增速39.53%,持续高速增长。
来源:南方日报
Prat 2
专业健康险公司再扩容
近期,有媒体获悉,专业健康险公司有望年内再扩容。例如,阳光保险集团近期将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刘殿奎招入麾下,正是为筹建专业健康险公司做准备。而筹备健团队主力人员还包括曾任人保健康运营总监的张剑敏,以及近期低调入职阳光的曾任保监会人身险部副主任的龚贻生。
“龚贻生在保监会任职人身险部副主任时候,就主要分管健康和养老险业务,2012年底离职保监会后,参与筹备华诚人寿并加入华电集团,在产融领域有丰富经验,最近才到阳光寿险拟任副总,但还要等监管的任职资格批复,现在不能完全确定。”一位接近龚贻生的人士对媒体透露。比阳光集团批筹可能更快一步的是复星集团,多位复星内部人士证实,复星确已递交筹建健康险公司的申请材料,正在等待监管回复。“复星从2013年底就从业内挖了高管来参与筹备健康险公司,最近正在大规模招人。”一位复星内部人士称。
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商业健康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246亿元,同比增长约40%。近一年内国务院有关加快发展商业健康险的文件和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险文件的落地,使得健康险市场逐渐活跃,收入连续两年呈两位数比例增长,参与主体亦越发增多。
阳光战略:从医疗到健康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龚贻生是一名保险业老将,在业内各领域都有所经历,在2008年底至2010年初,龚贻生曾在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有过一年多挂职经历,以“援疆干部”的名义担任中华联合财险副总经理。
2010 年初,回归保监会出任人身险副主任,分管健康和养老险业务。2012年底,龚贻生离职保监会,牵头筹备由日本第一生命和中国华电集团合资成立的华诚人寿,后来因股东双方“对合资公司的经营战略和目标产生较大分歧”而取消了协议,龚贻生入职华电负责其金融投资领域业务。
阳光近期引进的人才都有丰富业内经验,例如去年将曾任人保健康运营总监的张剑敏招入开始筹备健康险事宜。公开资料显示,张剑敏的任职经验亦相当丰富,从人保健康离职后,张剑敏先后加入华夏人寿和北大方正人寿任职高管,2014年加入阳光。
近期入职阳光的刘殿奎,主张“医患关系是一种生命健康委托关系”,业内亦将其评价为“一位极具改革意识的官员”。刘殿奎曾任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体制改革司副司长。
阳光集团董事长张维功曾公开表示,要用8-10年的时间改善去年收购的阳光融和医院,并以医院为基础,扩展健康管理市场,打通医疗领域全产业链,利用阳光保险的资源建立一个大型医疗集团。
从去年6月成为中国首家控股综合性医院的保险集团,到发起设立50亿医疗健康产业成长基金,再到多方人才引入筹建专业健康险公司,阳光正按照从“医疗阳光”到“健康阳光”的战略不断扩张。张维功在近期接受媒体专访时提出阳光集团的“一身四翼”发展战略,即在保险主业基础上,发展“数据、金融、健康和海外”四大方向。
来自中保协的数据,截至7月底,阳光集团业务收入为530亿元,总资产超过1500亿元,管理资产超过3500亿元,累计客户为1.7亿人次。
健康险专业性挑战加剧
从2002年起,健康险规模每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4年保险业“新国十条”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险文件以及近期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险政策落地,商业健康险市场更是高速发展。
根据国务院文件,商业健康险的定义外延扩大了许多,一方面将现在主要靠报销型的产品扩大到了前端健康管理和养生护理,另一方面增加了医疗责任险等范围,并且鼓励为健康科技产业融资提供支持。到2020年,中国要基本建立市场体系完备、产品形态丰富、经营诚信规范的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
但是,健康险与寿险业务在精算原理、风险管控、经营模式等方面有明显不同,近10年来,保险公司对健康保险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但部分公司还存在只重保费规模、轻视专业能力建设,以普通寿险的经营方式来运作健康保险的现象。
“健康险经营专业且复杂,目录内外几万种药品识别、与地方医疗系统对接、各地相异的政策等等,都考验着商业保险机构。我国保险公司在健康险专业性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近期一位监管人士在谈及健康险时称。
最新数据显示,商业健康保险2015年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1246亿,同比增长约40%。目前,有100多家保险公司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在保监会备案销售的健康保险产品涵盖疾病险、医疗险、护理险和失能收入损失险四大类、2300多种产品。
目前市场上已有5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分别是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仑健康、和谐健康以及太保安联健康。除昆仑健康外,都是在保险集团下设立的子公司,健康管理链条较长,通常需要借助集团资源发展。今年1-6月,五家公司的规模保费收入分别为147亿、3亿、11亿、159亿和290万元。
