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与实践

2015-11-11徐翠萍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工具书习惯语文

徐翠萍

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们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惯性,也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我们应该培养哪些和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呢?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1)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备。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好比火力侦察,可以对新学内容有一个心理准备,能使学生提前了解下节课的学习目标,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时要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这样,在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例如,在学习古诗《望天门山》时,我采用了如下做法: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按“画、问、析、答、提”的要求预习课文,预习中学生理解诗的内容,试画一幅图画来体现诗的内容,在课堂教学时,针对学生的画提出问题“你为什么这样画”,并就此与学生广泛交流,从而使学生了解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语文是思维的素养。”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语文。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因此,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当然包括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持有不完全相同乃至于相反观点或立场的意见。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如果学生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点,就鼓励他去问,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教师对于不完全符合设计意图的各种想法与做法,应该做到不轻易否定,而能够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保留个人意见,充分表扬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的甜头,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我们在学生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学生说说杏与桃子有何异同。其次,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观察可以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4)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经常带好《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一类常用的工具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以逐步形成习惯。这样,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能自觉地查一查工具书,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是素质教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求的具体体现。设法调动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还可以跟学生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比如,讨论一些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不必去请教老师,到相关的工具书里查找出来,学生就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感兴趣。许多工具书查阅方法都有所不同,应该教给学生基本的查阅方法。

(5)养成勤于背诵的习惯。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说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我们不赞成、不提倡死记硬背,但是记诵确实是青少年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个良好的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让学生尽量都记诵过。学生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这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良好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记,而是要熟悉即可。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探索

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训练。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而在不断“重复”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这种困难来自主客观两个方面,如学习中的松懈疲沓、漫不经心、索然寡味、教材难度大等。为了克服上述种种消极因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意志。人的意志可以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强化对学生意志的培养和锻炼。①格要求自己。鼓励学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不随便找理由原谅自己,而不去完成既定任务。这样学生们就会从每次的胜利完成任务中,提高信心,养成习惯。②让学生以名人的学习方法及读书故事作为自己行动的借鉴,并以他门的箴言、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此督促自己,养成习惯。③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经常和周围比自己学习强的同学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奋力追赶,养成习惯。

(2)激发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一定的兴趣来辅助和支撑。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①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自己意识到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打好基础,创造美好的人生时,内心就会产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②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与情感的关系极为密切,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一个学生如果懒于学习,不愿思考,就难以养成好学深思的习惯。③广泛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不断地满足并不断地引起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例如读写活动、演讲比赛等。

(3)循序渐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像我们开车一样,首先要打火充分预热,然后才能起步、逐步加速。一个人培养好的习惯也是如此,要循序渐进。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按照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去努力,先是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好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学生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要控制和规范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做到偶有偏离,及时调整,严格要求。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了思想的种子,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了行为的种子,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了品德的种子,便会有命运的收获。 我们应致力于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工具书习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上课好习惯
诗词工具书二种
诗词工具书二种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好风凭借力伴我泛书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工具书的指导
网络时代工具书阅览室的建设
语文知识连连看