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5-11-11苏统荣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古诗语文

苏统荣

【摘 要】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活动。语文教育作为一种审美的人文教育,应该把文学性、艺术性放在首位,把阅读能力放在首位。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古诗都是脍炙人口、流传甚久的千古名篇,每首古诗皆蕴涵着美的语言、美的画面、美的意境。教师更应该在古诗教学中抓住诗中各种美的因素,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

【关键词】语文;古诗;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活动。它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表达美、创造美的才能。《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整体提高。语文教育作为一种审美的人文教育,应该把文学性、艺术性放在首位,把阅读能力放在首位。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们内容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有很多哲理。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古诗都是脍炙人口、流传甚久的千古名篇,每首古诗皆蕴涵着美的语言、美的画面、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些古诗作品所包含的极为丰富的美育资源进行一番发掘、梳理,以便于我们能因材施教,利于审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更应该在古诗教学中抓住诗中各种美的因素,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

一、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语言的音乐美。原始诗歌是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和激发劳动热情的歌唱。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因此,凡称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

古诗词的节奏五言诗与七言诗截然不同,五言诗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盡,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七言诗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节奏划分各不相同,古诗的语言就显示出一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

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炼美。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精当确切、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古诗词很讲究语言文字的推敲,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对诗的语言文字的探讨。如:王安石的《泊 船 瓜 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最初用“到”,后改为“过”,又改为“入”,再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绿”字为什么好呢?这里把形容词用作动词,在表达上就会更丰富,可从三方来看:①“到”、“过”、“入”等字只能写出春天来到江南,但写不出春到的景象。而“绿”却能让人感到一片春意盎然的勃勃生机。②“满”字较前三字为好,因它写出了范围,但却没有写出春季特有的颜色。而“绿”却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③查背景可知此时诗人正值奉召回京,重施变法之际,诗句用“绿”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喜悦的心情相谐和。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级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二、入情入境,探索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美,是诗歌追求的最高境界。王国维有言:“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诗人“情动而辞发”,诗中蕴含着强烈的感情。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学生领会诗人的感情,进而领悟诗的意境美。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动之以情,并通过自己动情激发学生动情,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响,使学生一同进入或欢快或伤感的情态。其次,教师应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启发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既要从一首诗的整体上去把握诗的感情,又要体会诗中某些词句的感情色彩。

如《绝句》,是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到成都草堂,怀着喜悦的心情写的。全诗四句,四幅画面:鹂鸣翠柳、鹭上青天、千年积雪、远帆待发。一句一景,各臻其妙。教学时,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每句诗展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让学生披文入境,凭借有关词语,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讲读第一句诗,要注意一个“鸣”字,写出了欢欣雀跃之态,呈现了一片生机,这是诗人在那战乱频仍的年代难得见到的和平景象,于是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讲读第二句诗,要注意一个“上”字,表现白鹭自由欢畅的姿态和扶摇直上的勇敢精神,再次流露出诗人内心喜悦的感情。讲读第三句诗,要着重抓一个“含”字,表现诗人在观赏到“千秋雪”的美景时,油然而生舒畅的心境。讲读第四句诗,要抓住一个“泊”字,诗人想到从此可以飞舟东下,“青春作伴好还乡”了,中兴国家的壮志豪情又有了新的希望,怎不喜上心头呢!这样,就使学生领会了四句诗构成了一个优美开阔的意境,步步形象地袒露了诗人无比欢畅的情怀。

三、启发想象,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摩诘)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

怎样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感受到古诗中的画面美呢?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幻灯、绘画等辅助手段。有些诗,通过观看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课件演示,能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教学《咏柳》时,我先出示柳树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看到的柳树,然后再学习古诗,学生能够以自己描述的情景为依据展开想象,进而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习之后,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一幅柳树的画面,很容易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画面美。其次,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四、指导改写,引导学生创造美

古诗是主体性最强、主体特征表现得最为鲜明的一种文体。它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把繁复的生活现象、浓烈的思想感情蕴蓄到最典型而又最精约的形象中。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鉴赏时,既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把古诗中浓缩的生活和情感“泡”开,还原回原生态,更要让学生把读出的“自己”的而非“别人”的感悟抒写出来,即让学生对原诗进行创造性的补充和发挥。在学生对原诗大体掌握的基础上,我引导他们将诗词进行改写。从体裁上看,或将古诗改写成故事,或将诗歌改写成小说,或将诗词改写成剧本。改写的过程,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其实就是阅读过程中一次意象的再创造。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古诗的审美特质决定了诗词鉴赏是一种高度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然而,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同、艺术经验不同、思想水平不同、艺术灵感的差异,他们在同一首诗中发现的世界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指导学生鉴赏诗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很大的难度。但是,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古诗教学的特点,立足古诗文本将审美教育融于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古诗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社会艺术功能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