2014年年报显示,除和谐健康外,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仑健康三家均处于亏损状态(太保安联健康2014年12月才成立),当期净利润分别为-3.87亿元、-1.23亿元、-0.63亿元。和谐健康当期实现盈利33.77亿元,但其投资收益高达43.12亿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Prat 3
健康险创新下的“互联网+”
《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给健康险产业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政策红利,市场上也掀起了健康险产品创新的热潮。一向走在互联网保险创新前列的众安保险,这次率先推出了健康险产品——步步保,激发了业内关于健康险产品在互联网领域前景的讨论。
跑步赚保费
曾几何时,跑步成为了风靡社交媒体的运动,甚至出现了有跑步爱好者为了争夺朋友圈里公里数第一的位置把计步器拴在宠物狗身上的新闻,但是从这项具有社交属性的运动中挖掘出商机的并不多。
近日,众安保险携手小米运动与乐动力APP,推出国内首款与可穿戴设备及运动大数据结合的健康管理计划——“步步保”,首期步步保产品相当“任性”:不仅以用户的真实运动量作为定价依据,用户的运动步数还可以抵扣保费,所以在跑着跑着,或许你就已经跑出了一份保额高达20万的免费重大疾病险。
这样的产品,是真正具有市场潜力的创新产品,还是一种营销手段?从保费的收入看,正式推广上线不到一周,累计客户量超5万人,这样的增长速度颇为惊艳。通过与可穿戴设备及运动大数据结合,步步保在合作伙伴小米运动、乐动力APP中开设入口,用户投保时,系统会根据用户的历史运动情况以及预期目标,推荐不同保额档位的重大疾病保险保障(目前分档为20万、15万、10万),用户历史平均步数越多,推荐保额就越高。比如每天10000步,推荐保额就是15万。而且保费具有动态调整机制生效后,用户每天运动步数越多,下个月需要缴纳的保费就越少。这种以运动因子作为实际定价依据的保险服务,使得步步保成为国内首款与可穿戴设备及运动大数据结合的健康管理计划。
不可否认,众安保险依托阿里巴巴,将其自有核心系统架构在阿里云上,快速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可以“Hold住”这些琐碎的海量数据。但是,碎片化的大数据处理能否转化成符合精算原则的保险产品?
在步步保这款产品中,以跑步数作为保险产品定价主要精算依据,是否具有足够的准确性?众安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以运动情况作为保费定价的参考因子,目前尚属创新,没有成熟的先例可借鉴。“借助自身及合作伙伴的数据优势,在参考了超过几百万级运动规模数据的基础上,我们搭建了合理的精算模型。同时,我们也有动态调整机制,会不断根据市场反馈和科技发展,适时、适当调整模型,实现定价的精准及与时俱进。”
健康管理生活化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定制贴近生活场景的产品”成为众安保险健康险类产品的设计思路。在健康险产品并不为大众所熟悉的情况下,这种“生活化”的产品在营销意义上,是一种创新。但是仅仅建立在生活场景基础上的简单产品,无论是在保障范围上还是服务上,都需要再加些“火候”。
众安保险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步步保的下一步将会迭代升级。比如强化步步保的社交属性,赞助长跑、夜跑活动等。除了跑步场景,步步保还将与小米运动结合,建立全方向、全时段的身体健康保障计划,比如减肥应用、身体状态综合管理等,成为用户乐于接受的贴身健康管家。
近年来,保险公司对健康险的介入开始有了越来越多互联网的色彩。平安健康营销总监尚教研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平安旗下的互联网健康管理产品平安好医生APP注册用户量超过1000万,日问诊量高峰突破5万人次,其预计用户数今年将突破2000万。
尤其是将可穿戴设备与移动APP连接时,上述众安保险相关负责人认为,可以产生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搜集人体多元化的健康数据,如血糖、血氧、身高、体重等。通过不同大数据之间的搭配,众安保险能够有效利用自身优势,研发出更多个性化、具有精准健康管理指导意义、用户主动配合度高的健康险产品。”
当然,他也表示,目前可穿戴设备对不同运动项目进行量化的算法,相关行业标准尚未形成,从用户角度来说,不同可穿戴设备公司的产品也确实各有千秋。
这反映了当下健康险产品的一个新趋势,即从疾病保障转向健康管理。健康险的两个功能是健康保障和健康管理。传统上来说,健康险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主要是对健康的“事后保障”,保险公司通过接入健康产业,比如与健康科技公司、诊疗设备公司和相关医院等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更好地健康保障。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将健康的“事前管理”作为一个方向进行产品开发。
一些公司推出的健康管理类产品比如“就医服务畅行卡”,就是提供北上广三地知名三甲医院的专家门诊预约挂号和导诊服务,同时提供专业的健康档案、健康咨询与指导服务的健康管理服务产品,甚至还推出了一些儿童天赋基因检测、肺癌疾病易感基因检测等等基因检测产品。
以往健康管理的功能往往是作为健康保障产品的附加功能,而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以独立的健康管理产品面貌出现,尤其是可穿戴设备所带来的数据采集便利,更加快了这一步伐。或许,健康险产品将迎来真正的“健康”时代。
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Prat 4
医保 vs 商保:中国能否走商业化路线
近日报道,有些省份想把目前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采取市场化的办法交给商业保险公司运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媒体报道提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直接由商业保险来办”这一想法了。
【大招】基本医保全部由商保经办
2015年7月1日起,安徽省在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两项制度并轨运行的地区,开展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服务试点。备受关注的安徽医改,正在医疗保险领域进行一场“低调”的市场化探索。相比于安徽省的药品零差率、收支两条线等改革,一些市场派的医改专家用“眼前一亮”来形容此项政策。
合肥市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李明(化名)说,政府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大包大揽,基本医保的商业化转移是一个趋势。早在去年年底,安徽省就完成了经办机构的政府招标,共有六家商业保险公司获得经办基本医保的资格。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团险部的工作人员表示,商业保险公司每年能够从政府获得一笔经办费用,来完成正常的经办工作。该工作人员透露,此次竞标异常激烈,各家保险公司都希望能够经办基本医保。究其原因,大致如下。首先,经办基本医保后,商业保险公司有可能拿到居民的健康数据,这些健康数据一旦获得,对于商业健康险产品的开发和管理有极大好处。例如,寿险业务可以直接调取参保人的体检资料和既往病史。其次,在经办发展的后期,缴费业务、核查业务甚至基金的运作都可能放在商业保险公司,这对保险公司来说,无疑有巨大的诱惑。另外,获得经办资格本身也是对商业保险公司品牌的一种肯定。
关于基本医保的基金运作的风险,李明表示,和大病医保经由商业保险经办不同,经办基本医保的商业保险公司只负责把关和审核,目前还不用介入基金运作的风险中,只相当于把医保办的营业大厅搬到了保险公司。他还透露,商业保险公司的经办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会动用基本医保的资金池。
此前,有业界专家表示,现在放开基本医保经由商保经办时机不够成熟。李明表示,商保经办目前剥离的业务仍在外围,并不涉及实际的基金运作,因此不存在时机的问题。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经办工作一切正常,很多业务流程都在不断磨合和改善中,对于经办的未来十分看好。
【思考】基本医保能否让商业保险正常运营?
中国的医保正面临极大的困境。一方面是筹资不足,很多地区有严重的历史遗留问题,多发生在过去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地区,由于产业分布的问题,一些地区员工缴费严重不足,但又面临着老龄化加速,劳动人口流出,医保的危机非常大。另一方面则是费用支出的问题。中国的医疗费用支出在过去五年以每年16%的速度递增,2013年达到3.1万亿,以此速度继续增长的话,2020年将突破8万亿。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的《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预测,201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到2024年将出现基金累计结余亏空7353亿元的严重赤字。
从城镇职工基本保险的缴费模式来说,由雇主和个人两部分承担,确实非常类似商业保险。但是目前的城镇职工基本保险其实并没有完全起到商业保险的风险分担功能。就门诊而言,目前的城镇职工保险帐户类似储蓄,只不过不能套现,只能在门诊时使用,也就是说,假如把个人和企业所缴到城镇职工基本保险帐户的资金视为保费,那么门诊部分其实就是在使用这些缴纳的现金,并没有风险保障作用。只有住院才有类似的商业保险,根据一定比例进行保险赔付。
【核心】控费将成为医疗链条良性循环的核心
医院私有化vs公益性,医院收入vs控费,商保进入vs医保,这些看似对立或有替代性的举动其实背后并不矛盾,反而可能是相辅相成的。
控费和投资也并不矛盾。大量资本进入医院投资,要收回成本就要开源节流。大幅提高费用只会把自己开源的路堵死,一方面可以在服务上用更多心思,让中产阶级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服务,为此付出小幅的溢价,但一方面通过节流,控制药品价格,进行预防医疗和病后管理,帮助医院和病人控制医疗支出,这里省下来的钱可以贴补到优质服务上去。控费才是良性循环的核心。
控费对医保是极为关键的。医保资金池的风险一个是人口变化,年轻人变少老人变多,另一个就是费用到底如何支出才能最大化保障大部分公众的就医需求。这里首当其冲就是这些资金是否给合理利用了。如果不能控制费用的合理支出,资金池补贴就算扩大也很难形成效率。
商保和医保也不会是互相替代的。任何国家都需要一个兜底的医疗支付板块,保障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医疗费用。商业化要运作必定要利润,这些风险很高的人群只能是公立兜底的,很难商业化。但在风险相对可控的人群中,商保可以发挥的效果是补充性的,包括更广的覆盖面,更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开放一定的VIP服务等。要靠商业保险作为主体去保障医疗比较难,因为中国缺乏雇主广泛为雇员购买保险的财务动力,且医保对雇主压力已经不小,很难再往上加太多。
商保要发挥效果,控费同样是核心。这一点上引入医院的竞争,促进价格透明,对形成良性循环是必须的。否则商保就只能停留在被动赔付上,而不可能去控制成本,进而帮助个人管理健康风险。
医院的公益性,私有化,控费,支付方变革,都是连在一起的链条……并不互相替代或矛盾,其中控费是这条产业链走向良性循环的核心。
来源:健康界 中国数字医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